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频道专访】汪涛焦墨作品欣赏(全国书画名家展3075期)

【艺术频道专访】汪涛焦墨作品欣赏(全国书画名家展3075期)

【艺术频道专访】汪涛焦墨作品欣赏(全国书画名家展3075期)

日期:2017-08-11 10:07:21 来源:艺术频道
关联艺术家:

资讯 >【艺术频道专访】汪涛焦墨作品欣赏(全国书画名家展3075期)

汪涛简历
  汪涛,号:保成, 1941年出生于安徽桐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画家,现居北京。1987年考入中国画研究院写意山水专业研修班,导师李可染、何海霞等。历任安徽省第六、七、八届政协委员。曾任.安庆市中国画研究会会长、安庆市美术家协会荣誉主席。
作品先后入选第六、七、八、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和第六届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
1983年《千峰同一色》、《神女应无恙》入选中国画研究院诗歌选题画创作作品。
1984年安徽美协主办《汪涛画展》,其作品《山水田》、《北村纪实》被中国画研究院收藏。
1988年中国画研究院(现中国国家画院)举办《汪涛画展》,在北京展出作品74件,并收藏两幅作品。
1990年开始《外国诗----中国画》的创作活动。先后创作了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岛国、美国、日本、德国诗共创作285幅作品。
1992年由澳大利亚大使馆和澳大利亚驻沪总领事馆分别在北京、上海展出《外国诗——中国画》87件次作品。
1993年安徽大学在合肥举办《汪涛大洋洲岛国·中国画》画展,并应安徽大学邀请讲学,聘为安徽大学兼职教授。
1994年应新西兰政府邀请出席《南太平洋第四届国际艺术节》,53幅《新西兰诗·中国画》作品在惠灵顿国家档案馆展出四个月,被该馆全部收藏,并应邀到奥克兰大学讲学。
2004年《天长地久》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
2004年《山水篇》系列之九,入选首届全国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2005年《山水篇》系列之十二,入选第二届届全国会员中国画精品展。
2005年《水墨作品》参加亚太地区名家“水墨博览”获金奖。
2006年出版《汪涛写意山水》画集。
2007年《中国当代画家》大型电视纪录片《汪涛专集》由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拍摄完成。
2007年《文人心像》参加2007年当代中青年实力派中国画名家作邀请品展。
2007年受中国国家画院邀请主办《二十年再相会》中国画作品展。
2008年《外国诗——中国画》艺术作品集(中、英、德、日对照译本),由五洲传播出版社出版发行。
2009年作品《响岩》入选“庆祝建国六十周年第五届中国美协会员精品展”并获优秀奖。
2010年11月应邀参加“中国书画界百名杰出代表庚寅年公祭炎帝”活动书画作品展。
2011年5月6日由中国中文国际广播电台制作《风尚中国》直播节目。
2012年应邀参加“中国画·画中国------走基层·画基层”长治采风写生·创作·展览活动。
2013年底应邀参加“中国画·画中国------走基层·画基层”新疆采风写生·创作·展览活动。汪涛作品曾赴英、法、日、美、德、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展出并收藏。
2015年“文博汇书画访谈录”第七集专访汪涛谈山水画。同年应邀为安徽省政府会议室绘制作品《壮哉,龙山风水,自然大美!》。
2016年做客CCTV少年中国行《V访谈》――百家号。
校园巡展:
2012年12月北京语言大学主办“汪涛中国画作品展览” 。
2013年底北京师范大学主办“汪涛中国画作品展览”。
2014年5月对外经贸大学主办“汪涛中国画作品展览”。

有容乃大——汪涛水墨艺术摭谈
作者:殷双喜

  前年有机会看到中央国家机关收藏作品的画集,汪涛先生的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这是因为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新变意识,使我认为这是青年画家的作品而产生了了解他的愿望。幸得友人何长江先生相助,我得以在北京海淀某大学的教师宿舍中见到汪先生和他的大量画作。
  与汪涛先生相聚,观书读画,品茶谈艺,虽是初次见面,却有早已相识之感。在我看来汪涛先生是我们这个时代不多的艺术独行者与修行者之一,但他对世俗功名表现出的淡漠和他对中国画史画论表现出的执着,确实对我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因为在北京这个国画圈子里,我已经看到了太多的装腔作势、沽名钓誉之人。而汪涛先生朴实无华,一介布衣,心定神闲,每日沉浸在书法与水墨的世界里,得到了令人羡慕的自然心境。

