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代“鹿含桃枝”铜摆件
梅花鹿由于皮毛有梅花状花纹而得名,其美丽温顺,为人们所喜爱,在古代,它更被视作祥瑞。“鹿”谐音“禄”,寓意好运势、好福气,所以在古代器物当中,经常会看到鹿的形象。
近期笔者得见一明代梅花鹿形铜摆件,通长19厘米,宽6厘米,高26.5厘米,重1020克。从黑色包浆下观察,梅花鹿为红铜材质,看其制作特点,不难想象器物当时经过了熔铸、锻打、修整、打磨、抛光等多道工序完成,可谓成器不易。
此摆件中,梅花鹿以写实手法表现,极为生动。这是一只年幼的梅花鹿,体态匀称,腿足虽纤细,但全身充满力量之美。它右前足略向后蹬,其他三足立于一个平面,似乎在缓慢行走。在前进过程中,它也没有放松警觉,从高耸的鹿耳、圆瞪的鹿眼就可以发觉它的警惕。在塑造手法上,这只梅花鹿更富特征,其嘴中衔着一枝桃花,桃花花骨朵饱满,叶片修长,桃花枝干更长,一端垂于鹿的胸前,一端拖在鹿的尾部。桃花象征爱情,和梅花鹿共同出现,这吉祥的寓意就更为彰显了。在鹿的身体上方有一孔洞,里面可以插放花枝、毛笔一类的东西。
这只小鹿如此灵动,端详许久后,仿佛它口中数百年前的铜桃花也暗香浮动,令人心醉。(李晋)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