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神殿:卜镝个展有感

日期:2020-10-21 10:43:53 来源:ArtAlpha艺术阿尔法

资讯 >秋天的神殿:卜镝个展有感

今天,神圣越来越变得廉价,少男少女不再从教堂庙宇里寻求精神寄托,而是用金钱来购买和偶像接近。

什么都变成商品的情况下,物质从没有如此侵占人类的心灵,就连过往高高在上的艺术,也随着拍卖和画廊的发展,变成消费的一部分,于是乎,庙堂似乎逐步和私宅合二为一。

那么到底哪儿还有精神的殿堂?

将内心对于美的理解,通过重新布置展览空间,来直接呈现,是卜镝这个个展最有味道的部分。

1

卜镝“小园就尺”展览现场

过去,艺术家喜欢在方寸内,把玩笔墨和构图,而将诺大的展厅,也作为展览设计来思考,则是卜镝异于常人的所在。

这种审美路径,不仅仅来自于他对于绘画本身的研究,也来自他多年作为室内设计师的体验。

去过雅典帕特农神庙的人,也许会记得,在整个卫城的中心制高点上,神庙内部有一个私密的神殿,是当年古希腊大巫师祭神的场所。

也许卜镝和杨紫,在思考展览的出发点就源于此,即腾出蜂巢最大展厅,将近一半的空间,来呈现绘画展厅的居中感受。

一进门时候,第一道墙猛然的后退,不仅仅压缩了展室,更在一个封闭结构里,重置了类似神殿的纵深,而那个模仿神殿祭坛中心的入口,则象征了对于美的尊敬和重视。

2

卜镝“小园就尺”展览现场

不管谁,只要进入这个结构,就会产生不由自主的肃然惕凛,潜意识里怀着紧缩的心,去发现藏着的内容。

也许想要降低神秘感,在对面的墙上,卜镝安排了第一张作品,取名为《圣秋》。

纤细的穹顶线条,暗示圣殿的拱门,也悄悄透露给观众,什么是艺术家的心灵活动,以及将要展出作品的精神内涵。

与四年前,上一个个展所展现的无序线条不同,这次展览的作品中,结构线条经过画家的浓缩,逐步走向理性,只有近距离仔细辨认,才能发现每条线背后的推敲和揣摩,以及被背景笔触的侵袭。

由上一个个展的非理性画面构图,变为书写线条的自然流露。让人耳目一新的则是,整体观感上的理性和从容。

画家从极度感性正在走向对于万物的理性认知,从这个角度去观察,看似不短的四年,实际上艺术创作走过了难以想象的沟壑。

在所有作品里面,命名为《格律》的三张,最为亮眼。

其中一和二,作为一组整体,让我马上想到了故宫博物院所收藏,北宋林埔的两张尺牍。

3

卜镝 《格律-1》 2020 布面丙烯 180×150cm

4

卜镝 《格律-2》 2020 布面丙烯 180×150cm

那是来自五代杨凝式的新书法审美,即将两晋二王的妩媚行书,作为精神实质,嵌入规规矩矩的唐楷。

5

6

林埔 字帖

于是表面上看似在法度内的楷书,由于内在结构的飘忽妩媚,变得自由倜傥,仿佛穿了正规官服的大臣,脸上不断摆弄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表情,在和平静寂的氛围内,让人感到不可言传的暗潮汹涌,动被不动束缚的同时,不动不在是僵死的规则,而成为绘画的主体。

《格律》第三张,构图本身就存在失衡的状态,一条从左上到右下的直线之上,是各种紧贴的几何形状。所有细线孕育的图形,在平静的构图里,都在跃跃欲试,而这种抽象的荒诞感,超越了诗歌和文学,更多在指向形而上,那个无法言说,却又无时不在的精神原点。

7

卜镝 《格律-3》 2020 布面丙烯 180×150cm

正如加缪在西西弗神话中所写:那么,荒谬的人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荒谬的人实际上就是绝不拔一毛以利永恒的人,虽则他并不否认永恒的存在。他对回忆并不陌生。但他更喜欢自己的勇气和推论。

对,勇气和推论,就是卜镝一直坚持的创作理念。每一张画,不断修改精进,都来源于此。

想要了解卜镝艺术,就需要探索他内心的圣殿,也就如同这次展览的建筑结构。

比如裸露的不锈钢支架结构,和挂上绘画的对比,去思考何以至此的缘由。换句话说,要通过美术史图像的研究和积累,才能窥探艺术家,对于过往大师,比如倪瓒,安杰里科,贾科梅蒂,保罗克利,黄庭坚,等等致敬的同时,保持探索内在的自信,用追求每一笔的准确,来诠释对于形而上的理解。

这种认真苛求的态度,是他不断进步的源泉,也是我们对于中国艺术明天信念的所在。

展览现场 

8

9

10

11

12

13

展览信息 

14

卜镝

小园就尺

策展人 | 杨紫

展览时间 | 2020.10.17-2020.11.18

展览地点 | 北京蜂巢艺术中心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055321958、18955186978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