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不要给人们充足的时间,这只会证明他们自己......
有!多!无!聊!
不出门不会憋死,但能憋疯。
微博@有料的秒拍
在开发电饭煲蒸蛋糕的厨艺失败、每日读书打卡给自身充电助眠等技能之后,广大在家蹲坑的有智青年再一次开发了自己的脑洞。
洗衣机、冰箱、薯片袋...... 为了拍照他们什么都不放过, 由此可见空虚才是第一创造力。
花式“自拍”的骚操作,其实艺术家们也干过。
cosplay画像组
在艺术家中,沉迷于自拍画像无法自拔的,非丢勒莫属。
对于一个13岁就开始画自画像的人而言,对自己的颜值有着迷之自信。
在他的艺术生涯中,用速写、素描、版画、油画各种手法,画了近十幅自画像,被人誉为“自画像之父”。
丢勒《自画像》
自拍时,通常将脸部侧向四分之一,有助于掩饰废宅生活而愈发圆润的脸庞。
中世纪的艺术家们同样遵循这一法则,是因为宗教信仰。
在基督教的观念中,人因为偷吃禁果,是罪恶的。把凡人的正脸画在画中是对神的不尊敬。
只有“神”,才能以完整的面目示人。
丢勒《皮装自画像》
自带高光的正脸,卷曲有质感的长发,庄严肃穆的表情,除了雍容华贵的皮草略显违和,这是一张经典的耶稣画像。
帅不帅不重要,主要看气质。
自信且高傲的丢勒,用一张《皮装自画像》,完美的cosplay了一次耶稣。
在文艺而慵懒的意呆利,卡拉瓦乔绝对是艺术家中的狠人儿。
卡拉瓦乔
作为一个被绘画耽误了的社会人,你乔叔一生中有四分之一的时间都在跑路。
1606年,乔叔背上了人命官司,被教廷判处死刑,被迫逃离了罗马。
所谓流氓懂艺术,谁也挡不住。
厌倦了亡命天涯的乔叔想要回到罗马,于是决定给当时的主教大人送礼——一副宗教题材的画作。
卡拉瓦乔《手提歌利亚头的大卫》
这幅《手提歌利亚头的大卫》,描述的是圣经中以色列的建国者大卫打败巨人歌利亚的故事。
乔叔在这幅画中客串了一把歌利亚......被割下来的头,这一波娱乐至死的操作是真的6。
作为胜利者,画作中的大卫却流露出悲伤与同情的神色。有分析说大卫的形象是乔叔参考了年轻时候的自己。
我杀我自己?凭借这波死亡cosplay,乔叔打动了主教大人,获得了赦免。
才华不仅可以当饭吃,也可以比钱更有用。
混迹在人群中的吃瓜群众
有的人天生高傲,爱出风头。有的人平静的外表下掩藏着一颗骚动的心,简称闷骚。
不同于丢勒和卡拉瓦乔的张扬,拉斐尔的操作就显得低调奢华有内涵。
拉斐尔《雅典学院》
《雅典学院》可谓是拉斐尔的巅峰之作,壁画中共计包含了57位人物,哲学、数学、天文、音乐等领域的先贤汇集一堂。
如此群星璀璨的场面,拉斐尔自导自演了一场穿越时空的爱恋露脸。
《雅典学院》局部
在画面右下角的人群中,托着模型的斯特拉博和手持地球仪的托勒密正在热烈讨论,旁边的拉斐尔悠然的望向画面外的观众。
这出戏的小眼神,既坐实了吃瓜群众的身份,又好像在告诉自己的粉丝“我在这儿呢”。
如果你能在恢弘的壁画中快速找到拉斐尔的身影,那绝对是真爱粉了。
相比于拉斐尔的出戏表演,雅克·大卫可以算是吃瓜群众中的劳模了。
大卫 《拿破仑一世加冕典礼》
大卫的《拿破仑一世加冕典礼》,记录了1804年拿破仑一世在巴黎圣母院隆重举行的国王加冕仪式的过程。
有趣的是,本该是教皇为拿破仑佩戴象征权力的皇冠,拿破仑却自己拿起了皇冠,为自己加冕。
作为神的在世间的代言人,教皇只是充当了吉祥物。
仔细看二楼的包厢,我们会发现一个与众不同的吃瓜群众。
《拿破仑一世加冕典礼》局部
当大家都在见证这一无上荣耀的时刻,画家大卫躲在二楼的角落里,挥动着画笔,将眼前的一切记录。
从大卫的脸上,我们仿佛看到了“没有摸鱼”四个字。
被迫营业和主动抢戏
并不是所有人都想把自己画到作品中,戈雅同志就属于被迫营业的那一位。
1800年,他为即将授予自己“西班牙第一画家”头衔的查理四世创作了一张全家福。
戈雅《查理四世一家》
以往的宫廷画师,为了博取皇帝的欢心,在绘画时都会自带滤镜,将皇室加以美化。
而戈雅画中的皇室一族,虽然身着华丽的服饰,身上的首饰和勋章熠熠生辉,从容貌和体态上都没有过度修饰,可以说是贵在真实。
《查理四世一家》局部
在画面左上角的阴影中,戈雅本人悄然在列,让人想到了小学时期被教导主任在后窗支配的恐惧。
为什么皇室全家福要把画师也加进去呢?查理四世虽然喜欢戈雅,却也没为他唱过《宠爱》。
仔细一数,查理四世一家共计13人。
因为耶稣在《最后的晚餐》中,也是13个人,而第13人就是出卖耶稣的门徒犹大,所以13对于信仰基督教的西方而言很 不吉利。
所以,戈雅是被拉来凑数的。
相比于在角落里画圈圈的戈雅,在《自由领导人民》中,德拉克罗瓦给自己安排了男一号的角色,戏份十足。
德拉克罗瓦《自由领导人民》
很多人误以为画面中高举旗帜的女一号是圣女贞德,其实她是自由女神的原型。
有人问了,自由就自由,姑娘裸着上身不冷么?
因为在希腊古典雕塑中,只有神是半裸着的。之后的艺术创作逐渐形成了一种潜规则:
神不一定裸,但裸的肯定身份不一般。
《自由领导人民》局部
在女神身后,头戴礼帽、紧握火枪的男一号,正是德拉克罗瓦本人。
之所以给自己安排这样一个形象,是因为画家本人也是在这场“七月革命”中真枪实弹参与过的男人。
把自己画进作品里,表达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理想主义,自己作为画作的创作者,历史的见证人。
在创作中埋一个彩蛋,期待有缘人发现它,并且会心一笑,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成就感。
杨·凡·艾克《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一些绘画大师会不着痕迹的留下自己的身影,需要仔细寻找。
比如杨·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想要找到画家本人的身影,你需要放大·、放大、再放大。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局部
当看到镜中反射画面的画面(对不起我有点绕晕了),那个蓝色的身影,我脑海中只有四个字:
纯(shi)!属(zai)!炫(niu)!技(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