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大艺博”: 艺术毕业生与市场的“一步之遥”

透视“大艺博”: 艺术毕业生与市场的“一步之遥”

透视“大艺博”: 艺术毕业生与市场的“一步之遥”

日期:2017-09-25 10:22:37 来源:中国证券网

市场 >透视“大艺博”: 艺术毕业生与市场的“一步之遥”

        2014年12月18日,第三届大学生艺博会(大艺博)在广州南丰会展中心开幕,这个已经办了三届,含有公益性质,每届均有原中央美术学院院长靳尚谊、著名画家刘小东等重量级大腕参与评奖的艺术博览会,已经成为中国艺术院校毕业生市场的一个标杆,寻求到了一条学术与市场结合的道路。每届大艺博,都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画廊、媒体、拍卖行的专业人士寻求好作品与好苗子,大艺博事实上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以买回家”的民间青年全国美展。

   艺术院校毕业生作品,应该是每一位艺术学子在结束自己一个阶段学院学习时所创作出的最能代表自己艺术水准和艺术追求的作品。从前,丈量毕业创作好坏的尺子是唯一的:能否成为学校甚至是美术馆的收藏品。随着艺术市场的发展与火爆,越来越多毕业学子的作品受到了市场的青睐,于是毕业作品能够进入市场,以及价格的高低成为了另外一个标准。学生作品应该以怎样的姿态进入市场,成为了大艺博着重探索的方向与成果。

  毕业生作品——价格迅猛高涨的原始股?

  上世纪80年代末,台湾的收藏家林明哲来到四川美术学院,以每一幅几百块钱到几千元不等的价格购买了当时还是学生的罗中立、张晓刚等川美学子的大批油画作品。如今,这批作品的价格已经是当时的许多倍了。

  但谁是下一个罗中立,张晓刚?并不是自己说了算,甚至并不是当下的市场能说了算的。于是,一批批怀揣太过美好梦想的艺术类毕业生不得不面对市场现实的挤压。作为画廊主的张思永一直非常关注美院的毕业生,其画廊也一直致力于推广青年艺术家。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毕业生作品几千块钱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毕业生作品的定价从一万到十万不等,依据作品自我认可的程度有高有低”。偏锋新艺术空间的王新友则说:“90%的中国美院毕业生对自己都没有清醒的认识,有些定几万块钱一平米都认为自己的作品价格不高。”而他认为市场能够给予的价格也就是这个价格的三分之一左右。

  在记者采访的几位美院毕业生中,也证实上面两位画廊主的观点。一位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学生说,当初自己的一张1.6×1.1米的毕业作品,有人给出了6000到8000元的价格,但是他没有卖。他认为买家所给出的价格与自己设定的底价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之所以不卖是因为,“当作品涉及到价格和利益,要衡量的时候是比较难的。因为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说,他对市场其实并不熟悉,在还没有适应这种市场的时候很难给自己的作品定价钱,因为首先觉得自己的画是自己的心血之作,尤其是对于一张毕业创作来说,所以不会轻易割舍自己的一件作品”。

  定价成为买卖矛盾的核心

  为什么在毕业学子的作品价格上,买卖双方存在这样大的分歧。从央美毕业多年的大艺网总经理刘颖谈到:“他们(学生)的参照物是前辈或者老师,却忽略了道事物循序渐进的规律,所以中国的毕业生在面向社会开始他们的职业化道路时,并没有完全做好准备,把自己的设想当成理所当然。”

  大艺博主办方广州华艺文化有限公司董事总裁李峰也谈到:“当毕业生走出校园,面向市场的时候,一般都有一个底线。比如说中国八大美院的毕业生,每个人都已经初步知道自己的画该卖多少钱,为什么?参考他上一届的师哥甚至上几届尺寸相当、题材相近的作品的价格,去年谁卖多少钱,前年卖多少钱,嘉德在线卖多少钱,保利推新人大概卖多少钱等等,已经有一个基本的数据和参考,这就是他们给自己作品定底价的来源。”

  刘颖对艺术家的心理也做了中肯地分析:“前些年推卡通艺术家时,作品价格从几千块推到几十万块,于是扎实的学院艺术家认为卡通艺术家都卖到几万,几十万,我们这么写实功底扎实的还不卖几万块吗?这种概念的影响了他们对市场的判断。而每一个人都会很钟爱自己的毕业作品,不舍得卖,所以内心的想法是,要么不卖,要么就卖个好价钱。”

   记者现场采访了参加大艺博的天津美术学院毕业生王鹏,问他如何给自己的作品定价,王鹏表示:“一方面整体看一下拍卖市场,然后再和同龄人做一下比较。”他所画的是写实作品,如果创作一二个月时间的作品,定价一般在2万元以上,如果是获奖作品就会更高,4万到6万元不等。王鹏说,常常过来买画的人给的价格是低于底价的,面对这种情况,他一般会坚持自己的底价,“因为这些作品都是自己花心血创作出来的,非常珍惜”。

  遇到彼此之间有价格差的情况时,作为画廊经营者的王新友也谈到:“我们没有其他的方式,如果双方在价格上没有达成一致,我们也不会谈。我们只会选择合适的对象,他们一定是目光长远,并且心有艺术。现在的情况是,被画廊签约的毕业生越来越少。”

  得到市场认可比作品价格更重要

  在记者采访的毕业生中,也有根本不关心自己作品市场的。林露宁是一个穿着时尚的年轻艺术家,2009年毕业做了几年的服装设计,去年开始做专职艺术家,并有了自己的经纪人。虽然外表看上去非常时尚,但她的内心却很沉静,“我所想的比较长远,价格不是我所想的,如果想这些东西,画画会受到影响,这张画能卖多少钱?这张画什么时候能卖出去?想这些,灵感和很多思绪就会被打乱。所以我都不去想这些”。

  在艺术品市场经营多年的李峰看来,毕业生中最容易出成绩的就是不考虑价格的孩子:“首先他们的毕业创作和毕业前后的作品,没有设想过要值多少钱。第二,在未来三、两年摸索过程中,跟机构合作,跟喜欢他们作品的人磨合,作品也从几千到两三万,到四、五万,到一万美元,乃至于未来五年后到两万美元,这种可能性是有的,关键是他接下来的风格走向如何,跟什么样的机构合作,有没有秉承自己当年在学校的钻研精神,而不是被市场所牵着鼻子走。”

  如果过分关心自己作品的市场定价,李峰说:“这会直接影响他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法,我反复和大学生朋友强调,有人愿意出资购买你的作品,绝大部分不是看你作品以后能有多少投资价值。他们就是喜欢,就是认可你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式,这难道不比钱更重要?可惜,能明白这个道理的孩子,真的很少。”

  原中央美院院长、著名画家靳尚谊先生经常会担任一些青年艺术家奖项的评委,他对记者表示:“最近三年的毕业生都没有看到一个我特别中意的,相反在2008年以前的那几届硕士毕业生中,我觉得有很多很优秀的。最近的三、四年,因为年轻的毕业生过分追求市场价格,导致他们的成才率特别低。这么多年看下来,近几届都比较弱,虽然大家也很努力,但我们看到大部分作品的表现雷同,我认为都不是代表他们真正艺术上的水平,其实是代表他们对市场的判断,恰恰他们的判断是非常错误的”。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