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京:笔意纵横 云入心扉

张建京:笔意纵横 云入心扉

张建京:笔意纵横 云入心扉

日期:2016-11-18 13:50:44 来源:洛阳市艺术研究院
关联艺术家:

资讯 >张建京:笔意纵横 云入心扉

 

   “哎,我要黑色的……”妞妞奶声奶气地向爸爸抗议着。
   而作为爸爸的张建京耐心地与小家伙对话:“黑色的不好看,整一黑的容易脏,来给你弄张大宣纸,弄好了你自己玩儿啊……”并为可爱的小女儿准备好宣纸、颜料和画笔,妞妞在爸爸的指导下开始有模有样地涂抹起来,整个画面温馨有爱,这是我在采访张建京老师之前所未料想到的意外收获,看来以山水画闻名的张建京并非不食人间烟火,生活中的他如此平易近人。

   恰同学年少,风华正茂
   张建京的山水画似乎已成了他的标签,但他最初接触的其实是书法,而这又归功于其父的有力督导。“我爸他们那一代人都是抄大字报出身的,那时候谁写得好就可以抄大字报,当时他得到一本柳公权的字帖,如获至宝,更加勤学苦练,后来就成了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里书法最好的。从小学就一直看着我写字,一开始我并没有那么自觉,后来获了奖就开始主动练字了。初中在洛阳中小学比赛中获奖后,就越发痴迷于书法。”就这样书法渐渐就成了他生活中的一部分,十几年如一日,未曾懈怠。也许最初接触书法时,年纪尚小的他是为荣誉感而坚持。但与书法相伴十几年之后,书法之于他的意义已不再是单纯的荣誉感,而是浓厚的爱好和难以割舍的习惯。
   在研习书法的同时,他也不断地进行国画练习。书画同源,良好的书法基础让张建京在国画方面得心应手。1987年,风华正茂的张建京考取了洛阳大学,并选择了设计装潢专业,这为他后来在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创新上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1990年大学毕业后,有美术功底的他便直接被分配到612所学校担任美术教师。工作之余,他也没有放弃他的爱好。同年,他参加了洛阳市首届书法大赛,获得了青年组二等奖,深厚的书法功底让他在比赛中脱颖而出,引起了大家的注意,作为洛阳书法界的后起之秀,老前辈们自然是爱护有加,张建京亦没有放松,兢兢业业任教的同时,利用课余时间愈加发奋地研习书法。1992年,已参加过五届全国书展以及五届中青展的张建京成为了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24岁的他是当时洛阳最年轻的中国书协会员。

   从书法新秀到山水画家
   1995年,在艺术上有所感悟的他与朋友杨荣生一起在王城公园附近的牡丹画廊举办了他人生的第一次书画展,就是这次画展改变了他的艺术轨迹。
   刚开始张建京只打算展出他的书法作品,但为了让展览更充实,他又用了半年的时间进行国画创作。吴昌硕、齐白石等画作与书法用笔较为接近的大师,是他效仿的对象。学过设计装潢的他在进行国画创作时不由自主地注重形式感的表达,这种融合了西方现代元素的花鸟写意让他顺利地在画展上崭露头角。王绣老师认为他是可塑之才,为了让他坚持国画创作,买下他的一幅作品以示鼓励,这让还不到30岁的他心潮澎湃。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张建京更加坚定了画好国画的决心,并孜孜不倦地临摹先贤们的画作。
   1997年开始,央美、天津美院、西安美院的许多画家相继来洛阳举办画展,一时间高手云集,切磋之中,他觉得自己闭门造车不利于长久发展,便萌生了去更高学府学习的想法。1999年,张建京前往中央美院国画系深造,在那里他受到了中国传统绘画学院式的系统训练。以前耳熟能详的美院老师此刻就在他的面前,循循善诱、娓娓道来。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训练,纷至沓来,令他目不暇接,如饥似渴,皆入囊中。好友霍宏伟忆道:“做学生的日常生活是非常艰苦的,衣食住行水平也降到了‘社会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好在建京是个男生,穿衣服不大讲究,宽大、随意、舒服即可。为了在北京度过酷暑难耐的夏天,他理了个光头,既凉快又洗着方便。学习之余,他还经常骑着同学吴非‘传给’他的破自行车走街串巷,犹如‘独行大侠’。去美术馆看画展,去炎黄博物馆临摹范宽、李成等古代著名山水画家作品的仿真复制品;去西单泡书店,一坐就是一整天……这些都构成了建京学习、生活的一部分。”

