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草虫小品画

日期:2020-08-26 14:54:43 来源:美术报

资讯 >宋代草虫小品画

草虫画作为中国传统花鸟画的一个重要分支,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

早在魏晋时期就有关于图画草虫的记载,晋人郭璞曾为《尔雅》注释配图,其中亦不乏对草虫的描绘。不过彼时的草虫图还很难看做是独立的艺术作品。花鸟画发展到了唐代已趋于成熟,草虫画也随之更加完善,唐高祖李渊的第二十二子李元婴便以善画蜂蝶而著称。五代时期,作为花鸟画两大源流发端的徐熙和黄荃均善画草虫。如现存的黄荃《写生珍禽图》中就描绘有十二只昆虫。到了宋代,花鸟画发展到了历史性的高峰,善画草虫的画家众多,又以崔白、林椿、赵昌、易元吉等人最为著名。这一时期的草虫画追求的是自然生趣,得益于画家细致的观察,他们笔下表现出的草虫使人如观活物。接下来,笔者将介绍三幅颇具代表性的宋代草虫小品画以飨读者。

宋代草虫小品画

宋 佚名 草虫图 绢本 25.4×25.9cm 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一)

《草虫图》,绢本,25.4×25.9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画无款,从其风格判断应属南宋早期画院作品。画家借鉴了折枝花卉的表现方式,描绘一幅草虫野趣的图景。这类题材的画作一般给人的印象是生动野逸,而此画却透过画家细腻精致的描绘表现出了一种静谧恬淡的氛围。纷乱的草丛在空白的背景上变得有了秩序,蚱蜢、蜻蜓、草丛构成的三角形构图使松散的景物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清新淡雅的设色让画面看上去干净通透,这是一种典型的南宋画院的风格基调。

(二)

《葡萄草虫图》,绢本,26.2×27.6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画署有名款,为林椿所作。画中描绘了葡萄枝头停栖着几只草虫的景象,螳螂、蜻蜓、甲虫、蝈蝈汇集在几串葡萄周围,一幅充满了自然野趣的画面。此画的风格与林椿其它作品的风格非常一致,细腻略带朦胧的色调是其特有的表现方式。从林椿传世的作品来看,花果似乎是他十分喜欢画的题材,这也使其风格特征在宋画中更为明显。通常来说表现草虫时,画家一般会将其作为点睛之笔,而此画则是反其道行之,画中的草虫仿佛和葡萄的枝叶融为了一体。这样处理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画面的色调统一,进一步增强了朦胧的氛围。

(三)

《豆荚蜻蜓图》,绢本,27×23cm,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本画无款,画上钤有一方徐熙宝鼎印,故旧传为其所作,此印形文皆与规制不符,应属后人伪造。徐熙是五代南唐时期著名的花鸟画大家,与黄荃齐名,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宋代沈括称赞其画“殊草草,略施丹粉而已,神气迥出,别有生动之意”。本画因风格与徐熙相类故后人假托其名。此图画风古朴,用色文雅,应是北宋早期高手所为。作者用笔用色极为概括,全无后世工笔画描摹之态。豆花茎叶勾勒后几乎未曾分染,而是直接用颜色画出浓淡干湿,这与写意画中的“点厾法”相似,如此画法在以精染著称的宋代花鸟画中是很少看到的。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