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名家刘向东作品赏析

艺术名家刘向东作品赏析

艺术名家刘向东作品赏析

日期:2015-07-21 16:03:35 来源:卓克艺术网
关联艺术家:

名家 >艺术名家刘向东作品赏析

 

   刘向东
  画签字号:棣中、棣心
  1965年生,湖南衡阳人。198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美术系油画专业;2004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先后工作于湖南省湘南学院,湖南省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城市视觉文化研究中心。现为深圳市美术学校教师,深圳市水彩画会成员。
  主要展览及获奖
  2013年,应邀为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创作(合作) 中国画《民族欢歌》
  2012年,水彩画《东方青年》参加意大利第三届贝拉齐奥国际水彩画大展
  2012年,水彩画《斗客》参加第二届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
  2011年,水彩画《人像系列》参加“梧桐聚凤——当代水彩画名家深圳邀请展”
  2010年,水彩画《当代农民》参加首届上海朱家角国际水彩画双年展
  1997年,水彩画《阳光路上》获“97中国青年水彩画大展”学术奖
  1994年,水彩画《巴塘青年》获“当代中国青年水彩画大展”优秀奖
  1993年,水彩画《古镇系列》参加首届中国大陆水彩画名家邀请展
  1992年,水彩画《老街》获“首届全国水彩、水粉、粉画大展”优秀奖
  1991年,油画《高原的太阳》获“中国的四季”美展铜奖
  1991年,油画《曙光》获“建党七十周年湖南省美展”金奖
  1989年,水彩画《冷秋》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美展”银质奖
  主要收藏
  中国美术馆,台湾中华书局,日本安部牡丹园,湖南省博物馆,深圳市美术馆,深圳关山月美术馆,上海全华水彩画艺术馆,广东东莞莞城美术馆。

  刘向东:水彩 内心的坚守

  卓克:3月“出入之间——杨志坚、吴荣光、刘向东作品展”在莞城美术馆展览非常成功,油画、国画、水彩分庭抗礼让人耳目一新,“出入之间”的命名具有什么含义呢?
  刘向东:“出入之间” 的主题有这样几层意思:
  首先,它表明一种哲理。“出”与“入”犹如“呼”与 吸”,是一种主体生命能量交换的互动模式,可以借喻展览活动在文化地域中的互动。
  其次,是对“出湖入湘” 的湖湘文化特质的另一种诠释。在今天信息化社会中,“出湖入湘”是以世界视野开展国际国内文化交流。走出去,引进来,出出进进,在“出”与“入”之间实现文化的对话与超越,激活创造潜力,促进文化的创造性发展。

《冰冻鱼之九》、水彩、56X38CM、2013

  再次,在对待艺术自身问题上,表明对艺术文脉重视与深入研究的 “入”和凸显艺术创作个性的“出”。也就是说,艺术创作一方面要注重对于传统的广泛吸收,一方面要着意语言的精研拓展,力求创造不愧于时代的艺术。
  最后,这个主题意在揭示艺术的发展规律。艺术的发展离不开传承与开拓,离不开自由交流与独立思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出”“入”之道。
  这次展览的主题由周功华博士拟定,经过我们三人确认,比较合适。
  卓克:您在湖南师大读书时学的是油画专业,因何走上了水彩画创作之路呢?
  刘向东:我大学读的是师范,师范是培养教师的,专业学习有点像现在的国外通识教育,什么都来一点。水彩是师范美术专业的必修课,我一接触就很上手,那时给我们上水彩课的老师都是当年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水彩画家,如殷保康、朱辉等先生。工作以后自己又在师范院校教水彩,发现水彩不仅是美术基础教学的一门色彩工具课,还是重要的艺术创作手段,越来越喜欢,加上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水彩作品获得了银奖,更是提振了用水彩作画的信心。九十年代初,电脑绘图普及之前,艺术设计需要大量的手工绘图,水彩的便利和较好的呈现效果更是让我获得了较多肯定,水彩之路就这样走过来了。

