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画而生,2017访当代名家陈可之先生

为画而生,2017访当代名家陈可之先生

为画而生,2017访当代名家陈可之先生

日期:2017-07-31 11:18:58 来源:
关联艺术家:

资讯 >为画而生,2017访当代名家陈可之先生

  画家采访了不少,或精于国画、或擅长国画;或热衷人物,或独爱山水。采访陈可之前,翻看他的资料,发现他的作品内容非常丰富—— 油画美,国画雅,书法隽逸;山水磅礴,花鸟灵动,尤其是历史人物画,能够将厚重的历史与涂抹的颜料融为一体,他是一个融汇中西绘画的艺术家,将眼睛看到的、心中悟到的,都以独特的语言表现出来,直抵人心。

 

成名年少
  陈可之颇有名气,北京人民大会堂悬挂的第一幅油画《三峡晨曲》便是他画的,功力自不必多言。一顶礼帽,一件呢子大衣,唇上和下颌少许胡子,颇有艺术家的风范。采访当日,陈可之出现在记者面前,与名气相比,本人似乎年轻了些,个子不高的他,很有些华侨范。泡上一壶好茶后,娓娓道来他的画作之路。
  陈可之1961年出生在长江边江津的一个书香世家,从小喜欢绘画,甚至早在七八岁时就在“文革”的喧嚣浪潮里学着画大型领袖像了。他画得很像,周围的小镇居民都认为身边出了一个画界“神童”。小时候家境清寒,父母节衣缩食为孩子购买的颜料。陈可之知道画笔下的颜料来之不易,更加倾心于绘画。进入高中时,命运的转机来了,“文革”结束高考恢复,四川美术学院破格录取了17岁的少年陈可之。入学第二年,他与同学合作了著名油画《历史》。画面是一个庄重会堂的门柱下,一个少女正在为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大幅画像拂去尘埃。刘少奇蒙冤,不可复生了,复生的是人民的希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文艺评论家王朝闻为油画撰文,给予高度评价。《历史》原作和复制件分别为中国美术馆和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收藏。
  由此,陈可之列入上世纪70年代末声名鹊起的油画家,算得上顺理成章。
  如果说,那是一个不同寻常的起点,那么我们可以从他一路走来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趋向成熟的现实主义、古典主义和现代意识相融合的艺
  术表现力,集历史、自然和哲理于一体的丰富而深邃的艺术世界,在艺术上形成了陈可之自己独特的风格。在尘世的纷繁变幻中,陈可之坚持自己的艺术理想和创作道路,不为市场所左右。他向我谈起他不平凡的艺术人生,他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坚持了他做人的底线和艺术至上的原则,他说,我走的路越多,越感到自己的不足,这正好应验“行远必自逊”意义。
专注人文
  “油画最能表现民族历史。”从踏入画坛伊始,陈可之就以深厚的人文关怀,创作了一系列气势恢宏的人文历史题材巨作,创作出时代的艺术精品。人们熟知陈可之油画《三峡晨曲》,是人民大会堂悬挂的第一幅油画,这幅巨型作品就是陈可之创作和喜爱的人文主题。
  数百万人在短短时间内迁移,沧海桑田之变凝聚在短暂的时刻,产生猛烈的冲撞。大河文化的浪花在陈可之心扉上撞击出火花,引导他从视觉艺术的角度,去检验历史遗产的横断面,表现天人合一的轨迹。他喜欢大河奔腾,喜欢三峡的石头,不管是傲立悬崖的巨石,还是江边已被浪花磨圆的小小鹅卵石,都在他的心灵激起呼啸的激情。于是,他倾力于画三峡。尤其在三峡截流、大坝高起,逝水流年的人文痕迹悉被淹没之际,他画得更加废寝忘食。

