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强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纪实摄影类大奖

安徽时隔11年再获中国摄影金像奖

日期:2018-10-15 17:02:35 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

摄影 >安徽时隔11年再获中国摄影金像奖

10月11日,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拟获奖人选名单公示,由安徽省摄影家协会推荐的滁州日报记者汪强荣获中国摄影金像奖纪实摄影类大奖(全国仅8人)。这是安徽省继第七届中国摄影金像奖后11年来再次获此殊荣。

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拟获奖人选公示公告

中国摄影金像奖(简称“金像奖”)是经中央批准,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和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主办的摄影领域全国性最高个人成就奖。

经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会评选,共产生拟获奖人选19名(其中:纪实摄影类8名,艺术摄影类8名,商业摄影类3名)。根据《中国摄影金像奖章程》第二十五条:“对拟获奖人提交的作品和材料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网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和《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申报启事》第六条:“拟获奖人提交的作品和材料将在中国摄影家协会网进行为期一周的公示,接受社会和公众监督;组委会将就有关争议作品或材料邀请相关专家进行鉴定”的规定,现将19名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拟获奖人选的名单和有关参评材料公示如下。

纪实摄影类:王芯克、叶健强、兰红光、刘占崑、吴宗其、汪强、张雷、陈杰。

艺术摄影类:叶文龙、吴健、罗韬、岳鸿军、金平、周民、高建设、董冬。

商业摄影类:白辰、朱汉举、唐小平。

如发现拟获奖人及其相关材料存在不符合《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申报启事》规定的情况,请以实名发送电子邮件至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邮箱:cpa12jx@126.com。

公示时间:2018年10月11日——2018年10月18日 

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

二〇一八年十月十一日

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组委会

主  任:李前光  

副主任:李  舸  刘尚军  郑更生

委  员:苗  宏  王  琛  刘鲁豫    

李学亮  杨越峦  陈小波

居  杨  线云强  柳  军

雍  和  潘朝阳  高  琴

杜  金  彭文玲  刘  宇

李  翔  

秘书长(兼):高  琴

办公室主任:梁克伟  李  翔

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委会

主  任: 李  舸  刘尚军  郑更生

委  员:(按姓名笔划为序)

于德水  王达军  王  琛  王敬民

卢现艺  刘  宇  刘鲁豫  汤  辉

孙  慨  李洁军  李晓红  杨大洲

宋刚明  张华斌  张  望  林添福  

周朝荣  居  杨  柳  军  高  琴

崔  波  韩丛耀  黑  明    

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评选监委会

汤鸿卫  彭文玲  刘金山

第十二届中国摄影金像奖观察员

梁  勤  孟祥宁

光影当随时代   镜头记录变迁  图像见证历史  

汪强  

影像记录历史是摄影人的关荣使命。

在摄影术发明180年后的今天,世界已进入了“全民摄影时代”“网络传播时代”。是科技发展,网络兴盛,手机照相兴起,助推了摄影文化的普及、繁荣。人们利用影像记录历史,利用影像艺术创作,利用影像传递各类信息……摄影已成为人们的记录手段和表达方式。世界因为摄影的发展、繁荣而异彩纷呈。

摄影本源是真实的记录,摄影的特性是收录客观存在的影像,将瞬间变成历史。写实为首要,写意为其次之。

因为纪录摄影承载着历史社会责任,紧系着人类社会现实生活的发展变迁,摄影者忠实地纪录下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生态、人类生存状态……是对人类进步的重要贡献。我认为有社会责任感的摄影人,应承担起光影当紧随时代的重任,纪录下现实社会中稍纵即逝的珍贵影像,这也是摄影术发展至今赋予摄影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

纵观百多年中外多少优秀摄影大师为我们留下传世佳作:如吴印咸的《白求恩大夫》、沙飞的《鲁迅与青春木刻家》、徐肖冰的《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还有《开国大典》《志愿军归国》等纪录摄影精品举不胜举,都成为历史的永久影像文献。所以我对纪录性,写实摄影情有独钟,感悟颇深。

