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网拍四月大拍:杯茶盏水也风流

日期:2019-04-25 10:08:10 来源:卓克艺术网

拍卖 >西泠网拍四月大拍:杯茶盏水也风流

1

西泠网拍·四月大拍 预展即将上线

敬请关注【艺是网拍】APP

文人、官吏、僧侣、白丁,茶事各别。或富丽或清简,或以琴诗入境,或以竹花构室。然从最初开始,不过是坐下来,侍弄一壶一杯一撮茶。

从最朴实随意的茶席开始,陆羽看到了烧沸的水的样子,从小到大,像鱼目、涌泉和波涛。

然后,顾况在官场的华宴上感叹宫廷茶席之繁复华丽,玳筵展瑶席,凝思藻,间灵液,赐名臣,留上客,盛况如斯。

2

而僧人皎然于清风拂茶烟的氤氲下写诗:“晦夜不生月,琴轩犹为开,墙东隐者在,淇上逸僧来。茗爱传花饮,诗看卷素裁,风流高此会,晓景屡裴回。”

明代徐渭,因茶看到了十六种美,“茶宜精舍,宜云林,宜瓷瓶,宜竹灶,宜幽人雅士,宜衲子仙朋,宜永昼清淡,宜寒宵兀坐,宜松月下,宜花鸟间,宜清流白石,宜绿藓苍苔,宜素手汲泉,宜红妆扫雪,宜船头吹火,宜竹里飘烟。”

3

由茶延伸出的范围越来越广,从“闲中一盏建溪茶”到“一盏空茶也醉人”,茶成了“道”。

这种喝茶的精神,亦融入到茶器中。为得“杯茶盏水也风流”的意境,古人分出了种种繁复的器具。可说到底,与茶最相关的,不过只是煮茶泡茶的一把壶而已。

紫  砂  壶

自明代以来,重力劳民的“龙团凤饼”被罢,惟采芽茶以进皇帝。由是,“开千古茗饮之宗”的散茶轰轰烈烈地登上历史舞台。

散茶的制法,与团茶、饼茶相比,简便异常,天趣悉备,尽茶之真味。也因这种简单真切的泡茶法,使得紫砂壶蔚为流行,至清朝时,紫砂壶以当仁不让之势位居茶具之首。

4

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紫砂壶之兴,因其不带有砂泥本身的异味,同时能够最大程度地表达茶的本真。

周高起著《阳羡茗壶系》论:

陶曷取诸,取诸其制,以本山土砂能发真茶之色香味,不但杜工部云“倾金注玉惊人眼”,高流务以免俗也。至名手所作,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旋瀹旋啜,尽得色香味之蕴,壶虽小,重不过几两,但倘若为名家所作,身价可比肩黄金。可见紫砂壶已不仅仅限于泡茶之具,更是作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为士人逸客所崇。

5

清代《溪山卧游录》中云:“画有士人之画,有作家之画。士人之画妙而不必求工;作家之画,工而不必画妙。”士人画多墨戏之作,为士大夫词翰之余,适一时之兴趣,重写意、抒灵性。

明清文人尚雅致、尚清幽、尚古趣,而紫砂壶的朴拙自然,文人恰可以坯当纸,或撰壶铭,或书款识,或刻以花卉,或刻以印章,在壶上生生作出一幅文人画来,也因此,壶有了独特的文意。

紫砂壶质朴无华的材质,温润内敛,有幽野之趣,与茶亲之愈久,壶愈显光华油润,而壶上所作的字画,亦随着时间的留白成为茶器生命与价值的延续。

银  壶

银器自古便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历代均以“煮水以银壶为贵,泡茶以银壶为尊”。

《茶经》云:“瓷与石皆雅器也,性非坚实,难可持久。用银为之,至洁。”银制壶且雅且洁,既能完整保有茶之原味,亦用之恒久。但银作为贵金属,手工锻造成壶需要极长的工时,费力耗材,极为奢侈,实乃贵族用具。

