迎中秋 庆国庆——假期“艺术之旅”

日期:2023-09-27 17:41:33 来源:卓克艺术网

资讯 >迎中秋 庆国庆——假期“艺术之旅”


随着中秋节的临近,我们即将迎来新中国成立74周年的国庆节。2023年,出游开始慢慢恢复起来了,很多重磅艺术展也重新开启了,让我们利用假期时光去探索更多的期待。

卓克艺术网特别精选了62023年值得一去的重磅大展,展览精彩不说,单是展馆本身,就已经值得我们专门跑上一趟了。

赶快来策划一下你2023年的国庆假期“艺术之旅”吧!

图片1 

- 01 -

“皮囊之上”灵魂低语

中国北京 · 红砖美术馆(2023.8.410.8

图片2 

 

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Jürg Burri)在“海蒂·布赫:皮囊之上”新闻发布会现场

 

 

此次展览得到了瑞士驻华大使馆、海蒂·布赫艺术家遗产、韩国艺术善载中心(Art Sonje Center)的大力支持。瑞士驻华大使白瑞谊(Jürg Burri)对瑞士艺术家海蒂·布赫的展览能够来到北京展出感到欣慰,“非常荣幸能够支持由这样一位女性去创造的展览!她当时所处的时代,瑞士仍然是一个父权之下的国家,她在所生活的境遇中挣扎着发出声音,去创作艺术;尽管如此(艰难),她的艺术非常了不起!”他表示,“当我们能够有机会看到这些作品,以及这个展览的布展及呈现方式,是如此令人震撼。”

图片3

(图源:红砖美术馆)

红砖美术馆,是被法国总统马克龙疯狂点赞的建筑,美术馆建筑及园林设计由建筑师董豫赣担当。

图片4

(图源:Archdaily,摄影:直译建筑,何炼)

美术馆建筑的基本元素是红色砖块,大面积的重复使用同一种砖材,努力在砌筑过程中不切割、尽量保证每一块砖体的完整性,使建筑形态趋于纯净的同时,通过丰富砌筑方式构成独特的建筑语言,丰富了建筑的立面细节。

图片5

(图源:红砖美术馆)

图片6

(图源:Archdaily,摄影:韩大王)

美术馆中还有一座采用中国传统园林意象精心打造的现代园林,构成了参观体验和建筑结构上的双重延伸,美术馆的学术报告厅、餐厅、咖啡厅和会员俱乐部等配套设施散落于此。

图片7

(图源:红砖美术馆)

- 02 -

矶崎新:形构间

中国上海 ·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2023.8.2611.19

2022年底,2019年普利兹克奖获得者,91岁的建筑大师矶崎新去世,他将历史反思注入极富创造力的建筑表达中,塑造出了独特的文化视角。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的这次展览,涵盖了模型、手稿、装置、绘画、影像等多种媒介方式,将会全面回顾矶崎新60年的创作生涯,是对建筑师的一次大型致敬。

图片8

(图源:普利兹克奖官网)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是城市工业遗迹改造的优秀之作,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年至2012年上海世博会期间,老电厂被改造为城市未来馆,展示了人们对未来城市的幻想与实践。

图片9

曾经的发电厂(图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官网)

2011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城市未来馆改建为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改建后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保留了老厂房的外部特征,高达165米的烟囱被设计成为独立的展览空间。

图片10

(图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官网)

设计对原电厂进行了有限的干预,最大限度地让厂房的外部形态与内部空间的原有秩序和工业遗迹特征得以体现,同时又刻意保留了时空跨度上的痕迹,体现新旧共存的建筑特征。

内部空间的设计,蓄意模糊了公共空间与展陈空间的边界,打开了以往展览建筑的封闭路径,开拓出变化万千的参观探索氛围。

图片11

(图源:Archdaily,建筑师: 同济原作设计工作室,摄影师:Zhang Siye - Zhang Ming - Wang Yuan)

- 03 -

安东尼·葛姆雷:有生之时

中国青岛 · 西海美术馆(2023.4.28—12.10)

本次展览,是当代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安东尼·葛姆雷迄今为止在亚洲最为全面的创作呈现,展览贯穿艺术家近40年的创作生涯,多件重要作品是首次展出。

图片12 

(图源:西海美术馆官网)

本次展览所在地西海美术馆坐落于青岛的海边,由建筑大师·努维尔设计,电影《流浪地球2》中,2065年的部分未来场景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图片13

(图源:西海美术馆官网)

西海美术馆的建筑面积为17000平方米,由12个彼此不同的展厅组成,像是散落在海边的12个“盲盒”,等待你来一一拆开。展厅间互相连通又相对独立,将大海和山峦联系起来,把风景融入艺术和城市中。

图片14

(图源:西海美术馆官网)

建筑最为出彩的部分,是包裹了铝板的外立面,可以照映出瞬息万变的海边风光。傍晚时分,渔船映着夕阳,投射在美术馆的立面上,就像一幅画。这座海边建筑诠释了让·努维尔在《路易斯安那宣言》中所说的——“每个建筑都是有生命的、唯一的、特殊的,并且要与其周围环境、场所精神和谐共处。”

图片15

(图源:西海美术馆官网)

- 04 -

宋怀桂:艺术先锋与时尚教母

中国香港 · M+博物馆(2022.11.12—2023.5.14)

在世时人称宋女士的宋怀桂(1937–2006)是1980至1990年代中国精英文化圈中的传奇人物。冷战时代的中国长期几近与世隔绝,宋怀桂与丈夫、来自保加利亚的壁挂艺术家万曼(1932–1989)一起,担当起联系东西方的桥梁,为中国引入与国际接轨的现代生活方式。