《冬阳之三》、水彩、56X38CM、2013

  卓克:从事水彩创作这么多年,您觉得它最吸引您的魅力是什么?
  刘向东:可塑性大,什么都能画,什么效果都能出,可以满足我对艺术形象的追逐和感受,也便于实验和操作。当然,所谓的水彩艺术本体语言也是我喜欢的,比如轻快、淋漓、透明、丰富、润泽等等体现水彩质感的视觉语言都是诱因。
  卓克:水彩画总给人一种如音乐般飘逸清新的感觉,而您的作品却给人以凝重、厚重感觉,基于怎样的创作理念?
  刘向东:是的,水彩画的基本趣味特点的确像你说的那样,这是水性材料对色彩发生的自然效果,也可说是其语言属性之一吧。但是,水彩画不能完全以约定俗成的语言和形式去定义。这些由历史积淀而成的方法是时代的产物,它们不仅是形式系统的建构,更是美学观念的结果;它们成就了一个画种,也局限了画种的其他可能性,所以西洋画中的水彩画得了个“轻音乐”之名,以区别那个时代具有浑厚质感的油画。水彩画的艺术特性被提炼出来予以界定,就会造成后随者被其风格趣味所遮蔽,认为只有把水彩的“水性肌理”之美表达出来才是真正的水彩,这其实是对水彩艺术的狭隘认知。水彩艺术的表现性要从广义上去看,其历史非常久远,可说是人类绘画媒介之祖。几万年前的岩画以及我国历史上的壁画,其实都是水彩画的优秀代表和水彩艺术的历史典范。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后的经典水彩画并不都具有今天所展现作品的那些风格特点,比如德国丢勒的作品,英国透纳的作品等等,许多作品与我们审美经验中的水彩画趣味相异,可见水彩艺术的语言路数很广。所谓的飘逸清新和明快淋漓等特点仅是水彩画艺术语言抽离出来的经典视觉样式,并不是它的全部。在今天,这门古老的艺术语言要革故鼎新,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有更丰富和更深广的试验,要适度摆脱和疏离经典的水彩范式,让这一画种焕发出它的原始生命力。什么是它的原始生命力?我觉得水彩是一种可以满足实现各种视觉趣味的艺术手段和方法,它可以轻快,也可以厚重,可以泼洒,也可以工细,有很多审美创新的可能性,也包括我作品出现的感觉。

《母与子》.水彩纸本.55.5x75cm.2010

  至于创作理念,老实说我没有去深想这个问题,但个人情绪和动机会折射出一些问题,那就是如何把水彩艺术做的更新更有意思;如何画好我的所见所喜,或者说就是画好自己的生活。如果作品有凝重厚重之感,就是我那时需要的一种感觉。有朋友说我在公众场合表现的不轻松,很拘谨,我说我没有,我只是不习惯像朋友那样“轻松”,我觉得找不到支点和重心,可能这种性格趋向流露到了作品中。我很早就受过美术专业训练,现今来看我还是属于比较保守型的艺人,还在传统文化的河床上淘金,艺术语言的传承也会体现在自己的作品里,但我自觉那是入门的方便,不一定会形成长期限制,真正影响作品感觉的还是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白男印象》、水彩、38X56CM、2013

  卓克:“真正影响作品感觉的还是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我觉得您说的很好,这正是我们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您觉得您生活中哪些事最能激发您的艺术创作呢?
  刘向东:对我来说艺术不仅来源于生活,艺术就是生活,或者说是生活的一部分。但我感觉自己的日常生活比较简单平淡,就是尽量吃好饭、穿好衣、睡好觉,养好身;好一点的就是看好书、画好画、上好课、说好话,有闲心有能力就去掌握点新东西;奢侈一点就是抽抽烟斗喝喝茶,偶尔去聚会喝喝热闹酒,或者外出见识见识,拿个相机拍拍照什么的。从前喜欢的网球运动现在也不玩了,怕伤了腰。目前算是过小日子一派,小资还算不上,有其心而无其能。画画取材想到哪画到哪,基本上是某物引起了我的画意我就去画。一般情况下,具体作画并没有太多构思和推敲,很少“主题先行”地去安排自己的作画内容和题材;在作品的所谓内涵和意指上,往往是画着画着就冒出一个关联的意思,于是就给它附会相关词语。自我感觉还很不成熟。
  卓克:您生活在深圳这个在我们看来快节奏的经济都市,与艺术创作激情之外的平心静气,甚至是修身养性会有矛盾冲突吗?
  刘向东:有的,但不是因为深圳步伐快,而是源于物质财富、社会平台和知识学养日益形成的落差和诱惑,是由贪婪、竞争、投机和比较造成的。所以我常常要反省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平复内心的冲突,压抑自己的浮躁,这样我就可以画好画了。只要心不随流,就与作画相应。时间总是有的,珍贵的是心境。

《冬阴之四》、水彩、38X56CM、2013

  深圳是个比较容易干扰作画人心境的城市,不在于快,在于拼搏者太猛。原因很简单,它是一个经济发展最快和最讲效率的城市,在激励了太多“拼命三郎”成功的同时,也激发了更多的贪欲和梦想。美术在深圳的最好表现领域是设计,纯美术工作不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首选,甚至也不是尾选,是生命中注定的,很多艺人会坐不住,沉下心来做还是要有点内力的。说实话,在哪里画都可以,关键是内心的坚守,不是外缘际会。
  卓克:您如何看待当下水彩艺术的多元化状态?
  刘向东:多元化发展对艺术肯定是好的,然而我看到的中外重要的水彩艺术作品并没有做到真正的多元化,基本上是丰富但不多元,多彩却不多姿,与其他艺术门类比较尚有明显差距,画种的许多潜质没有被开发出来,整体面貌还是在小趣小调中,还是有待更好发展。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