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7日,下午3点,国家艺术基金青年创作人才资助项目《徽州往事知多少》——现代徽州画绣创作研讨会在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b102工作室成功举行。出席此次研讨会议的人员有: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陈克义;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陈琳;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副书记朱琳;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负责人周群;美术学院美术教育专业负责人赵文坦;工艺美术专业负责人盛容;美术学院科研秘书黄彦;程国栋老师、谭小飞老师、公丕普、刘超老师等师生。
与会领导和老师们在作品面前展开讨论
首先项目负责人林恩迎介绍了作品创作的过程,从调研、采风、深入学习、绘制草图、技法创新试验、交流讨论、作品制作、理论梳理、创作研讨等,历史7个月。完成了采风记录和创作过程集,作品小样若干幅,最终作品4幅,2幅尺寸为2米*1.2米,2幅尺寸为2米*0.8米,发表论文一篇,题目是《徽绣徽事 丝语徽州———现代徽绣创作对徽绣传习发展的作用》。
然后,林恩迎依次展示了4幅作品和技法稿。与会的老师们展开了热烈讨论,整个研讨会从会议桌上转移到作品面前进行。陈克义院长认真分析了整个项目的创作的过程,对作品完成的质量和工作量做出了肯定,认为4件作品尺寸巨大,作品效果精美,创作价值高。陈琳院长对创作者的创作态度和作品效果给了极大的肯定,徽绣创作项目填补了徽绣实践研究项目的空白,对徽绣的未来发展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陈克义副院长发言
朱琳书记对徽绣的制作工艺特别感兴趣,提出大胆的设想:是否可以通过机绣的方式取代艺术创作大量的劳动参与。林恩迎老师从机绣工艺的难度和代价更高两个方面回答了这个问题,机绣因为工艺呆板不生动,目前无法真正参与艺术家的创作。周群老师从个人国家艺术基金创作的经验出发,赞赏了在创作中对过程的记录。
美术学院绘画专业负责人周群老师与参会老师们进行交流
盛容老师提出徽绣急需振兴,徽绣在徽派工艺美术体系里是不可或缺的。现代徽绣创作需要一大批像林恩迎老师这样虔诚的创作者和传承的作品。另外对林恩迎提出的男绣的技法十分赞同,男绣技法更容易获得传播,让更多的创作类型可以实践,徽绣的发展不一定要追求苏绣的“平细亮”。赵文坦老师与创作者在对意象效果的处理上,展开了积极讨论。黄彦老师赞赏技法稿中呈现的双面绣的效果。谭小飞、公丕普老师在徽绣现代创意的角度和文创方向上,提出了更远的设想。程国栋老师在丝线配色上和与会嘉宾展开了技术交流,刘超老师从徽州三雕的角度分享了徽绣背后的徽商文化语境。
陈克义院长做了最后总结,期待林恩迎的下一个系列的作品与大家分享,期待更过的徽绣理论研究成果和创作实践作品出现,对徽州刺绣的传承和多元化发展寄予厚望。
《徽州往事知多少》——现代徽州画绣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