特别展览“宋怀桂:艺术先锋与时尚教母“展现这位传奇女性引人入胜的多重身分和事业轨迹,追溯她从1950年代到2000年代初的人生和创作,以及揭示在中国从过往封闭自守蜕变为现今文化多元的国际化社会的过程中,宋怀桂一直为人忽视和低估的影响。

图片16 

(图源:香港M+博物馆)

为了这个展览和香港M+博物馆,便完全值得安排一次香港之行。

M+是世界最大的当代艺术博物馆之一,占地6.5万平方米,超过了纽约的MoMA,由享誉全球的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Herzog & de Meuron)设计。

图片17

(图源:Herzog & de Meuron,摄影:Virgile Simon Bertrand)

建筑的结构看似很简单,水平的底座上矗立着一座纵向大楼,看起来就像一个倒写的T,虽然只有一横和一竖,却是别出心裁的设计。陶瓦材料外饰,赋予了建筑更丰富的层次感,也致敬了中国传统文化。陶瓦可以作为建筑的保护层,抵御高温、水、风侵蚀的影响,耐用且美观,它们还会随天气和时间变化不断变化颜色,形成深浅不一、无限延伸的墨绿色波浪,远远望去就像一片竹林。

图片18

(图源:M+博物馆,摄影:Kitmin Lee)

博物馆最具特色的空间之一,是沿着地铁隧道建造的洞穴般的展览空间——“潜空间”,建筑师将宏大的隧道轮廓结构展露,建构出一个没有立柱的宽阔空间,不断更替的大型装置,三层高的天顶让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欣赏展品。

图片19

(图源:Herzog & de Meuron,摄影:Virgile Simon Bertrand)

- 05 -

金彰华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梦蝶轩藏古代金器

中国香港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2023.9.272024.1.8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四川省文博机构 合办“凝视三星堆──四川考古新发现“特别展览,聚焦以三星堆遗址为代表的四川地区考古新发现,展出120件距今2,600至4,500年的青铜器、玉器、金器及陶器等珍贵文物。120件展品中近半数为2020至2022年间三星堆遗址最新发掘的重要文物,部分更是首次在四川省外展出,包括目前于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新馆展出的青铜人头像、青铜神兽、眼形器、龙形器、虎头龙身像、兽面凤鸟纹玉方座等。

 

120件展品中23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包括由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借出、于1986年出土的一批青铜器,有戴金面罩人头像、纵目面具、兽首冠人像、大口尊及二号神树底座等。展品中18件是由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借出、于2001年或之后出土的珍贵文物,其中亦不乏国家一级文物,最为瞩目的有铜眼形器,以及首次来港、于2001年出土的两件玉钺,年代为距今三千多年;珍品中还有于2007年出土的卷云纹金喇叭形器。

图片20 

(图源: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官网)

历时4年建成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自开放以来便备受关注,博物馆建筑由港本土顶级建筑大师严迅奇操刀,建筑展示了对传统美学的全新阐释,其灵感来自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与香港城市景观这三大元素。

图片21

(图源: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官网)

建筑外形上宽下窄,形似中国古代器皿,建筑整体倾斜的结构,让声音可以环绕,空气流动性也比较好,对于保存藏品十分有利,同时也巧妙地以最大程度保留开放空间和绿化环境。

图片22

(图源:Archdaily,摄影:Edmon Leong)

为了设计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严迅奇去北京故宫探访了五次,以当代建筑语言重新演绎了中国传统空间概念,参照了北京故宫里院殿沿中轴水平递进的空间布局,利用三个中庭空间层层叠加塑造出连贯的楼体,引导访客穿梭于各个楼层,中庭天花板则以现代手法演绎紫禁城屋顶琉璃瓦铺设,这些设计都体现出文化血脉的延续。

图片23

(图源:Rocco Design)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新轮换展品倒计时!51件来自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绝大部分首次在香港展出其中包括光绪大婚典礼的场面“皇后之宝”金印、圆明园版画珍品以及国家一级文物的明末、清初竹刻作品

- 06 -

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意大利威尼斯 · 军火库、拿破仑城堡花园(2023.5.20—11.26)

2023年第18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将于2023年5月20日—11月26日举办,将有63个国家参展。展览将“未来实验室”(The Laboratory of the Future)为主题,从非洲大陆出发,探索建筑的可能性。

图片24

百年前的威尼斯双年展展馆(图源:维基百科)

1968年的威尼斯艺术双年展上,一个小型建筑展览首次在公众面前出现,展示了Franco Albini,、Louis Kahn、Paul Rudolph、Carlo Scarpa四位建筑师的作品,1974年,意大利建筑师Vittorio Gregotti成为艺术展的策展人,说服董事会为双年展特别增加了建筑部门,从此开启了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历史。

图片25

1980年首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图源:威尼斯双年展)

威尼斯双年展的传统展览地点一直是拿破仑城堡花园1980年举办首届建筑双年展时,主策展人意大利建筑师Paolo Portoghesi极力说服官方首次将军火库(Arsenale)这片过去的军工厂作为展览的主要地点,这里的船坞、工厂和港口等代表了威尼斯曾经辉煌的军事、经济及政治力量。

图片26

军火库(图源:威尼斯双年展)

来参观双年展,当然也一定要游览威尼斯这座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最耀眼的水上城市,从帕拉迪奥到斯卡帕,从文艺复兴到现代主义,威尼斯的建筑一直闪耀至今。

图片27

(图源:pixabay)

结语

王尔德有句话说,“生活的奥秘藏在艺术之中”。

每个展览,每座展馆,都是打开世界的一扇窗户。

你会把哪场大展加入你的旅行清单呢?

 

 

 

 

 


编辑: p!nk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皖ICP备2023016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