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件绘画“触摸”传统

40件绘画“触摸”传统

40件绘画“触摸”传统

日期:2015-12-16 12:06:38 来源:凤凰艺术

美术 >40件绘画“触摸”传统

作者:叶浅予
作品名称:射手(敦煌)
尺寸:98×93.5cm
材质:纸本设色
年代:1954年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作者:林良
作品名称:古木寒鸦图
尺寸:139.5×90cm
材质:绢本水墨
年代:明
来源: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购于宝古斋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中央美院美术馆馆藏的40件精品从“走出去”“收进来”树立了传统的维度。近日“传统的维度——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美院对民族传统绘画的临摹与购藏”在央美美术馆开幕。该展策展人曹庆晖告诉记者,当前传统已成为各种研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此展借当年美院对民族传统绘画的临摹和购藏树立起“传统的维度”。该展将展至2016年5月4日。
  此次策展团队对央美成立以来20世纪五六十年代触摸民族传统绘画的作为和经验进行系统的梳理和展示。在策展方看来,这几乎可以用六字概括,“走出去”“收进来”。为此展厅也明显地分成了两部分。一方面是叶浅予、张仃、詹建俊、吴作人等艺术家在60年前“走出去”临摹的古代壁画。另一方面则是央美当年“收进来”的中国传统画作,贯穿宋、元、明、清各朝代,其中多幅作品为古代绘画珍品,包括宋代《山鹊枇杷图》、元代《罗汉图》、明代林良《古木寒鸦图》等共22件。
  曹庆晖向记者指出,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理解传统的维度,不同维度下理解和聚焦的传统对象也不尽相同。央美在五六十年代聚焦传统艺术也颇具那个时代的特色。相比民国时期的艺专,中央美院所触摸的传统对象已不同于过往。过去艺专学生学习民族艺术传统主要表现为临习卷轴画为载体的文人绘画传统,而五六十年代的央美则从两方面对接民族艺术传统。其一是“走出去”,即走出校园到洞窟、宫观等地临摹古代工匠制作的壁画,接民族艺术传统的“气”。另一方面则是“收进来”,央美当年非常有眼光和远见地从北京的画店、市场收购了三百余件宋元明清卷轴画。
  60年前购藏古画价值有多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央美院先后从宝古斋、人民市场、和平画店、庆云堂、西单商场特艺商品部收购了宋元明清书画三百余件,约占到中央美院美术馆目前已整理完毕的古代书画存量的百分之六十。这不仅在央美古代书画馆藏中占有较大比例,在分量上也很有价值。
  1983年10月24日至27日,“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包括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傅熹年、谢稚柳、刘九庵、谢辰生对中央美院藏249件古代书画进行了鉴定,最终有117件被认为是真迹著录于《中国古代书画图目》,而这117件中大约有82件出自五六十年代的这批购藏。
  曹庆晖指出,这批古画的购藏证明了央美五六十年代的领导们“有眼光、有雄心、有抱负”,“当年购买时有的花了千元左右,有的几百元,也有几十元的,放在当时是巨资。”而从一些蛛丝马迹来看,院方当时是有将其长期陈列以利教学的打算,只不过这样的愿望终因“社教”、“文革”的接踵而来没有真正得以落实。如今随着美院美术馆空间和教学条件的改善,这批藏品即将有效用之于研究和教学,而不是在库房里沉睡或仅仅是为了展览才登台亮相一回。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