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书法世家的非凡气象

一个书法世家的非凡气象

一个书法世家的非凡气象

日期:2015-07-10 15:11:51 来源:
关联艺术家:

名家 >一个书法世家的非凡气象

  程显好

  摆在我面前的这本《徐来清风——徐振山书法作品集、徐魁斗、徐一大、徐可大等作品选》,是一部集合了一个家族四代11人书法作品的专辑,令人耳目一新。细细读罢,不禁心潮翻涌,感佩不已。在我半个世纪的阅读经历中,这样的专辑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家族更是闻所未闻。
  中国人历来讲究“诗书传家”,但千百年来,能把此类传统承接几代且卓有成效的,其实少之又少。为人津津乐道的“三曹”、“三苏”,都不过是父子两代而已。就书法而论,近代中国的“沈氏三兄弟”(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已属美谈,遑论徐氏家族的一门四代11人,且个个书艺超群、非同一般!
  该书主编徐可大作为功力雄厚的书法大家,早已声名远播,自不待说。翻开这本集子,随着阅读的深入,你会接连不断地发出惊叹:原来徐氏家族写得一笔好字的,远非可大一人!
  占据本书一半篇幅的,是可大的爷爷徐振山老人的作品。关于老人,书前有于泉多先生的《徐振山小传》,已做详细介绍;在日前召开的《<徐来清风>书法集品评会》上,与会专家对徐老先生的书作亦有高度评价,这里无需重复。我只想强调一点,即:这个家族的优良风范,正是发端于徐振山老先生。老人家不仅口传手授,在书法技艺上树立样板,引领子孙,而且在处事修身上,更是身体力行,谆谆善诱,打造了一门良好家风。书中所收集到的老人作品多半写于“文革”期间,除了大量“毛主席诗词”之外,其笔下也不时流淌出许多看来必是早已烂熟于胸的古人诗句或名言,内容或为劝学,或为励志,或为儆戒,或为促进,只一部《朱子治家格言》,老人家就曾反复书写,以遗子孙,足见其用心良苦!在他的影响下,一家人精进向学,蔚然成风。其胞弟徐中山、儿子徐魁斗、徐文斗、孙子徐一大、徐可大、徐寅大,以及曾孙辈的徐志敏、徐志宏、徐志伟、孙嘉辰,每个人都有一套过硬的书法功力,无不升堂入室,到达相当境界。早在1992年,在抚顺书协、抚顺美协合编的《抚顺书画家》中,作为市书法家协会会员,徐魁斗、徐一大、徐可大父子三人的作品和小传就曾被联袂录入,一时传为佳话。
  品读徐氏家族的书法作品,你会明显感觉到,在丰厚、雄浑的端庄之美中,一股温煦儒雅的书卷之气,扑面而来。这些,无疑与徐家四代传承的注重传统文化修养,努力打造“学问文章之气”的家风息息相关。
  两千年来,书法一直是中国文人的基本功。向谓“字是一个人的‘脸面’。”倘若字写不好,不仅脸面尽失,而且连称作文人的资格也要被人从心里剥夺。然而,近几十年来,学校里的“书法”课被取消,学子不再刻苦习字,“脸面”难看的读书人所在多多。惟其如此,如徐氏家族这样的书法世家便格外值得敬重,值得推崇。闭上眼睛设想一下,似这般一门四代十几口人,分居几处,暇时个个临案展纸、搦管濡毫、口诵华章、挥洒云烟,那是怎样一副清丽、和谐的世家气象?
  文字原本是记录语言、保存信息、传递文化的实用载体,而汉字则因其独特的书写方式、别样的形体结构和内藏的审美意趣,不期而然地发展成为一门蕴含深广、举世无双的独特艺术,因而受到古往今来中国文人的格外垂青。欧阳修尝说:“自少所喜事多矣。中年以后,渐已废去。或厌而不为,或好而未厌,力有不能而止者。其愈久益深而尤不厌者,书也。”弘一法师原本绘画、音乐、戏剧、诗词、书法、篆刻,无所不精,而出家后,“诸艺俱舍,唯书法不废。”(赵朴初语)大师们的选择,想必大有深意。就此说来,徐振山老人的以书法教育子孙、营造家风,实在是一桩深识远虑、见地非凡的高超之举!
  老人家的两个孙子徐一大、徐可大,对此自有更深体会。早在1994年春出版的《徐可大书法选》中,可大就曾收入爷爷的三幅作品和一帧小照,表达了饮水思源、感怀追念之情。今天,在老人家离世30年之际,一大、可大兄弟又策划、编辑、出版了这部以徐振山老人为中心的徐氏家族书法集,表现了两兄弟的至仁至孝,同时,也在无意间成就了一份“献给家乡抚顺的丰厚礼物”——如钱振中先生在序言中所说。此外,也许更为重要的是,这部专辑让人们从这个特殊家族的特别风范中看到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源远流长的巨大生命力,并从中获得切实的教益与鼓舞!

  2012-10-4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