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名家廖新作品赏析

艺术名家廖新作品赏析

艺术名家廖新作品赏析

日期:2015-08-05 14:41:41 来源:卓克艺术网
关联艺术家:

名家 >艺术名家廖新作品赏析

  廖新艺术简介
  廖新,湖南益阳人,自幼随父母由湖南到安徽大别山参加三线建设。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安徽省中国画学会副主席、秘书长、安徽省美学学会副秘书长、合肥市祁庐书画院名誉院长、安徽省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安徽美术家协会理事 。现任合肥市书画院院长。1986年在安徽合肥举办画展,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展事并获奖,省、市电视台和各类专业报刊杂志对其均有专题介绍,论文也多次在全国各类学术杂志刊物上发表,国内外专业机构对其作品均有收藏,国外有画廊与其签约销售。2010年随安徽美术家代表团访问俄罗斯,2012年“中国画画世界”代表团访问欧洲,3013年“中国画画世界”代表团访问尼泊尔。2013年在广东东莞举办画展。2014年安徽艺术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出版有《廖新画集》、《廖新山水画系列》、明信片、挂历等。

  悟禅生境 以学养画
  ——廖新山水画艺术解读
  陈祥明

  廖新的山水画给人的总体印象:峰岚叠嶂,深谷川流,云水交织,洋溢着阳刚壮美之风;山石生树,林泉潺潺,村居幽悠,弥漫着阴柔灵秀之韵。北方山水的磅礴雄浑和南方山水的华滋深邃,在此有机交融,浑然并呈。仔细观赏品味,他的山水在笔线墨痕构成之中,蕴涵着自然灵性灵气,造化奇趣野趣;也包孕着画家的情思与寄托,给人以“境生象外”的审美感受。
  “师古人兼师造化”(黄宾虹语)是新安画派的优秀传统,也是中国画传承与创新的沧桑正道。廖新正是在这一传统正道上,长期探索,勤耕不辍,成果丰硕,卓有建树。

《梦故乡》 136cm X 68cm 2015

《梦入江南烟水路》136cm X 68cm 2015

  廖新师法古人是虔诚的,也是智慧的。清代石涛倡导“师古人之心”而非纯粹“师古人之迹”。这是“师古不泥”智慧的表达。我们从廖新的画中,可以隐约见出石涛笔墨与情性之奔放,渐江意境与禅心之冷静,梅清野老的绝尘超逸之天趣,宾虹学人的浑厚华滋之理趣,如此等等。然而,从山水的布局构图到笔墨语言,再到情趣意境,“似古人又不似古人”,有自家追求和个性面貌。尤其是他近些年作品,风格渐变,个性彰显,亦古亦今,自成境界,如《春藏乱花鸟声中》《鸿蒙道生》(2010)、《悟境禅生》《清幽境生》(2011)、《春境幽》《润春》(2012)、《霜秋情》《天地同生》(2013)、《朝露》《幽梦》(2014)等。

《故里幽韵》 68cm X 68cm 2015

《徽梦》 68cm X 68cm 2015

  廖新师法自然是勤勉的,也是睿智的。唐代张璪主张“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是“师法自然”睿智的启示。廖新年少时生活在皖西,曾长期受大别山的大山大水滋养;成为画家居肥以后又常去皖南采风,受黄山、白岳、新安的奇山秀水滋润。他常在这两地写生,生活积淀丰盈。我们从廖新的诸多“写生”作品可以看到:它不是“对景写生”的直观再现,也不仅是“目识心记”的形象呈现,而是“化景物为情思,无画处皆成妙境”的抒写表达。譬如,他近年来的《皖南写生》系列作品,状写山水,不似之似;质朴自然,不事雕琢;笔墨鲜活,气韵生动。他笔下那山林、那云水、那村居,有几分原始、几分野逸,似乎还有丝丝缕缕乡愁与惆怅,连同难以割舍之梦如《徽梦》《幽梦》《梦归》《梦入江南烟雨路》。

《梦徽》 68cm X 68cm 2015

《山雨》 34cm X 34cm 2015

  廖新沉潜山水和表现山水,是独特而非人云亦云的。他将“师造化”与“得心源”有机统一,从眼中丘壑到胸中丘壑再到笔下丘壑,强调一个“悟”字,提出“悟禅生境”。他悟得:清幽、静幽、静虚、净极、远深、空灵、幽梦、梦入烟雨等等,通禅境,生艺境。体悟于心,意在笔先,诉诸笔墨,成形在画,先后创作了《禅境》《净禅法释》《静幽释禅》《静禅皖水幽》《鸿蒙道生》《悟境禅生》《清幽境生》《禅境幽生》《顿空法界》《禅境幽》《禅境远深》等。宗白华先生说:禅境道境通艺境。徐复观先生认为:佛道精神是中国艺术精神,对中国山水画艺术影响至深至远。因此,廖新画山水“悟禅生境”,无疑是艺术的自觉与自律,也是创作的一种路径、一种境界。

《童趣》 68cm X 68cm 2015

《戏春》 68cm X 68cm 2015

  廖新非常重视修炼笔墨,修养学问,以技进道。陆俨少先生曾说,笔墨精神是中国画艺术精神的具体展现。对于中国画艺术来说,笔墨不仅仅是笔墨,它还包含画家对自然造化的体悟与认知,对描绘对象的理解与诠释,以及画家的人品、学养、才智、个性、情趣等等。因此,历来中国画大师都重视修炼笔墨技艺,致力于笔墨精进,同时强调修养人品学问,以提升画艺境界。渐江、石涛、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都自称“学人”,黄宾虹赞古人勤读书以增逸气,张大千望今人多读书以除俗气,潘天寿主张画家“诗书画印四全”以学养画。对上述中国画艺术传统,廖新清醒认同,自觉践行,致力于“笔墨精进”“以学养画”“以技进道”。这不仅因为他勤作画之余,勤读书、勤作文,有诸多学术论文问世;也不仅因为他作为学者(艺术学博士、教授),以理性的眼光审视国画传统,对国画的艺术精神、艺术价值、审美特征进行了再探究、再揭示、再诠释。关键还在于:他将“学”变为“悟”,在创作中“悟禅生境”、“悟道生境”;将“见识”化为“智慧”,“走进生活”又“拉开距离”,对生活既“睁开眼睛细细观察”又“闭上眼睛后退一步”而“放飞想象空间”;将“笔墨语言”变为“有意味的形式”和“情感的媒介”,谨防“过度精细”成为“情感的障碍”;尤其努力将“禅意”之清净、虚静、深远、玄幽,与“情意”之率真淳厚、洒脱超逸,与“笔意”之酣畅淋漓、不滞于物,在作品“意象”中相互调和,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廖新的一些山水作品追求禅道意味,具有古风遗韵,但也不乏时代情趣,博人喜爱,耐得品味。这是当代“学人”的“以学养画”的鲜明体现。

《乡情》 68cm X 68cm 2015

《幽情》 34cm X 34cm 2015

  当然,廖新还有很长的征程需要跋涉,还有更高的境界需要开拓。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未来一定会创作出更多精品杰作,开拓出新一代学人画的新境界。我们热切地期待着!
  (陈祥明,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学学会会长,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教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