《海》

  20多年前,汪涛先生就以其自然多变的水墨创作,表达了传统笔墨对他的功力深厚的中国画创作的良好影响。在他的这些早期作品中,由于善用泼墨法,浓淡相宜,很自然地具有润泽的气息,湿笔、渴笔交相使用,色彩与墨痕互相生发,较好地表现了春树繁花,清溪净塘的景象。
  汪涛先生在意90 年代以来的创作中有意识地加强了用笔用墨的训练,甚至有一段时间,专以焦墨进行写生。从他大量的焦墨写生作品来看,画家淡化了80年代流行的主观唯美的组合构图,而突出了在自然写生基础上的生动自然。他以苍劲的线条,勾勒前景中的溪船与中景的杂树,而以放倒的斗笔,点擦出溪岸山石及远山的丛林。这使他的作品较之速写式的白描要深入丰富,较之全景式的画室创作要自由豪放,介于写生与创作之间,以其生动自然获得了很好的欣赏与收藏价值,我们在前景中的房舍与人物所用的凝重的用笔中看出了李可染对汪涛的影响。而在他近期在北京创作的《渐行渐远渐无声》、《湖边湖乡》、《风细细雨丝丝》等画中不仅看出他对李可染、吴冠中等人的水墨艺术的综合研究,更表露了他对家乡和早年艺术行旅的深情怀念。

《没有飘去的黑夜》

  生于中国传统笔墨深厚的徽地,汪涛先生也许有充分的理由追随前人,继续徽派中国画的传统文脉,但汪涛先生与众不同,在于其具有很强的中国画的危机感与创新意识。他认为对传统中国画最好的继承就是创新,所以他从未满足于对传统笔墨的研习,而是在研究传统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笔墨表现,这使得汪涛先生的水墨创作在不同时期呈现出许多面貌,没有很早形成一个令人熟悉的模式,但汪涛先生对此似乎并不在意,在他看来,一个艺术家应该执着于自我的创造激情,不要太多考虑,市场的效益,他不喜欢找出一个世人喜欢的基本模式不断重复生产,而是渴望在不断地探索过程中寻找心灵的敞开与精神的表达。汪涛先生的艺术态度使我想到齐白石晚年客居北京时的“衰年变法”,其中的坚定与毅力令人感动。

《梦想》

  90年代以来,汪涛先生曾经创作了一系列的以点法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水墨作品,这些作品与流行的全因素式的彩墨画不同,只是将传统中国画中的“点”提炼出来,以持续不断地近乎禅意的方式,在画面上点出抽象的山水意象。细细观之,汪涛先生的点状山水,突出的是黑白的两个层次,这也许来自于徽派民居的内在审美意识,在黑色的团块状的山水中,由于点的运用,仍然具有不同的明暗关系,而画中的白,超越了具体的物象表达,是水,是云,是天空,具有抽象的结构之美,体现了一种大山大水,大树与摩崖,融为一体。
  最近数年,汪涛先生又创作了一批将安徽民居组合成为一种团块状的抽象构成的试验性的作品,仍然是湿笔渴笔交相使用,但画面有明显的结构意识,他将现实生活中的安徽民居,删繁就简,提取其有特征的黑白关系与门窗的矩形组合,在大面积的白色背景.中,使处在画面中心位置的村庄,如同江中的小岛,凝聚成一个关系紧密的团块构成。汪涛先生不拘一格,勇于新变的胆魄是这个年龄段的画家所罕见的。

《洪》

  正是在数十年东寻西找、持续探索的基础上,汪涛先生近年来的山水画创作出现了新的飞跃,并且获得了可喜的收获。我非常关注汪涛先生客居北京后所画的一批山水大作,这些作品表明汪涛先生的山水画艺术已经达到的高度,其中融合了他早年对李可染、黄宾虹等大家的研究基础上的笔墨探索,但更显示出他的山水画已经初呈山水大家的个性面貌。这些作品淡化了山水的地域特点,突出了笔墨对人的精神的表现性,自由无拘而又显出传统法度,已经具有了从心所欲、法有我化的自由境界。我相信,汪涛先生以其执着的创造性意志,心无旁骛,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大胆实践,一定能够对中国画在当代的发展做出独到的贡献。(万)

