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歪果仁"带走了一幅中国画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歪果仁"带走了一幅中国画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歪果仁"带走了一幅中国画

日期:2015-12-24 09:35:10 来源:

美术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歪果仁"带走了一幅中国画

  很久很久以前,一个“歪果仁”,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临走时带走了一幅中国画。

  看官注意:是“带走”,不是“掳走”。这幅画是友好的中国朋友们送的。

  这个“歪果仁”是谁?中国友人们为什么要送他一幅中国画?

  今天阳光蛋君来讲百年前一个“歪果仁”和一个关于送礼的故事。

  马上“剩蛋”了,讲送礼,很应景,有木有?

  这个“歪果仁”就是民国时期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

  朱尔典(1852―1925),即John Newell Jordan,英国爱尔兰人,农家子弟,通过努力考取北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的皇后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他的一生有40多年在中国度过,从一名翻译一直做到英国驻华公使,现在来看,属于典型的英国“凤凰男”。很励志,有木有?

  1876年, 朱尔典作为一名翻译首次来华,从此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中国期间,因为工作出色,他被派往当时中国的藩属国朝鲜。朝鲜是袁世凯的发迹之地,也就是在朝鲜,朱尔典结识了当时雄霸一方的袁世凯,两人的友谊一直维持到1916年袁世凯薨。

  1916年6月13日,就在袁世凯死后一个星期,朱尔典在致友人的信中不无悲痛地写道:我对此人颇怀有好感,他虽不幸逝世,但音容仍在……他早年在朝鲜就结识了不少英国友人,直到生命的而最后一息,仍是英国的一位忠诚朋友。他虽不懂英语,但却能说出他所有英国朋友的姓名,经常向我谈及他们之间的往事,几乎就在最后一次见面之际,他仍向我讲述:从早年时代开始,他就一直和英国人保持着良好的朋友关系,并懂得如何信任他们,喜欢他们。任命英国顾问,聘请英国教师教授其子弟,遣送三个儿子赴英国留学,向英国捐赠作战基金,赞赏大英帝国的观点,凡此种种,足以证明(见陈志让著,傅光明、鲜于浩译《乱世奸雄袁世凯》)。此信也从侧面印证了朱尔典跟袁世凯的私交不浅,是朋友圈中的蜜友无疑。

  在朱尔典眼中,袁世凯是那个时代唯一能平定中国大局的伟人,袁世凯能走上权力的最高峰,朱尔典是一个关键人物。当然,他的出发点绝对不仅仅出于友谊,身为英国驻华公使,他的首要任务是维护英国在华利益的最大化,维持一个所谓“强大、稳定和统一的中国”。尽管英方最初的设想是建立一个以袁世凯为实际统治者的君主立宪国家,但是,由于革命党人的强烈反对,不得不转而同意建立一个以袁世凯为大总统的共和制政府。

  于是,在朱尔典等人的全力斡旋下,在南北和谈硝烟一触即发的1913年,袁世凯这个时代枭雄被推上历史舞台的最巅峰。

  故事暂时讲到这儿,先看画。长卷,躺倒看,先看画心——

画心

款识:英吉利朱迩典公使驻吾华四十三年,庚申春将归国,中英协会同人属城绘图赠行。京师西山龙王堂为公常所游憩地,因略写其概。公携之归篋,以供卧游,当不忘吾侪依依惜别流连情话时也。吴兴北楼金城记。

钤印:金绍城私印,一字拱北,壮游海外

  袁世凯蜜友,翻译出身,中文溜,“中国通”是一定的,驻华四十三年,朋友圈广那也是一定的。

  年纪大了,到了退休年龄,这位公使大人也该叶落归根了。民国9年(1920),朱尔典辞任,即将踏上返回大不列颠之旅,该如何表达对这位国际友人的情谊呢?

  中英协会的同人们搞了个“议会”,七嘴八舌之后,大家决定请出京城最NB的学者型名画家金城来画一幅中国画,送给这个“中国通”的国际友人。

  画什么呢?金北楼和中英协会那些通文墨的人琢磨来琢磨去,决定绘朱尔典“常所游憩之地”的北京西山龙王堂。中国画有文化底蕴和特色,西山龙王堂能勾起公使大人的愉快回忆,岂不两全其美?

