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第二届“现象”展之前

写在第二届“现象”展之前

写在第二届“现象”展之前

日期:2016-11-03 10:25:04 来源:
关联艺术家:

资讯 >写在第二届“现象”展之前

文/高旭

   在西方哲学中,“现象”一词有两层判若可分的涵义:在黑格尔哲学中,“现象”与“本质”相对,指认识中需要揭穿的表象,换言之,虽然“现象”是对象直接显现给感官的东西,但是认识只有透过纷繁的“现象”,才能最终抵达隐藏在其后的本质;但是在胡塞尔的思想中,“现象”与“本质”之间并没有一条需要跨越的鸿沟,“现象”就是“本质”,对象在意识中直接呈现出的“现象”就是对象最本真的样子。这两层看似矛盾的解释,正是选用“现象”命名此次展览的原因,一方面,展览呈现了这十位艺术家最真实的艺术创作成果,另一方面,这个展览所传递给人们的信息显然也并不止于此次展出的这些作品,更表达了他们对当前艺术问题的思考与回应。

苏传敏 秋

程多耀展览作品

   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没有任何一个词可以比“现象”这一说法更好的涵盖本次展览的全部内容。参观完展览,每个人内心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参展的十位艺术家的作品涉及了不同画种,不同风格,每位艺术家希望通过作品表达的思想与传递的观念也各不相同。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们在一起举办这个展览呢?一方面这十位艺术家生活在同一座城市,另一方面,他们因着各种原因,经常在一起讨论艺术,久而久之难免会在创作上相互影响。当然,这些只是艺术家们聚在一起的契机,其中有偶然的因素,也有必然的客观条件,但都不是他们一定要举办这个展览的必然理由。

高强 赤道3

单刚展览作品

   近代的艺术史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各式展览,很多展览在举办之初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有些甚至是充满了各种偶然的因素。比如“印象派”历史上一共举办过的八次展览,以及后来对美国艺术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军械库展览。参加“印象派”展览的几位艺术家后来所走的道路各不相同,连“印象派”这个名字都是后来的评论家所构想出来的。但无人可以否认这些艺术家对后来欧洲艺术发展产生的影响。所以,展览有时并不是提前预谋的产物,而是某种机缘巧合的产物。展览是一个让艺术家们聚在 一起的契机,至于它到底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只有等展览结束之后,它的影响才会慢慢发酵出来。

刘义付展览作品

李苏宁展览作品

   本次参展的艺术家们所生活并且工作的这个城市并非如同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那样的大都市一般处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最前沿,即便如此,他们还是可以感到时代剧变对于艺术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十位艺术家的作品跨越了多个画种,呈现了多种风格,但似乎在表达着相同的问题与困惑。所以,本次展览并不是希望展示某个特定画种,某种特定风格,亦或是某种特定的艺术探索,而只是想告诉人们在这个特定的时空幻境下,当代的中国艺术家们呈现出了怎样的创作面貌。

张鹏展览作品

项春生 少女肖像

   首先,我们发现,在当代的艺术语境当中,画种对于艺术家创作的限定正变得越来越小。也就是说,九十年中后期曾经困惑着艺术家们的许多问题正变得越来越无足轻重,甚至不再重要。比如,从事国画创作的艺术家们对于传统笔墨的继承格外关注,而油画家们则喜欢讨论诸如油画如何中国化这样的宏大命题。但是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之后,这些问题渐渐的变得不再重要,或者可以说问题已经转变了新的形式。所以,对当今从事创作的艺术家来说,油画与国画只是某种表达艺术的媒介,并不是创作的约束与阻碍。所以,在这个展览里,一个运用水墨创作的艺术家并不一定就是个国画家,同样一个在从事油画创作的艺术家也许并不对油画本身产生兴趣。

周发艾展览作品

   其次,虽然创作样式更加多样,形式也更加自由,但是作品在很多时候却让观众感到迷惑不解。这不仅是因为当前艺术的诸多形式让人感到困惑,也是因为艺术家们对于所面临的艺术问题同样感到迷惑不解。具象、抽象、写实、表现,不同的风格交织在一起冲击着艺术家们的头脑,使他们感到了选择的困难。当代艺术风格的表象确实很吸引人,但是也很容易让人误入歧途。风格只是表象,其后根源性的理念才是导致差异的关键。所以,透过这个展览,可以看到当代的艺术家们对于艺术界的新观念、新方法、新风格有一种焦躁的情绪,他们渴望迅速抓住艺术界的变化,但是又并不十分了解导致这些变化的原因。

冯健慈展览作品

   所以,希望本届“现象”展成为一个展示艺术,并且反馈问题的机会。同时,也希望通过这次展览,可以邀请更多的艺术家们聚集到一起,讨论当代艺术背后的诸多问题。虽然展览定名为“现象”,但是我们希望展览并不仅仅只是止步于艺术界的“现象”,而应当沿着这条脉络继续深化到当代文化的精髓中去。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