   渐渐地,他发现中国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发展中一个最主要的画种,比人物画和花鸟画的技法要完备很多,甚至可以说,中国的美术史就是中国的山水画史。“目前能收藏到的最早的真迹、绘本大多都是山水画,而且宋元时期如范宽、李成、倪瓒、黄公望等大画家都是山水画家。”在张建京眼中,山水画非常具有吸引力,所以从中央美院回来后,他选择了古代文人雅士情有独钟的山水画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我想这也在于他在远离尘俗的青山绿水间找到了精神的寄托。但他深知在中国画领域中创立自我面目的难度,于是大量地读、临了中国历代经典作品,奠定了自己的山水画基础,并从传统山水画起步,对布局方式、笔墨技巧、表现手法做了深入的研究。
   2001年,他小试牛刀,凭借静谧隽永、朴素清新、如梦似幻的《岫云横秋图》夺得河南省首届山水画艺术大展一等奖。让省美协的老师们认识到“原来洛阳还有一个年轻人画山水画得挺好”。
   但是师古人不如师造化,他并没有一味沉湎于摹古,他在学习前人古法的基础上“我用我法”,尝试创新,融入了时代气息,他的《艳阳》、《云梦伊阙图》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品。2002年,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张建京的中国画《艳阳》获河南展区金奖以及全国优秀作品奖。《艳阳》是以陕北风光为主的山水画,画作中平铺的红色构成天空,映衬着赭石色的山峦,以及蓝色与淡墨点染的田地和树木反映其用色的大胆,色彩与墨的结合让作品带有某种抽象的装饰效果。这种突破得益于他大学时期所学的专业——装潢设计,虽然这种夸张的用色在省里引起了很大的争议,但作品的最终获奖宣告了张建京在传统山水画现代化探索方面的成功。同样师古而不拟古的作品还有入选2003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的《云梦伊阙图》,作品营造了“澄明空静”的审美意境,以青绿色为主调,略施微染,墨韵悠长,一种烟云之气流露于纸端,以浓厚的乡情、新的视角和独特的物形和描法,表达了作者以“静观”的心灵隔山望水,观照龙门伊阙的悠然心境。这几张独具一格的作品显示出张建京在山水画创作中的不俗实力,2004年他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成为当时洛阳市唯一的双会会员。之后更是创作了《塬上早春》、《山中幽寂》、《峻处伴水行》、《荒津野渡图》等大量独具风格、返璞归真的山水画作品。

