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曜变天目建盏
3月23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意大利总理孔特共同见证下,中意双方代表交换关于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返还的证书。根据双方协议,意大利返还796件/套中国文物艺术品。这是近20年来最大规模的中国文物艺术品返还。其中就有一枚宋代建窑建盏。
3月21日,日本滋贺县美秀博物馆《大德寺龙光院:国宝曜变天目与破草鞋》春季特别展开幕,由于大德寺龙光院从不对外开放,因此龙光院收藏的国宝级曜变天目建盏最为神秘。现在全世界最完整的宋代曜变天目建盏有3件,全部都收藏在日本,并被列为国宝。从3月到6月间,这3件国宝曜变盏会分别先后在滋贺、东京、奈良展出,这也是有史以来,它们第一次同期对外公开。
阳春烟景,汲泉烹茶,幽花时发,宾友对之,古往今来,东方人爱茶,朴淡雅宜的建盏一直备受茶人倾心。2018年西泠秋拍,一枚南宋建盏油滴盏以586.5万元人民币成交;2018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南宋建窑兔毫盏以250万元港币成交;2017年嘉德香港五周年庆典拍卖会,南宋建窑黑釉兔毫盏配朱漆盏托,以354万元港币成交;2016年纽约佳士得拍卖临宇山人旧藏南宋建窑油滴天目茶盏以117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807万元)成交……
一枚小小茶盏,氤氲之变中,使人于其间观天地宇宙,它是茶文化的缩影,是东方美学在生活实用间的承载,亦见证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建窑是中国最著名的古窑之一,亦称“建安窑”“乌泥窑”,故址在今福建省建阳县一带,以烧制黑釉茶盏而闻名,并以“松风鸣雪兔毫霜”的朴淡雅宜之美,“恢久热难冷”的实在之用,隐蕴儒家、禅宗之理,融通中日茶道之学,而成为茶文化的一个缩影。
建安瓮碗鹧鸪斑:器出建阳
建阳居闽中,北睨浙赣,南望铁乡、紫盖,旁联黄华、白鹤之秀,襟山束水,为东南胜地。晚唐以降,窑业勃兴,及至赵宋,已负盛名。
宋代的建窑既烧制青釉日用瓷,更以黑釉盏见长。其因地取材,选用高铁、低铝的瓷土,胎体坚厚,有“铁胎”之质,略含砂粒,质粗而朴拙,胎内细小气孔宛若毛细。蔡襄《茶录》称“其坯微厚,
无上神品:东瀛国宝
早在平安时代,宋僧东渡,广弘佛法,亦将宋朝的饮茶之俗带入日本。元弘三年(1333年)之前,“建盏”一词已出现在金泽贞显的信札中。到了室町时代,建盏不仅是千金难求的珍稀唐物,跻身于“东山御物”之列,亦成为象征将军身份的“格式道具”。《大明别幅并两国勘合》则明确记载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朝皇帝赐予“日本国王源道义”(即室町幕府三代将军足利义满)以“黄铜镀金厢口足建盏十一个”。其中便包含宋代的建盏。
日本现存曜变天目盏三件,分别藏于静嘉堂文库美术馆、藤田美术馆及大德寺塔头龙光院,皆被指定为国宝。静嘉堂文库藏曜变天目,又名稻叶天目,束口,尖唇,深腹,圈足。胎体呈黑褐色,露胎见旋坯纹。外施黑釉,釉不及底,口沿微失釉,胫底有釉泪。经德川幕府、稻叶美浓守正则、小野光景递藏,后归岩崎弥之助。日本茶道,取宋儒之寂然凝虑,又融入冷、枯、瘦之禅风,曜变天目以其“右军墨沼”之色,“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的氤氲之变,而成为茶道活动上最为引人注目的重器。
余论
今日的建阳,仍有一批工匠钵承传统,推陈出新。如陶民柴窑,仍坚持手工拉坯、修胎,以柴窑烧制建盏。虽成品率远低于电窑,但选用高油脂的松木,人工控制窑温,在温度或高或低,还原火焰忽明忽暗间,再现千年前的宋韵风华,蕴藉宋儒之旨,禅宗之趣,而深深沉沉,别有一番思忖在其间。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盏在21世纪初焕发出新的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