  他一次次踏上瞿塘峡之间的古栈道,起早贪黑,去追寻昔日纤夫的脚印,创作出《长江魂——三峡纤夫》巨幅油画。这幅油画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时,看过的人只觉得心旌撼动。而在这幅画旁边,是陈可之画的三峡石头《白垩纪组画》、《偶尔想起的洪荒火种》、《世界已斗转星移》、《沧浪之石》和《黄金水道》,——凝固了的岁月。
  能将三峡之美在画笔间挥洒地淋漓尽致,予人无数遐想,绝非绘画技法所能至,而是需要长时间的观察、寄情,是和群峰大川朝夕神交培养出来的默契与黏度。陈可之默默地看深情地创作,为画坛吹来一缕凝重又清新的三峡风。他善于用光,用色调,金色的光,恢弘之美;蓝灰的调,清冷之韵,各有各的意境,画出了三峡在不同时空,不同季节的绚丽。
  他的油画《长江魂---三峡纤夫》,画面兼具深沉雄伟的气势和人性魅力。为了这幅巨制,他每日工作达二十个小时,对画面上每个人物的动态和整体结构以及周围环境的细致刻划,都经过慎密推敲和反复修改,最后落笔完成。愈是民族性的艺术才愈具国际性,后来这幅作品获得国家文化部群星奖金奖,陈可之为生养他的母亲河赢得了荣誉。
  当今画坛,画家多,匠人少,那种沉下心来做艺术的匠心独蕴,在出名后并不容易保持。邀请太多,活动很杂,各种名头很响亮,但是时间有限,能用在艺术钻研上的时间就会被挤掉。陈可之认为他的作品需要长时间的积淀与思考,所以虽然成名甚早,但是他婉拒了很多邀请和社会职务。记者问,对于名气和作品的推广会不会受影响?当然会,但是若与潜心创造艺术的高度相比,艺术状态和创新水准错失,那才是更大的遗憾和损失。正像叔本华说的,要么孤独,要么庸俗,画家需要有一点绝俗离世的专注,享受尊贵的孤独和思想的驰骋,陈可之便是这样,他在留下三峡,创造永恒。
拾遗历史
  2016年,陈可之的巨幅油画《朱德总司令》在业界引起轰动,长三米的人物油画,是陈可之在梯子上独立创作完成的,为此他整整十个月没有出过门,仅查阅各种传记、资料、草图就花了三个月,创作用了七个月。他自嘲:关禁闭十个月。油画《朱德总司令》的诞生,也是陈可之用绘画书写中国百年画卷作品之一。
  作品中的朱德是根据理解、感悟进行深化、锤炼创作出的形象,没有原图。“画好一个人,不仅是了解他,而是你要和他同处一个时空,身处他的位置,懂他。”陈可之说,他研究了朱德的大量资料,觉得不足以,自己希望画里面有情节,但是并不像军事画一样突出历史事件,而是解读朱德这位风范高尚人物的人性的光辉。从朱德个人身上体现中华民族辉煌的历程,以及他们这一代人从土地上成长起来,抱有悲悯情怀的慈悲心肠,抛弃了个人的享受和追求,为了理想和大爱而奋斗的一生,他说,“我感觉到他的人格、他的大舍、他的大爱、他的大善”。
  画中的服装道具,陈可之都煞费苦心,关于朱老总的派克笔,帽子上的国民党党徽等之类的细节表现,均是一一作了论证,拿到物件后方行笔。作品之所以有别于一般的肖像画,他是运用肖像画加历史场景叙事式的呈现方式创作而出的。关于朱德同志的肖像画不少,但作为创作型的肖像却尚属首幅。
  “油画最能有力表现民族历史。”从踏入画坛伊始,陈可之就以深厚的人文关怀,创作了一系列气势恢宏的人文历史题材巨作,创作出时代的艺术精品。
  1984年,历史题材作品《冬日晨曦》完成,1987年斩获中国油画史上第一次全国大展的“中国油画奖”。油画取景为很荒凉贫瘠的地方,延安鲁艺两个学员写生在延河边写生,毛泽东路过弯下腰看,陈可之没有处理成高大上的模式,而是画出朦朦胧胧的天气,淡淡的阳光刚出来的感觉,回到实景很朴素的场景,突出人性的东西。他的作品总能耳目一新的格调跃然画上。