   为了拓宽自己的创作思路,提升创作水平,2010年张建京再赴北京攻读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学艺术硕士,与曾经中央美院的恩师许俊再续师生缘,许俊在给张建京的评论中写道:“多年未见,重逢之后,他给我的第一印象还是那么真诚,我也感觉到过往的岁月使他的性情中又多了一份坚忍不拔的意志。在以后读研的日子里,建京的勤奋努力和刻苦钻研,加之他的天分,自然使其成绩优异,他执着的那股精神时常让我感动。我知道,他的第二次赴京深造克服了工作和家庭带来的诸多不便,能取得学位固然可喜,但建京更清楚和珍惜的这段人生经历定会在他今后的艺术历程中发挥持久的动力。”
   笔墨当随时代
   2013年春节前后,张建京进入洛阳美术馆工作,成为洛阳画院专职画家。张建京认为自己在山水画方面取得的成功没有别的窍门,唯有坚持。自从教以来,他工作之余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中国书画的学习,并从一开始就延续了中国文人式的学习方式——书画同源,崇尚诗书画印的结合。张建京的山水画创作中,没有名山大川的著名景点,也没有旅游胜地的山高水长。他所喜爱表现的多是北方普普通通的山村景色,极常见的一道山梁,成片的农田,零星的人家,几株枝叶并不茂盛的小树,一弯汩汩的山泉。这些看似不起眼,很容易被别人忽略的景物却被作者随意拾取,裁剪经营,并以朴素的笔墨语言表达出来,成为真切感人的艺术作品。在六岁前,张建京和奶奶一起生活在衡水的农村里,他追忆道:“我奶奶的手巧,方圆多少里的人都知道,爱做剪纸、窗花儿,就是现在河北衡水地区的剪纸、年画也是非常有名的。”言语之中不难听出张建京对奶奶以及故土的怀念。而他作品中反映的也多是记忆里永远无法回返的童年的故乡山水以及农耕时代梦幻般的空灵清新。虽然现在很多画家都不能摆脱传统文人画单纯造镜,脱离生活和自然的影响,包括张建京也受传统很大的影响,例如龚贤、石涛、四王等。但在他的作品中,他却成功的摆脱了传统文人画与现实生活对比之下有些远和冷的所谓“高雅”之病,而继之以清新淳朴的笔墨和境界,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我们能在他的作品中感受到丰富的传统山水画的影响,同时也能感受到时代特征在他的作品中所留下的痕迹。因此说,张建京的山水画创作是植根于中国山水画艺术传统,并具有现代艺术思维和情感观照的审美因素,同时吸收和融合了很多优秀的异质文化的营养元素。他作品中会用很大胆和夸张的大面积的颜色来表现天空或是农田,或蓝或绿,或红或黄。这种强烈的色块与沉稳的墨色形成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画面的构图属性,也强化了作品的视觉张力和可读性。
   不久前,张建京在作品《物外系列》中尝试以单色表现风景和建筑,且完全将文字排除,只在画面边缘钤两枚小印,他通过色彩或墨色的浓淡冲和来追求水墨的效果。而其以纯粹水墨完成的作品看似回到了传统,但他更强调画面的构成意味,反而让画面有一种现代感。在题材上,张建京更多选取了现代生活中的场景,如公路桥、缆车、停机坪、城市的天际线等,当然,他也没有忘了伊阙的石窟和洛阳的古塔,因为这些古代的遗迹穿越时空仍与我们的生活联系在一起。隐没在浓重墨色中的景物依稀可辨,晕散开的边缘增加了画面的层次,让这些现代生活中习见的景物也多了一些优雅的韵致。“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所处的城市,古人的山水画也是古人生活的写照,当今画家在都市中生活,绘画上也应该有所体现。身边不经意的普通景观就可以借助传统水墨将它再现,因为这就是生活嘛。现在雾霾、环境问题这么严重,我们已经不能单一地去表现那种青山秀水了,我们得去踏踏实实地接地气地创作、生活。直面生活,而非精神上的逃避。‘笔墨当随时代’,这是石涛的名语,想画好山水画首先要了解中国传统的精髓,然后还要借鉴西方的绘画因素。中国画之前以水墨至上,所以在我的绘画里开始尝试在色彩上有所突破,将水墨与色彩结合在一起。其实也是形式感的体现,敢于用纯色。”

   对于洛阳文化艺术的发展,张建京谈道,洛阳最初是工业强市,多少年来文化发展一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我认为旅游是文化最末端的体现,将文化做好了,旅游的兴起指日可待。洛阳相对于一二线城市在新鲜事物的感受能力上相对保守,能欣赏的人群较少。在美术方面,洛阳需要打造真正意义上的私人美术馆、画廊,需要理想的展览场地。虽然洛阳是三线城市,但作为中国古都,文化才应该是它的名片。牡丹花会节很好,已经做得很充分了。而比较薄弱的河洛文化艺术节可以配合相关年展、演出以及一些相关艺术活动来展开,这样就有了一个抓手。韩国的光州很小吧,现在光州国际艺术双年展很成功,举办的时候世界各地的艺术家都去那里参加活动。洛阳的文化积淀很厚,我们需要将传统文化与时尚文化结合,这样才能留住人、留下人,带动相关产业与文化艺术的良性发展。将老祖宗遗留下的财富与现代的时尚气息结合,前提是必须有较大的展览馆、配套的设施,适量的画廊、私人美术馆等艺术园区,提升艺术水准与体量,同时小话剧、戏剧、小的个人演唱、演奏会也可以在洛阳做出特色,有所发展,成为洛阳新的文化亮点。”
   问及今后的发展,他坦言:“我很简单,就是画自己喜欢的画,就是将自己内心的感受通过作品表现出来,这是最主要的。中国画不能迎合,就是要体现自我对审美的理解,在创作过程中形成个人语言,体现自我的价值观,这是我这一辈子努力的方向,这才是我作为一个执画笔人应有的状态。”
   作为一名青年画家,能够气定神闲地画自己想画的画儿,走自己要走的路,不仅需要定力、智性、学养,更需要把自己提到一种超拔的境界中。对于水墨山水艺术,张建京就如同一个朝圣者,倾注自己的心智才情在一片借助笔墨符号所构建的精神疆域里恣情地漫游,在行走的途中,他用画笔诗意地撷取心仪的一重山峦、一泓洌泉、一丛杂树衰草、一片云彩——把他的审美感觉和追寻梦想的快意在宣纸上笔意纵横,娓娓道来,给人云入心扉的感觉。希望他能继续“行云流水、率性多姿”地行走在无疆的水墨之域,向着他理想的殿堂奔去。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