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有许多因缘际会,每一次相逢,都是上天的恩赐。结识青年画家张鸿然,是在苏州小有名气的几个书法篆刻朋友的聚会中。时值金桂飘香,石榴飞红,莲子泛青的中秋佳节,花好月圆,良辰美景。三五好友,就在位于苏州体育场路的张鸿然艺术工作室,从清晨到日暮,品茗清谈,把酒言笑,欢饮达旦,宾主尽兴而归。
随着交往的深入,对张鸿然其人、其画、其艺术创作理念,有了更为全面透彻的了解。素衣禅心,行善积德,冲淡平和,是其为人处世的准则。故而,其友人,儒释佛道,三教九流,遍布大江南北,神州海外,莫不感喟其大别山样宽广的情怀,梅山水库般纯净的心底;师法自然,化繁为简,返璞归真,是其油画创作的缘起。张鸿然主攻油画,却不拘泥于油画。良好的艺术禀赋、独到的艺术视角和造型能力,使其能将古典与现代,写意与工笔,中国山水与西洋油彩的技法和要义巧妙融合,在光与影的钩沉变化中,在点线面形色的新颖构图中,在拍摆搓揉扫、刮拉砌涂划的纯熟挥毫中,思接千载,神游八荒,活泼率性地勾勒对自然和人生日益深邃的理解和感悟。
作为新苏州人,1994年,张鸿然从安徽淮南师范学院美术系毕业后,满怀对艺术的憧憬,对教育的热忱,对江南小桥流水人家的向往,毅然放弃了令很多人艳羡的媒体工作,心甘情愿定居江南一隅。百忙之中,时刻不忘潜心修炼内功。2001年,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2005年,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毕业;2008年,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绘画研修班结业。
二十多年里,他把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都过得精彩纷呈,滋味隽永。
教书育人,传播美育,弘扬艺术。如今,他已桃李天下,誉满姑苏,嫡系弟子逾千人,其中,考取中国美院、中央美院、西安美院等高等院校的学生数以百计,更有五位弟子已经被授予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的称号。作为“大师”的老师,一时间,阿谀奉承者有之,讽喻诋毁者有之,张鸿然始终不忘初心,赤子本色,为人低调谦逊,宽容大度,认认真真画好画,兢兢业业育好人,将生活和艺术,完全融入第二故乡。这,不仅体现在其“三山居士”(真山、阳山、观山)的雅号上,而且反映在其“苏州西部山水”系列作品中。代表作《太湖春色》,正是调和着对水乡的热爱、对春天的欣喜,对未来的期许,以淡雅的色彩,灵动的情绪,恢弘的气势,给人以浪漫诗意的熏染和丰富无涯的遐想,该作品参加2012年油画雕塑年鉴展,获得业内外人士的高度赞誉。
一个艺术家,如果“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没有“铁肩担道义”的社会责任感,没有对世间万物的热爱和礼赞,没有仁慈感恩之心,即便艺术成就再高,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伪艺术家。张鸿然之“鸿”,取“鸿鹄之志,鸿途大展”之意;“然”,取“道法自然,浩然之气”之喻。张鸿然的作品,画如其名,色如其人,取材广泛,自然山水、人物鸟兽、虫鱼草木信手拈来,氤氲文人的清朗气息,但没有文人的清高孤傲,他能用点石成金的画笔,紧握时代的脉搏,和着改革的旋律,与时俱进,“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记录祖国大地上的重大历史事件。2001年5月,油画《呐喊》入选第一届“爱我中华”中国油画作品大展;2001年6月,彩笔画《邓小平中国改革开发的总设计师》,入选“苏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八十周年”绘画作品展;2001年7月,创作大型多种材料绘画《奥运在我心中》,助北京申办奥运会;2008年创作的《殇》,以精微的细节,新颖的材质,巧妙记录了“5·12”地震带给人们身心的巨大伤痛和反思,以及画家对于四川和祖国的美好期冀,次年年底,参加了苏州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迎新作品展。