《书法》

《焦墨作品赏析》——寻趣找乐
文-汪涛

  夜里醒了,看看时间,才两点多。 怎么也睡不踏实,因是要整理明天《中国艺术》美编要来拿画去刊发一事,弄得我翻来覆去地无法入睡,因为发画时还要一些文字配,那怎么办呢?准备这些画,都是去年(2016年)画的。独住在北京的我,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作画,有时就翻几页闲书。这些拙作,就是我将每天知道的,听到的,看见的,想的一些东西,即兴随意一挥。
  焦墨,我是一直练习着,过去画的山山水水,也不少,我很喜欢用焦墨画画,因为它用起来很方便、简单,画面是黑、白、灰(干擦效果)很单纯。用焦墨不用想着这、那什么的了,让它自然生发…… 我这些画,来自《北京晚报》的消息,《凤凰卫视》上播发的新闻,还有某个区域发生的那些人与事。它,当时或许刺激了我,使我冲动,或者也是为着一种记忆,多种心事的反映!如突然的大雨、风灾、山洪带来人间的受难!还有“天眼”是科学技术方面的,那超大望远镜安装成功的消息,新奇!还有那“颠复罪”的审判……,还有什么地方又发现了“古陶”。这是中国人,文明传承的历史实证。还有那土耳其的军事政变,没有成功后的大屠杀……。是的,偶尔还画些“画镜”那样的画……大瓷瓶之类等等。 焦墨的用笔我喜欢,尤其在画的过程中,享受那轻松、愉快的自在,那有弹性的用笔、使我乐此不疲,这情绪会给创作带来一种快乐和新的灵感…… 焦墨能充分地展现笔墨能量,能量是温度,温度有时可以沸腾,笔墨运用在宣纸上,它会产生一种说不清楚的能量,比起那有色彩的,有时更耐看些,更产生一种特质美,这“艺术语言”的力量,会使人回味悠长。
  我是从小就爱画,在绘画中“寻趣、找乐!”它能唤醒我的睡眠区,它能把我叫醒,它能使我兴奋!这样常把自己一些感想,一些思想寻求,把它用绘画形式表达出来。有时一笔下去,接一笔,再一笔……这时白纸上不断涌现出那些黑线和墨的大小团块,跟着这些节奏,笔有时能飞起来…… 画是没有终点的,因为纸的大小有限,把画人只能限制在这白区(纸)……“咫尺千里”,实际上也就够了。
  与外界隔而不绝的我,今天(2017.6.13.雨)出室,进故宫,一心拜“四僧”。清初“四僧”——遗民僧人的翰墨情怀……步入武英殿,于繁花过后,念万籁俱寂……《紫禁城》(卷首语)。看他们的文章题:萧萧逸气绝无尘,疏树寒山澹远姿——弘仁绘画的艺术风格。 又,恍惚难名是某峰。是写渐江作品的(辨伪)文章。接着说:“我亦乾坤放逸僧”――髨残其绘画艺术。那八大呢,说——横涂竖抹千千幅,墨点无多泪点多(八大山人书画作品解析)再看石涛书画人生中的“绝”……。说——让我们进入武英殿“清初四僧”书画展,与古同游,与“四僧”同游。他们四人都生活在明清变革的纷乱时代,经历坎坷,命运多舛,作品具有强烈的个性和艺术特色,蕴含着鲜明、真挚的情感…… 看这个书画展,中午虽没有吃东西,但并不感到饥肚饿肠…… 明天,将继续着我的:寻趣~找乐之道!

汪涛
2017.6.14 凌晨4:09
于一久居灯下稿

汪涛作品欣赏

《八月五日见报》

《大瓷瓶》

《星五角》

《人为》

《炎黄春秋》

《画镜》

《宫墙拐角处》

《收获》

《古陶》

《空间》

《大灾》

《安卡拉之夜》

《夜雨》

《挂上红灯笼》

《燃》

《直接了当》

《春雨》

《天眼》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