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背包:生于1980年以后艺术家的水墨探索在济宁美术馆举行

日期:2021-01-16 16:13:49 来源:中国美术报

资讯 >你的背包:生于1980年以后艺术家的水墨探索在济宁美术馆举行


展览现场

2020年12月30日至2021年2月28日,中国当代水墨年鉴五周年跨年展“你的背包:生于1980年以后艺术家的水墨探索”在济宁美术馆举行。展览选取了36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力图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活力。

在策展人魏祥奇看来,这个展览虽是以呈现出生于1980年以后青年艺术家群体的水墨探索为题,但现在看来关于水墨问题的思考并非是他们艺术创作的核心,甚至可以说,“水墨”在这里是完全缺失的。艺术家们更关注其绘画的内容和形式,更关注图像的隐喻性和象征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他们而言,水墨并不是一个问题。


展览现场


展览序言

我们终究会成为谁?
林书传

中国当代水墨持续了五年的展览实践,11月份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的特展中,在当下水墨创作的成熟样本下提炼了“档案”与“闭环”两个概念。“档案”是中国水墨年鉴的初衷,通过展览与出版的方式为创作提供有价值的文献,类于“档案”中的归档作用。与此同时,面对隐藏在当代水墨繁荣下困境,提出“闭环”的概念来质疑“档案”的有效性。两个概念的左右互搏也正好对应了当代水墨创作系统的种种矛盾,因为水墨概念的含糊不清,在自我建构、自圆其说的不同语境与标准下逐渐失去了批评对象。在这样一种市场繁荣却批评失语的环境下,我们进而提出了“背包”的概念,这是一个面对水墨创作的青年问题,“青年”不是一个年龄概念,也不是一个用于区别“成熟”与“逐渐成熟”的成长问题。我认为这里所谈的“背包”应该是一个更为具体,把它背放在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肩上,是一种有关背负与舍弃的选择,它有关于青年创作,同样表达了一种“青年”野心。 

如果水墨的创作是一项登山的运动,连绵起伏的群山如同连接着历史与未来的重要创作,这是美术史的书写方式。而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创作者在面对群山,从不同的山脚开始攀爬会面临两种不同的选择,选择眼前的山,还是选择看不见的山。眼前的山一定是前人走过的山,它可能有台阶,甚至有索道,半山腰也许还有歇脚的小酒馆,这应该是一处景点,而满山的美景都被他们反复咏叹过。登这样的山,我们的背包里面,放上前人绘制的地图,带上少许的零食,再放进去一个相机,我们成为了游客的一员,只是选择在哪里停留、在哪里拍照,选择看日出还是日落而已。另一种山是看不见的山,为何不见,跟个人的视野有关,也跟个人所处的环境有关,对于登山者而言,面对陌生的对象,我们选择去看看,还是选择绕道而行。这种看不见的山不是一处景点,它对个人充满着未知,它没有既定的路线,没有上山的台阶,我们甚至不知道自己身处于何处。那么我们的背包里面应该放些什么,一定不会是他山的地图,而应该放着对未知的敬畏,对可能美景的期盼,以及一种探索和征服的野心。

此次有关于当代水墨青年创作的探讨在济宁市美术馆展开,济宁隶属山东界,在《孟子尽心上》中有一句话:“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登高望远,此句话在当时的语境下谈的是个人的视野问题,我们是愿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还是选择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我认为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而言,站在自己的肩膀上反而更加有魅力,因为它几乎没有可能性,这就是东山而非泰山的美。时至今日,我们在谈及中国画或是水墨的创作,一直无法抛弃对固有景观的传承与再修辞,我们更多选择背负着一种文脉与历史的重量,背负着学院的重量,甚至背负着老师与市场的重量。重压之下,我们步履蹒跚的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的游客。你的背包作为一种青年问题,我们应该选择有必要的舍弃而轻装上阵。

登东山,吾愿与君携手共行。


 


部分参展作品


边凯作品

杜健作品

付磊作品

高远作品

金金作品

李中诚作品

栗玉莹作品

刘少媛作品

刘婷作品

罗汉卿作品

罗玉鑫作品

马丙作品

马灵丽作品

孟哲作品

任力翰作品

芮毅作品

单鼎凯作品

孙玮作品

王瀚裕作品

王晴园作品

王霄作品

魏久捷作品

魏全儒作品

吴昊作品

吴谦作品

武一杉作品

席振磊作品

肖旭作品

闫锡聪作品

杨宇作品

叶雅静作品

于瑜作品

赵鹏作品

赵子鉴作品

周名德作品

庄颖作品





编辑: 李群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