6

7

自茶文化从唐代传入日本后,银壶的制作亦在日本兴起。一块白银原料,须经数十工序,工匠心、手、力通融合一,用最原始的工具——锤子,反复捶打,精雕细琢,始成银器。

看似简单,实际上对匠人的技术要求非常高,因捶打时需打出壶身型体,连炮口壶嘴也一并打出,全壶一气呵成,没有差错,如果中间有一锤稍微打重了,壶型就差了,打重一些,壶会被打通。如此工艺称之为“一块造”。

一块造的成品几乎没有杂质,不留粘连之痕。整壶纯净浑然,壶内一片无瑕如月光皎白。茶器中有个“以器引茶”的概念,意指不同茶器的材质与工艺,可以引出同款茶的不同口感。然而最终,还需回归到那一片茶叶之本真。

8

9

敬请关注

西泠网拍 · 艺是 四月大拍

10

11

12

民国·万丰顺记款泉石刻

段泥抛光紫砂茶道具一组六件

壶:高6.5cm 长13.4cm 直径8.8cm

杯:高4.8cm 直径5.6cm

容量:170cc

款识:万丰顺记(壶底款) 柏寿(杯底款) 泉石、泉石主人(刻款)

镌刻:壶:香分花上露  水汲石邀泉

杯:饮之清心

说明:此组茶道具为一壶五杯,壶为柱础壶形,柱础壶取古时房屋立柱之基石为形,名曰“柱础”,为晚清较为流行的壶式。此壶以段泥为胎,呈赭黄色,壶体似圆石鼓凳,上小下大,盖虚嵌而隆起。其杯内施开片釉,莹白光滑,利于清洗及茶汤的审评。壶杯器表均作抛光处理,而国内使用紫砂器一般不抛光,民国初期至二次世界大战前,暹罗(泰国)客商曾订制一批紫砂『独钮壶』,运到泰国后由工匠进行抛光,并将盖钮、壶嘴端部及口沿盖沿部包上金属(主要是铜,也用金、银的)产生一种特殊的观感效果。因此可判定此组茶道具为其中的回流款。

作者简介:泉石主人,一说为谭洪泉,制壶陶刻名家,宜兴潜洛人。谈洪泉自幼习书法喜绘画,15岁学艺制壶,艺成后,以制作牛盖莲子、竹鼓、犀登、矮钟壶为主,所制壶具印款为“伯章”、“谈伯章”、“谈氏伯章”。上世纪20年代,谈洪泉在任铁画轩技工期间,与卢兰芳、陈少亭等陶刻名师的长期接触中,对陶刻发生了兴趣。于是他拜陈少亭为师,专事陶刻,并在紫砂器上署款“泉石”、“泉石主人”等落款,刀工纯熟,技艺精湛,曾为邵全章、沈孝鹿、吴云根、顾景舟等名家镌铭。

13

14

明治(1868-1912)·北村静香造

宝石钮豆荚式铁提梁口打出银壶

高:18.5cm  长:15.2cm

直径:13.5cm  重量:333g

款识:画押款(底款)

说明:附共箱。此件银壶由日本明治时期金工大家北村静香所造,众所周知北村及其师傅真锅静良皆集金工之大成,个人风格鲜明,以“一块造”“口打出”绝技闻名於世,其作品传世较少,件件皆为精品,是广大茶友及此门类爱好者争相竞购的佳器,在拍卖场上亦屡创佳绩。观此壶,器形规整,形制中正,口打出短壶流,与壶浑然一体,钮上嵌宝石环,盖微内凹,制式较为罕见。提梁铁造,作豆荚状,异材质的处理有效的隔断了热传导,壶身薄壁,持感轻盈,虽没有繁复的纹饰,素心素面,却以饱满的造型、流畅的线条令人赏心悦目,是为煮水品茗之利器。

作者简介:北村静香(1904-1976),本名茂雄,日本重要无形文化财保持者,俗称“人间国宝”。师承金工名家真锅静良,以“一块造”、“口打出”(一体成型包含壶嘴的技艺称之为“口打出”)绝技闻名于世。作品特征显著:手把豆荚型,器身用锤子由一块银反复锤打而成(即“一块造”“口打出”),简约素雅,大方美观,被视为世界金工史上的神话。

15

16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