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突破还是商业噱头?

评电影《至爱梵高》的65000幅手绘油画

日期:2018-10-09 15:05:07 来源:文汇报

市场 >评电影《至爱梵高》的65000幅手绘油画


动画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在万众期待中上映了。该片海选了15个国家的125位画家,历经七年,手绘了65000幅油画,以全油画制作了梵高风格的动画影片。最艰难的一个场景据说花费了一位画师140天,近980小时来完成。

然而,面对这六万余幅油画,即便撇开剧情,我们也依旧疑惑:梵高风油画动画真的是动画电影的一次艺术突破吗? 抑或只是哗众取宠的商业噱头?

梵高的画动起来就一定很美?

观看梵高的作品,那些仿佛随时都能游走的灵动笔触的确让人畅想:如果这些画能动起来是不是更美呢? 然而,严肃思考却发现,把梵高的作品和风格以动画的方式再现并不一定能为他的艺术增彩,梵高的艺术价值也未必能赋予这种油画动画不容置疑的艺术光环。

把梵高的作品改绘为动画至少面临两个艺术风险:

第一个风险,可称之为“灵光消失”的风险,本雅明在《迎向灵光消失的年代》中提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对传统艺术的挑战。借用他的概念来说,把独一无二的梵高油画转化为可复制动画影像,并不能呈现梵高真迹的艺术灵光,就好像快餐式翻阅世界名画图集远比不上驻足欣赏博物馆中的原作。影片中展示的《星空》《夜间咖啡馆》《奥维尔教堂》 等名作无异于一种动态图集,而这种重绘的图集甚至连真迹的影像副本也称不上,观看这样的动图不能与欣赏梵高作品简单等同。

第二个风险,即艺术的实用化风险,很多先锋性的纯艺术获得成功之后都运用到了实用领域,如蒙德里安风格的时装,卡德尔风格的吊灯等等。在这些转化中,纯艺术的形式和风格被提炼出来运用到实用美术和大众艺术中,这可以被称为艺术的实用化。把梵高的油画作品简化成笔触、配色等特点运用到动画影片中,这也是一种艺术的实用化操作。艺术的实用化可以提升大众日常审美领域的艺术品位,但对原艺术品而言却总是某种程度的断章取义。伟大的作品最好的表达方式是其本身,最好的梵高作品也就是梵高油画本身,本片每一帧“看上去像梵高”的油画说到底并非梵高的艺术。

可以说,梵高的画动起来是否美,这并不取决于梵高,而是取决于动画。因为艺术普及品的价值不由原作所决定,而由普及的作品本身来决定。然而从实际效果来看,该片创作者没有充分意识到改编为动画的风险,以为油画动画化就可从原作获得艺术价值,没有真正从动画的角度来进行再创造。

油画动画是创新还是哗众?

该片是全球第一部全油画动画。运用油画颜料和技法制作动画并不稀奇,俄罗斯导演彼德洛夫1999年执导的动画短片《老人与海》就用了油画的方式,并且还于次年收获了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不过《至爱梵高》与之不同,因为在画布上绘制全油画与 《老人与海》在玻璃上绘制油画是不一样的,远比《老人与海》 更辛苦,也更复原油画效果。可是,这种动画技法是创新吗?

最初的动画基本以本片的画法制作:即每一帧画面上既有不动的背景,也包括运动的前景,一幅幅画好之后,用胶片逐一拍摄,连续播放,借助人类视觉残留现象形成连续的影像。这就是所谓的逐格动画或说定格动画。不过,这样不断重复画背景不仅浪费时间精力,而且难以获得稳定的效果,原本不该运动的背景出现细微差异就会产生刺眼的画面闪动(本片就有这种背景闪动的现象),影响动画观感。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人们不断探索,一项新技术总算发明,使得动画真正意义上诞生了,那就是1914年布雷与霍尔德开创的赛璐珞动画技术。

赛璐珞是一种塑料片,使用这种材料制作动画,背景就和人物、动物等运动前景分隔开了。同样的场景中,背景画只用一张,而可动的前景部分则分成每秒若干帧(标准24帧)绘制在赛璐珞片上。最后将画好的赛璐珞片与背景重合逐格拍摄,动画片就制成了。赛璐珞方法能取得更为稳定连续的影像效果,而且大大降低了成本,适合工业化制作,这项技术使得动画片逐步成为一种成熟的商业影片片种。CG技术兴起的当下,虽然赛璐珞片已经淘汰,但动画依旧还是用这种背景和动画分离的思路在制作。

该片却反叛了这种技术传统,回到近乎“原始”的动画制作状态,苦力一般进行绘画劳作。在动画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全油画动画显然不是皮克斯《跳跳灯》那样的技术创新,这种做法如果没有充分的艺术理由,那就只能算是以梵高死粉的虔诚,玩了一场孩子气的艺术炫技游戏。


动画中的手绘油画是艺术作品吗?

