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富康:岩山寒松 直待凌云始道高

俞富康:岩山寒松 直待凌云始道高

俞富康:岩山寒松 直待凌云始道高

日期:2016-02-25 10:44:44 来源:杭州日报

美术 >俞富康:岩山寒松 直待凌云始道高

 

  人物名片

  俞富康,又名夫康,号岩山寒松。现为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文化部全国名人书画艺术界联合会理事,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其书画作品多次在全国书画大赛中获奖,并被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艺术机构和藏家收藏。

  潜心求学 志如青松

  “俞富康是一位眼高、手高、格调高的艺术家。”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说,“他在中国花鸟、人物、山水绘画领域中,始终保持自己的艺术的鲜活之气和新锐之气。”俞富康的书法既苍劲厚重,又潇洒活泼;其工笔画作精工细丽,清新雅致;其写意作品则水墨淋漓,韵味自出,堪称书画皆能。

  艺术之路并不好走,他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从他的自号“岩山寒松”中,我们或许可以找到其中许多原因。俞富康从小就体现出了书画方面的天赋。在采访中,他毫不讳言天分对艺术创作的重要性,但勤学苦练也必不可少。最早发现他的艺术天分的人是他的父亲,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俞富康渐渐确立了走向艺术道路的理想。后来,俞富康进入艺术圣殿——中国美术学院学习。在美院期间,他勤学苦练,主攻花鸟与工笔人物画,对造型、色彩、气韵的要求都非常高,这为他以后的艺术追求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后来,俞富康又远赴京城,进入北京大学书法名师班深造。名师的悉心指点和北京大学深厚的文化积淀,通过他的刻苦学习,逐渐内化为自身的创作思想。书法、国画水火相济,融会贯通,推动着他不断前进。他说,在他数十年的艺术人生中,从来没有中断过自己的学习。“岩山寒松”,成长于坚硬的岩石、经历着风刀霜剑的青松,正是他奋斗历程的写照。

  传承为主,出入古人

  俞富康认为,书法经历了如此悠久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命脉。要在今天这个键盘时代继续发扬书法,首先要做的还是传承。要想传承,就必须“入古”,读懂古人的经典作品。他的书法作品,主要从唐代的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书法中汲取养分,兼得颜字的古朴厚重和柳字的清刚劲利,又通过学习“书圣”王羲之的书法,取其潇洒飘逸,灵动变幻的特点。

  传承以外,俞富康强调书法家是通过本人思想、意趣来表达作品。他自谦地说,对自己的书法有着一点自信,就是从来没有拘泥于古人,没有许多人存在的“入古”之后而无法“出古”的问题。这种“出古”不是通过随意的改造乃至破坏书法原有的规律来完成的,俞富康对当代书坛某些自作主张的“创新”行为持保留态度。他认为创新不是把墨汁、油漆、油画颜料随手挥洒,任意点画,随意堆砌就能做到的。这样的创新没有技术含量,也未必有艺术美感。书法的美是一种传统的美,是经过几千年人们的共同努力发展进化而来的,并在人们内心存在基本相统的审美标准,他说:书法作品也是一种精神表象,经典的、有正能量的书法作品往往能让人赏心悦目,提神静气。俞富康的书法也得到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的赞赏,“赏读俞先生作品,整体上挥洒自如,轻松灵动,广受博取,汲古融今,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

  目前,俞富康经常思考的问题是怎样在书法创作中体现出文化。这种文化应该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部分,是富有正气、蕴含着“正能量”、体现了“真、善、美”的文化。他说,文化之于书画,仿若对其进行精装修,让书画更美,如何将这些思考和追求更好地表现在书画作品中,是他接下来努力的目标。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