  于是,绘画的题材就这么定下来了。金北楼虽是命题作画,但受赠之人非同寻常,文化底蕴+愉快回忆,两样缺一不可,金北楼画来那可是绝对用心!这个,大家看画自明。

  金北楼在当时的京城,已经很NB了,可是这个手卷NB的不只是画心,还有引首,有后跋,不仅全套功夫做足,题引首和后跋也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

  先看引首——

引首

笃我邦交

英吉利公使朱迩典君持节来华四十余载,敦槃酬酢,情谊洽然。今将言旋,中英协会同人绘图制序以宠其行,索予书首,爰篆“笃我邦交”四字遗之,尤愿共维此义,永矢勿谖,谅亦使君所乐许也。中华民国九年二月靳云鹏题

钤印:靳云鹏印

  靳云鹏,时任国务院总理。

  再来看后跋——

后跋

维民国成立之九年二月,英吉利驻京使者朱迩典君将卸任归国,中英协会同人集大会设饯以送,而属余为序。余惟吾国自欧美列邦通聘以来,使者率三五年一易,风土人情未周知,又困于语言文字之隔阂,无社交可言。平日冠盖周旋恒不离商民琐屑之事,其于驻在国之政事民情,何暇为之研究、审度,以冀作他山之助者?而使君游吾国久,先后四十年,膺使命驻中土者,盖一星终矣。交游既广,复创立中英协会以联络两国人士之感情,故有时借箸而筹,类能中肯綮、切事情,果一一见诸施行,未始不有造于吾国。吾特举其碌碌大者,倘亦使君所乐闻而为之进一觞乎?一曰烟禁。罂粟为害五十年,饮鸩自甘,咎诚在己。然其始来自印度,为条约所缚,几无由以自拔。余使英时,条陈解约为十年禁绝之议,使君乃慨然从而助之,计得以行,今蒇事矣。虽吾国奸人犹有苟便私图,以期罔利者,使余对使君不能无疚然于事,为骩法舆论不容,终必有澄清之日,以报使君也。二曰币制。吾国号称用银,而向乏银币,比年虽稍稍鼓铸,供不逮求。曩时平色陋习,依旧不改,币制仍有名无实。使君建议多铸以便流通,期统一以消除平色畸轻畸重之害,而驯至于金本位制。吾国有识者多然之,复议设厂上海铸造,节转运之劳费,集中外之观瞻。今观成有日矣。不特为货币,必循之阶级,其影响于国际贸易,非细故也。三曰路政。吾国铁路建设最迟,士民狃于成见,时多异议,故昔日所成之路,大都出于外人之要求,轨辙分歧,已足为斯民病。或且预定路线,各划区域,隐然有其势力范围在,而其侵及主权,占路占地,以阴图侵略者更无论也。使君以为中国非振兴实业不能兴国,非多筑铁路不能振兴实业。今之为铁路梗者,莫甚于势力范围,长此以往,则中国之贫弱不可挽,而他日国际间不可思议之冲突,将由此阶之厉。每执是说,娓娓以忠告吾国人,其廓然无我之见,殆过于吾国人之自谋,非洞察本源,潜心于吾国盛衰枢纽,又乌能为此言者?顾滋事体大,图始綦难,而事为吾国命脉所关,又为列强解纷之唯一良法,势必日趋日近,以造乎畅行无碍之域,可断言耳。使君复以吾国关税之不自由,领事裁判权之失政与夫近日兵财两政之弊害,愀然以未得目覩兴复为憾,则使君为吾国之良友,不独为协会同人之良友,较然明矣。今使君行有日,同人依依惜别,实人情所难免。然吾谓使君虽归,其心乎吾国当一如其在任时,则其发为言论,必能使英伦朝野上下洞悉吾国民意所在,其为益于国际社交,夫岂有涯!而吾同人之企望使君、祝颂使君者,亦相与无涯焉!斯则吾同人可为踌躇满志者乎?谓予不信,请书左券于将来,是为序。庚申二月二十四日泉唐汪大燮撰并书。

钤印:伯唐,汪大燮印

  汪大燮,时任外交委员会委员长。

  汪大燮写了长达1000余字的后跋,对朱尔典为中国人民所做的贡献盖棺定论:从烟禁、币制和铁路建设几个方面列举了朱尔典在华期间的种种建树。虽有“人之将走其言也善”的溢美之辞,但此种“他山之助”应是实情。详情请细阅上面释文。

  1920年,此卷随朱尔典随身带着去往英国。1925年,朱尔典去世。他有没有摩挲此卷学中国古人“澄怀观道”卧游北京西山龙王堂?又是否想驾鹤东来?这已无从可考,但是若干年后,因缘际会,此手卷又重回中土,被一广州藏家收入囊中,而为阳光蛋君所亲见。

