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亮:以人文情怀写当代田园(上)

王永亮:以人文情怀写当代田园(上)

王永亮:以人文情怀写当代田园(上)

日期:2015-12-03 16:26:33 来源:
关联艺术家:

美术 >王永亮:以人文情怀写当代田园(上)

  人物名片:
  王永亮,1958年生于安徽太和。现为中国国家画院国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画学会理事,中华慈善美术家。
  出版《王永亮山水作品集》、《王永亮画集》、《王永亮国画选》、《王永亮山水新作选》、《王永亮写意山水》、《王永亮大别山水墨写生集》,理论专著《中国画与道家思想》,作品收入百余种合集。30余篇理论文章发表于多种专业性刊物上,山水画作品在国内外大型展览中参展获奖。
  信步,是王永亮特别钟爱的一个词,也是他艺术生涯的一个最好写照。在信步的漫游中,他走遍了大别山的山山水水;也是在信步的心态下,他沉浸在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的世界里;更是在信步的状态里,他自由地穿梭于传统笔墨与当代山水之间。
走进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画家王永亮的工作室,没有繁复的饰品,触目而及的是简洁的画案、整齐的书架,一如他的为人与作品,充满了质朴的气息。就这样在冬日的暖阳下,与王永亮畅谈着人生的感悟、艺术的追寻,惬意地信步于他的田园山水之中。

  质朴厚重的人文精神
  出生于安徽太和的王永亮,自幼就对大别山有着特殊的感情。绵延千里的大别山位于安徽、河南、湖北三省交界处,自古就走出了孙叔敖、春申君、司马光、毕升等一大批杰出人物。进入20世纪,这里成为革命的摇篮,从这里走出了新中国的两任国家主席、一位元帅和300多位将军,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更是有着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的佳话。聊起大别山,王永亮不吝赞美之词,正是这“英雄的大别山、勤奋的大别山、朴实的大别山、智慧的大别山”以其厚重的人文精神,赋予了王永亮一生的精神追求,奠定了他质朴与厚重的作品面貌。
  在大别山的群山之中,坐落着王永亮就读的皖西学院。从他在皖西学院美术系学习中国画的学生时代开始,就在一次次写生中与大别山结下了一生的不解之缘。“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大别山既有北方山水的雄厚,又有南方山水的灵秀。”这都深深地吸引着王永亮。

  在王永亮的大别山写生创作里,不仅是对自然山水的描绘,更重要的是对这方热土人文精神的表现,“山水画最重要的是用画笔体现内心精神的状态,这种状态来源于对自然世界的感悟,进而把这种感悟升华为笔墨,画出自然山水里最有感染力、最动人、最朴实的一面。不仅是对自然山水景观的描写,更多的是对人文精神的传达,这是决定表现这片山水的第一要素。”
聊起大别山的写生,王永亮格外激动:“我画大别山,就着重画大别山的人文精神,画她朴实的一面,这是我的追求。怎么去画出她的朴实,就需要在艺术样式和笔墨语言上去锤炼。在我的创作中,画面努力营造和追求的艺术效果与视觉感受,就是朴实。”
  因物生情的水墨写生
  “写生对每一个画家都是至关重要的,不写生就不能感受现实生活的变化、现实生活的特征。不写生,在创作中就缺失了生动的表现,更失去了创作的源泉。”从学生时代的写生到现在每年回大别山采风,30多年中,王永亮从来没有远离大别山。王永亮秉承的一个观念就是“画家要画自己熟悉的山水,如果不熟悉只能画一个表象”,这些年来,他每年至少3次进大别山采风写生,大别山也成为孕育他艺术精神的故乡。

  不同于惯常的浮光掠影式的游览,王永亮是用脚去丈量,可以说大别山的每一座山峰,每一片湖泊,每一处村落,都不止一次留下了他的足迹。如同王永亮所说:“古人尚能‘身即山川而取之’,作为当代的画家,虽不能像古人一样移居山林,但至少要走出书斋,走进自然,在真山水中追寻美的本质。”

  尤为可敬的是,在当下惯常用照相机写生的时代,我们看到了王永亮每次采风归来时那一幅幅生动的写生之作。“我平时都是用毛笔现场水墨写生,每年去山里,山乡都有新变化,令我每一次写生都有新的认识,表现方式上也就相应有新的形态。因物生情、以物说悟,这才是中国画的观察和表现方式。”细读这些写生一如其人,没有故作华丽潇洒地炫技,就是这么自自然然的在平淡中流淌着质朴。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