真正的艺术家,还必须是师法百家又自成一体,具有独到艺术见解和创作理念的人。例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圆寂和尚的观世音菩萨等,妇孺皆知,分别寄托着创作者与众不同的艺术审美和人生领悟。青年画家张鸿然,经由科班训练,名师指点,加之刻苦勤奋,不断研修,无论是肖像画,静物画,风景画等,均能得心应手,泼墨挥毫,举重若轻,但是相形之下,他似乎更钟情于荷花。“新·荷”系列作品,于方寸之间,记录和诠释着其艺术“生命痕迹”的创作理念。在张鸿然看来,生命原本就是一场从生到死的旅行,就像他笔下的荷花,一叶一花,一株一苞,都隐喻着生命从无到有,由盛而衰的过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传递的是生命萌芽期的青春活力;“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彰显的是生命成熟期的风情韵致;“池塘一夜秋风冷,吹散芰荷红玉影”,弥漫着生命衰落期的清冷落寞;“秋英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晕染着生命消亡期的牺牲奉献。人生如荷,荷如人生。荷之萌芽、成熟、凋零,象征着人之童年、中年、老年。生命,正是因为浓妆淡抹,因为张弛有致,因为浮沉跌宕,而分外五彩斑斓。
张鸿然 荷韵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纵然生命短暂,一个人总要留下点什么,以证明“这个世界我曾来过”。就像儒家主张“三立”(立德、立功、立言)一样,张鸿然除了坚持用“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画作,镌刻自我艺术的“生命痕迹”,近年来,他还尝试以刀代笔,就地取材,以家乡金寨的毛竹为原料,因势象形,进行竹雕工艺的创作,如今,无论是简笔勾勒,还是工笔雕琢;无论是笔筒,还是竹玩玉雕,一节莲蓬,一段莲藕,一枚荷叶,一瓣荷花,都是一番清新脱俗、荷香四溢的天地,是其童年记忆、乡土情结的写照,是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之艺术理想和道德情操的象征。艺术无国界。经过两年多的筹备,2015年,由上海外国语大学海外合作学院、苏州高新区吴县中学、苏州高新区美术家协会、米兰世界博览会资助,由欧洲设计学院承办的“生命·痕迹”绘画作品展于当地时间5月12日上午十点,在意大利米兰世博会欧洲设计学院场馆隆重开幕。这次画展,不仅浓缩了张鸿然对于西洋油画的改革和创新,而且以太极、茶道、水墨等形式,向外国同行展示了中国传统山水绘画的精髓,演绎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冰山一角。这,无疑成为张鸿然艺术生涯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标志着其艺术水准的新高点。花开是诗,花落是画。一路走来,驻足,回首,花谢花飞,脚印深浅,点点滴滴,都是人生不可磨灭的履痕。毋庸置疑,高度凝练的“生命痕迹”,叠加成画家历时性和共时性的印记,它不仅是张鸿然对艺术的追求、理念和信仰,更是一种开放包容、中西合璧、探索践行的人生姿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艺无止境,大爱无疆。饱满的生活热情,广泛的兴趣爱好,犀利的艺术敏感,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使张鸿然在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名声鹊起。但是,无论他走多远,飞多高,他都永远情系金寨,不忘桑梓。今年,受华安集团张怀安董事长的委托,应金寨职业技术学院校领导的邀请,张鸿然不辞劳累,日行千里,为华安雕刻班的筹办积极奔走,希望用一己所学所长,传承中国传统工艺,打造金寨自主工艺品牌,造福家乡四方百姓,让他们了解艺术,亲近艺术,结缘艺术,并以此开启心智,改变命运,大刀阔斧地描绘建设革命老区、“将军之乡”的新蓝图。
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生命痕迹就有多深。衷心祝愿青年画家张鸿然,在未来的艺术道路上,能够随心所欲不逾矩,心不为笔使,画不为墨用,刀不为器累,画学日进,技臻完美,鲲鹏展翅,抟扶摇而上九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