  细看此卷,原装旧裱有着岁月的痕迹,但保存依然十分完好,展卷看去,画心如新,着色雅丽,画面平淡冲和,有悠然之气,金北楼学人兼画人的功底让人叹服。而靳云鹏、汪大燮所题引首和后跋亦见出彼时人之心境。

  而最NB的是,靳云鹏和汪大燮又是民国中英外交史上的关键人物,说此卷是偷看民国中英外交史的一扇窗,应不为过。

  下面阳光蛋君再来简单说说此卷的关涉人物——

  手卷原主人:朱尔典

  朱尔典(1852-1925 John Newell Jordan),光绪二年(1876)洋务运动如火如荼之际,24岁的朱尔典来华,在北京领事馆任见习翻译员,曾于各口岸学习领事业务。1888年升为北京公使馆馆员,1891年成为中文书记官。1896年出任汉城总领事,1898年升为驻华代理公使,1906年成为驻华特命全权公使。正如他自己所说,中国就是他外交生涯的全部。

  图片来自朱尔典图册。

  后排立者右二朱尔典,此图记录了当时外国人在中国的生活。

  图片来自朱尔典图册,西服者为朱尔典

  朋友圈:袁世凯

图片来自朱尔典图册,前排右四为袁世凯,右三为朱尔典

  朱尔典与袁世凯算是故交,他们的交往可以追溯到甲午战争前袁世凯在朝鲜任职期间。1908年光绪帝和慈禧太后先后去世,因位高权重而备受猜忌的袁世凯被贬谪出京,袁一度心灰意冷,据说朱尔典还曾劝他振作,养身待时。

  辛亥革命时期,朱尔典曾为袁世凯大力呼吁,奔走造势,声称唯有袁才能稳定中国秩序。最终,清廷授袁以总理大臣之职,取代奕劻。而英方最终权衡利弊,也力促中国“建立以袁世凯为首的共和政府”。

  画作者:金城

  金城(1878-1926),近代著名学者、书画家、原名绍城,字巩伯,拱北,别署北楼,世居浙江吴兴,又自号“藕湖渔隐”。

  民国初年,京城有两个重要的画会,一是“中国画学研究会”,一是“湖社画会”,这两个画会都与金拱北有着莫大的关系。

  “中国画学研究会”的成立要拜时任大总统徐世昌所赐,文人出身雅好书画的徐大总统其时主张“偃武修文”“尊孔读经”,遂将日本退还庚子赔款的一部分经费用于开办该会。“中国画学研究会”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提倡学习宋元各家,不专宗四王,反对革新派的革新,网罗一时画坛圣手包括胡佩衡、陈师曾、徐操、吴镜江、溥儒、溥雪斋、齐白石、张大千、黄宾虹等,历经20多年,从成立之初的30余人,发展到最高峰时的500余人,金拱北是会长。

  另一个“湖社画会”,金北楼则是创办人,著名画家马晋、陈少梅、赵梦朱等都出于他的门下。

  金拱北在当时京城画坛之地位由此可见一斑。遗憾的是,天妒英才,金拱北只活到48岁,他另一个才华横溢的弟子陈少梅则只活到45岁,难免令人扼腕叹息。

  引首题写:靳云鹏

  靳云鹏(1877-1951),字翼青,1877年生于山东省邹县。北洋军阀、陆军上将、政客、商人。历任北洋军第五师师长、中华民国参战督办事务处参谋处处长、国务总理等。是段祺瑞手下"四大金刚"之一(其余三人为徐树铮、吴光新、傅良佐)。他也拥有丰富的实业和资产,是民国年间政界、商界的一名风云人物。

  靳云鹏喜藏字画,家中藏有不少宋元字画,曾自命书斋为“悠然堂”,后改为“红月堂”。

  后跋题写:汪大燮

  汪大燮(1859~1929),字伯棠,祖籍安徽黟县,出生于杭州。

  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中举人,授内阁中书,升侍读、户部郎中、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章京,以明敏谨慎著称,以熟悉外情而知名。民国9年,任外交委员会委员长。后曾担任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等职。晚年热心教育,创办北京平民大学,任董事长兼校长,并致力于红十字会等慈善事业。编有《英国宪政丛书》、《分类编辑不平等条约》等。

  汪大燮的不同寻常之处,在于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据闻是汪大燮将巴黎和会的详情告知蔡元培,由此爆发著名的五四运动。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