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传统之美――西泠木活字摭谈

日期:2019-03-06 10:21:01 来源:人民网

资讯 >感受传统之美――西泠木活字摭谈

项元汴 蕉窗九录 西泠活字版

西泠木活字在西子湖畔大放异彩,既以版刻、纸墨之古致清雅而名胜,亦刊经世资鉴之艺文典籍,金石书画之研究、国学之保存与活字印刷相辅相成,展现了大时代下传统文人的顺行时势与独善其身。

杭州作为赵宋故都,早在南宋时期,已成为最重要的刻书业中心之一,公私刻书皆盛于时。及至明清,代有赓续,从督刻《武英殿聚珍版丛书》到浙江书局之勃兴,从知不足斋鲍氏、八千卷楼丁氏、振绮堂汪氏之私家刊梓到丁辅之兄弟创制聚珍仿宋铅字,杭州以其深厚的刻书传统,浓郁的读书、藏书、刻书之风,而成为文化渊薮的“东南第一州”。西泠木活字,则是其千年典籍文化之一隅,周叔|为李一氓藏《东海渔歌》所题跋语称:“清代木活字本,始于乾隆年武英殿聚珍版,继之者不下千余家。辛亥革命以后,西泠印社最为有名,字仿赵宋,宣纸徽墨,光彩夺目,超越前人。”

西泠印社与西泠木活字

江浙文人素有结社的传统,西泠印社乃其一也。1904年,由丁仁、王

西泠木活字之美

《东海渔歌》是清代女词人顾春之作,况周颐赞其词:“得力于周清真,旁参白石之清隽,深稳沉著,不琢不率,极合倚声消息。”徐世昌《晚晴簪诗汇》则将其与纳兰容若齐名,“满洲词人,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东海渔歌》作为清代闺秀词的重要代表,有清一代,钞本亦罕。况周颐在1913年得一钞本,缺第二卷。次年,即交与西泠印社付梓。

词集以罗纹纸精印,存三卷,作两册。版框规格26.3×16cm,每半页九行,行十五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版心刊“东海渔歌”及页数,下端刊注“西泠印社活字本”。卷首有吴昌硕题“东海渔歌”篆字牌记,凝练遒劲,貌拙奇古。其版式大体代表了西泠木活字的一般版式。只是用纸、行数等略有不同。

仿宋字体为其特色之一。丁善之《考工八咏》云:“北宋刊书重书法,率更字体竞临摹。元人尚解崇松雪,变到朱明更不如。”并要求写样“仿宋须求面目真”,也要“尽多复古诩翻新”。西泠木活字萃取宋代浙刻本的某些结体特点,如内收结构,而融入欧体甚至雪松体的风格,笔划粗细较为匀衡,点、撇、捺、挑、钩的尖峰加长,笔锋突出,但并不突兀,部分字体可见连笔。总体上,冀求一种端雅秀丽,工整严谨的书风,虽瘦劲刚健,而不失文人气度。

木活字实物今已罕见,或以枣梨甚至黄杨木为材。丁善之在上海,本欲以黄杨木刻字模,以工费故,改用铅制。其诗云:“黄杨丁厄非关闰,望重鸡林自有时”,指的也是此事。对于活字而言,黄杨木硬度适中,相较于枣木及铅字,更能再现书法的韵味。而杭州作为刻书中心,工匠代有传续,工既娴熟,可达到“弄笔不如刀”的境界。

西泠木活字并非一味效法宋刻,其开本多不及宋刻阔宽,字号也称不上“斗大”,更不必避讳。但其天头、地脚较为宽阔,摆印不疏不密,给人疏朗庄雅的视觉美感,也为批注钤印预留了空间。当然,这种习惯可能受印谱版式的影响。印社所刊印谱蔚为大观,只是通常不算在西泠木活字的范畴内,《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所录西泠印社全书,也未包含单独刊行的全部印谱。

西泠印社还曾出过套印本,如《开元天宝遗事》,以士礼居藏本刊,连史纸,每半页十行,行十八字,左右双边,白口,单鱼尾。正文以墨印,每段起首的小方框及黄丕烈校字皆以朱印,卷尾黄丕烈跋语则兼采朱墨二色。版式与西泠印社仿宋版悉同。

西泠木活字多选用罗纹纸。清人储在文《罗纹纸赋》赞其:“映日则星星彩烂,疑辰宿之周攒;临风则缕缕丝横,恍晶帘之欲卷”,其质莹润,吸水性适中,利于印刷,又有隐约的帘纹,质隐于表,有谦谦君子之度。以其印制《东海渔歌》,自能体现出顾太清的温婉贤淑与深稳沉著。部分书籍也用连史纸。《蕉窗九录》等牌记页,则将罗纹纸以藤黄等染色,或有防蛀之用。

余论

20世纪初,近代印刷术日渐普及,西泠木活字却在西子湖畔大放异彩,既以版刻、纸墨之古致清雅而名胜,亦刊经世资鉴之艺文典籍,金石书画之研究、国学之保存与活字印刷相辅相成,展现了大时代下传统文人的顺行时势与独善其身。


编辑: 唐晓星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156032908 18155173028 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