那么,《至爱梵高》采用全油画动画的艺术理由充分吗?

影片的每一帧油画确都技艺不凡,可惜这些油画并非艺术画作,其绘制过程是工业生产也不是艺术创作。动画的画师们被集中起来,放在标准的隔间中,在同样的光线环境,用相似的笔法技巧,机械地复制统一风格化处理的真人电影。这种人工添加梵高“滤镜”的方式与自然光下尽情挥洒的梵高完全处于两个极端。

不过这对于动画原本无可厚非。动画无法允许每一帧的个性,动画中要的不是油画真迹原作,而只是这几万幅油画连续起来的可复制影像。既然这些油画谈不上独一无二的艺术灵光,为什么非要手绘不可?难道是因为布上油画比CG图更有艺术派头? 或者以为手绘出梵高风的油画就真的能与大师比肩?

就动画创作而言,手绘油画造价太高,费力费时,不得不在帧数上做出牺牲,该片为每秒12帧半动画,这严重影响了画面流畅度。流畅动作至少需要全动画24帧,高清的3D动画达60帧,要求更多细节则还需更高帧数。以当下的人工智能、大数据、CG图像技术,应当有很多办法可以更高效地获得仿真油画效果。2016年一度风靡全球的手机应用“PRISMA”都能对图片进行后期艺术化处理,模仿梵高、高更、雷诺阿等不同艺术家的风格。在这些新技术的基础上,也许完全不需要真正手绘,就能展现出同样的视效,并克服帧数不足,画面闪动等问题。可该片无视了这些技术可能性,选择了全手绘油画,这并非成功的动画尝试。

1539068602(1)

油画动画应当表达什么?

这些油画本身不是艺术品,作为动画表达形式也不算上乘,它们只有与恰当的内容意义相匹配,才能实现向艺术的飞跃。

真人电影和纪录片已有很多梵高题材作品:如《渴望生活》《文森特和提奥》《梵高的生与死》等。真人电影能更好地塑造人物,刻画心理,特别适宜传记故事,可以描绘生动的人物性格和曲折的情感经历;纪录片资料详实准确,能全面展示艺术家的生平和作品,引领观众体验他的艺术人生和艺术成就。但这些都不是油画动画的长项。

该片适合表达什么内容意义呢?以油画动画演绎梵高究竟长处在哪?

看着片头动画,油画笔触一点点舒展开,配合着恢弘的音乐不断流淌,笔者原本期望影片是关于梵高艺术的创造性诠释。油画动画的表达形式应可以直面普通艺术观众心中的那个朴素问题:“梵高的画好在哪里?”不是用作品的高售价来回答,也不是因为崇拜一个悲剧英雄般的孤独天才,更不能高谈阔论美学原理和艺术史。而是用艺术诠释艺术,从艺术家视角给出最直观的回答。

在笔者看来,把真实的油画制成动画也许最适合呈现梵高的艺术世界。生动再现他眼中的人、物、城市、乡村、自然,展示作品的创作过程,刻画他的艺术感受。由此,观众能身临其境地体会平凡的世界如何在艺术中变得绚丽多彩。这也许能激活我们最本真的审美感观,让人无法言喻却又非常明晰地体会,梵高的画为何而美,他为何伟大。

十分遗憾,该片没能找到这样的出路。邻人的敬爱、朋友的欣赏(乃至妒忌)、美女的倾慕、一鸣惊人的雄心以及后世的无限膜拜,这一切只是渲染了一个偶像式的梵高而不是鲜活的艺术家。这样的内容没能为这六万余幅油画找到意义归宿,梵高风的手绘油画也没能组成有艺术价值的新作品。影片原本可以凭借油画的壮举独树一帜,可惜创作者被自己偏执的情怀和梵高耀眼的光环所蒙蔽,忘却了艺术最朴素的感动。

编辑: 许可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1815517302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