  1986年,陈可之画油画《长征》。画作中的一双打着绑腿的脚,一双披荆斩棘的脚,简洁而匠心独运,蕴含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辛及先辈的开创之路。
  2003年,陈可之用3年多时间,率领团队主创大型油画《重庆大轰炸1938-1943》。其间,他接触100多名大轰炸幸存者了解真相,拜访了众多的历史专家,对那段历史有了深入了解。那些创作的日子,连续的作画,陈可之画得手脚都肿大了。《重庆大轰炸》动人心魄,获得日本广岛日中友协“和平贡献奖”,并成为34集电视连续剧《记忆之城》和凤凰卫视史实纪录篇《不屈之成》的重要画面。
  陈可之认为,生活的原色,是不需要任何矫饰的美。从现实的景致中切割某个形象,或者解密哪块断面,时常成为我冥想的问题。”陈可之说。
  2012年,他开始画千年农耕系列组画,他说他是西南农村田埂上奔跑长大的孩子,忘不了天上一个太阳,水田中一个太阳,这成为画家心中不落的图画,那是温暖的初心!农耕文化是中国社会文明的开篇,炎帝,也被称为神农氏,是太阳之神,农业之神和医药之神,传统文化是华夏人的根。一等人忠诚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千年以来形成的农耕图画,是多少代华人心头抹不去的记忆,路途遥遥,根深叶茂!艺术家用画笔生动地呈现了繁衍生息的朴素情感,同样源远流长。
  作为油画家,陈可之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深入的研习,能写各体书法,这在油画家中是不多见的,更难见的是他将中国书法融入油画画面,且画面格局为一体,浩然气韵、别开和谐新局。与他见面,他甚至有些腼腆,我想这是因为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画布上,陈可之是为画而生的。在陈可之的系列人文历史画作里,吸收东方传统文化,学习西洋技术和美学观念,融汇而成其新的艺术形态,表现出东西方文化融合的中国油画的东方气派。这样的艺术风格是陈可之蜚声中国画坛的标签。在油画《中华英雄邓世昌》中,西方油画的光影色彩,中国书画的落款格局,烟雾有中国水墨文化的影子,虚实结合,浑然天成。
  采访中,不时有求画之人的电话打断,陈可之的画在懂画之人眼中颇为珍贵,他一般都会推脱,他告诉我,收藏一定是要讲法眼,画给惜画的有缘人。陈可之不为市场而画,不为世俗左右,只为真情而作,为真善美而作,这是他艺术的特点,也是他的基点,也让人收获感动。
  惠风和畅,文化的春天来了,他这些的经典之作,经得起时空的激荡而永恒,也值得永远的珍藏。

画家简介
  陈可之,1961年生。作品《冬日晨曦》获首届百年中国油画展最高奖“中国油画奖”;《长江魂--三峡纤夫》获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金奖;《重庆大轰炸1938—1943》获日本广岛颁发“和平贡献奖”;《东方之子》被萨马兰奇主席选入瑞士国际奥委会博物馆收藏;《三峡晨曲》是北京人民大会堂悬挂收藏的第一幅油画,多件作品由中国美术馆、美国林肯艺术中心收藏,2011年获加拿大大雅文化国际(Da Ya Culture International Inc.)“终身艺术成就奖”。
  陈可之幼年受渊源家学的传统文化熏陶,是当代著名的油画家、国画家和书法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曾被评为四川杰出青年、 连任三届全国青联委员,国务院特殊专家津贴获得者, 入英国剑桥《世界名人录》、美国大百科全书《世界名人录》、中国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人物栏目专访。作品历史人物和人文绘画著称于世。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