从事摄影45年来,我遵循的信念就是,用镜头关注身边的人文和自然,用我的人生去实践摄影的价值。因此,用摄影形式记录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一个小村庄里18位庄稼汉为生存而抗争的 “惊天之举”,用镜头记录、见证了这个小村庄农民40年的生活变迁。运用摄影纪实功能记录了历史,深感摄影记录社会文献性的重要意义,已远远超越了摄影艺术形式本身价值。镜头记录小岗40年变迁,为时代留影存证。

40年前,安徽省滁县地区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20户人家的18条汉子为了解决生存吃饭问题,不怕杀头坐牢,在一幢茅草屋的昏暗的灯光下,召开了分田到户的“秘密会议”。现场的18人,代表20户农家在分田到户的“契约合同”按下了红手印。这一壮举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那一时期我有幸走进了小岗村,零距离接触了小岗的父老乡亲,被他们的无畏精神所感动。我从无意识的拍照到有心地宣传报道,再到后来的用心记录,持续了40年。这些年来小岗采访报道的中外记者,采风创作的艺术家成千上万,我只是他们其中一员。凭着自己熟悉小岗村,与村民是朋友的优势跟踪记录报道,尽着自己的责任。           

这些年,我以贴近、平实的视角,坚持记录小岗村18位带头人的创业的心路历程,家庭的生活变化;记录了小岗村人坎坷、徘徊、创业、发展的奋进历程。从中感悟到小岗村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农民不断奋进的缩影。

这些年,我也记不清去过小岗多少次,拍摄的图片也无法统计:《大包干从他们手中诞生》 《小岗人家》 《凤阳巨变》等40余幅照片,1984年、1995年两次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作为国展陈列。1990年,《汪强说凤阳》摄影纪实展在北京举办,万里、温家宝等中央领导观看了展览,中央各主流媒体记者广泛报道展况。1998年,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联在合肥举办《小岗大路——汪强摄影纪实展》。2008年,长三角媒体联盟主办了《汪强与小岗》30年主题展示会。2009年,在安徽省委宣传部关心下,省文联、省摄影家协会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年《小岗30年——汪强摄影展览》 。                         

感恩农民无怨无悔,生命不息记录依然。

今天我们面临着千载难逢的新时代。社会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日新月异,作为摄影家,要记录下这伟大的变革,不留遗憾。

40年来,小岗的生活从“非常态”转入“常态”,从“非凡”趋于“平凡”,支撑我继续拍摄的已不仅激情,已像过日子一样是习惯,是使命,是责任,是担当,更是我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近年来, 我已从关注大事件的动态纪录,转变为用“摄影日记”形式,用平实的镜头,对农民家庭生活状态,人物命运的关注。这使我的思想境界,拍摄视角无限宽广。

40年来,我为记录小岗的变迁历尽艰辛,欣慰的是,我为小岗村的发展留下了历史影像,这些影像弥足珍贵,留存永恒。

光影当随时代,摄影记录历史变迁,影像展示社会人生,是摄影人的历史责任。

小岗村虽离我家110公里,但只要小岗村有新发展、新变化、好故事……无论是风雨交加还是严寒酷暑,我都会第一时间赶到;小岗人在外创业,有变化、有新成就,我都会立即赶赴采访拍摄。这些年我自费去过多少趟小岗村,我也记不清,只记得我从1998年学会驾车至今已开坏了5辆自家车。我认为,有幸能紧跟时代步伐,记录下中国农村改革源头——小岗村40年的发展,能为这样一个既典型又普通的村庄留下一部影像史料,历尽艰辛,责无旁贷。

新时代下的小岗村,已随中国改革开放走过了40年。40年间,小岗村从当年包干分田到今天的持股分红;从土地流转后农业规模化、科学机械化生产到4A景区生态旅游,小岗村已从过去解决温饱步入到今天的小康生活。

如今的小岗村,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正在进行幸福家园和美好乡村的乡村振兴建设。作为一名中国的摄影家、当地的摄影记者,真实记录是我的天职。我虽已退休,但相机会与我终身为伴,继续跟随这个小村庄一路前行,生命不息,记录依然。

153915644257912915391564404675111539156438769494





编辑: 许可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1815517302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