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画画的角度来说,始终有东西可以做。绘画不会消亡,我们永远可以在传统里找到它固有的生命力,它会一直延续下去。”—— 戴维·霍克尼

  美丽新世界 9号
  上个世纪70年代就有油画要死的说法或是预测,几十年之后,这个说法不攻自破。架上绘画并未消亡,反而不断被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艺术家进行实践,拓展出新的视觉表现图景,赵博也属于其中之一。 84年出生的他,有着超出于同龄人的冷静与理性。在艺术创作上,没有过分追随前几代人的脚步,对于政治过分敏感,或者寄予宏大故事题材,也没有选择将自己的工作室安扎于中国当代艺术的聚集地北京,他生于东北,长于东北,如今依旧工作于东北。作为一个有着扎实学院背景教育的画者,他用个人的观察方式去展现自己内心的生存与成长状态,将自己对于社会的认知与思考在其艺术创作中加以表达,同时影射出社会中大多数人通常看不到的但是已经出现或者形成的“意识形态”,通过自己创作的视觉图景,将产生于赵博个人同时又源于社会存在的“意识形态”可视化。他企图将最真实的“意识图景”呈现在观众面前,启发观者审视自身存在的意识状态,提醒我们生活在这个网络信息大爆炸的社会,如果计算机手机一旦消失,虚无感便吞噬个人所有的意识。
  2014年以前的作品,从最早08年“失落的世界”系列、“一个人的风景”系列,09年开始的“堕落天使”系列,10年开始的“苏格拉底的语言”系列,11年的“白色星球”系列,2012年的“启示”系列、2013年的“荒原”系列、“希望在远方”系列、“欲望森林”系列,记录着赵博个人不断成长的意识状态与心理历程。画面常常处于一种荒芜或者荒原的广袤图景之下,一种不确定的没有归属感的不安情绪隐匿其中。金字塔可以被放置在一望无际的冰川之上,或是一望无际的花海之下飞机的残骸弃至其中,有废墟,有充满生命力的树林,也有落光了树叶的枝杈。视觉感官上的梦幻美丽之后,濒临灭绝的动物形像或者英雄宇航员的形象并置其中。赵博将他选择的物象放置于原本不属于它们的赵博创造的视觉图景中,一种超现实的具有荒诞性的梦幻色彩是其作品的最大特点。错误的不合逻辑的并置之后,隐藏着赵博个人发现的人类当下的真实意识状态。他希望观者掉落于他创作的意识图景之中,剥离现实状态下的虚拟感官世界,重新对自我生存意识状态的真实性进行反思。画面中一面是现实,一面是虚幻,赵博扎实的学院写实功底让他自由地将现实与虚构在同一画面中并置,由具象描绘作为切入点,最终衍生出一片非现实的暗藏着矛盾与冲突,看似和谐其实并不协调的梦幻视觉图景。

流动的盛宴 3号
  2014-2015创作的新作“美丽新世界”系列,出现实实在在的人,不再是宇航员的形象,这些人若有若无,似隐似现,观众如果不仔细观察,很容易漏掉这些渺小的人的形像在画面中的出现。除此之外,从视觉形式上来看,新的因素是对于光的描绘(阳光,月光或者是城市的灯光与烟火),画面的场景不再是大视野范围下广袤而空旷无际的荒原状态,人的形象隐匿其中。赵博从2014年的时候开始意识到“艺术最重要的是诚实,诚实地观看你的生活,不论是范宽,马远,安迪沃霍尔,还是米兰昆德拉,马尔克斯,托尔斯泰,他们都是非常诚实地对待他们的生活的,所以他们的作品才丰满感人,你观看他们的作品,都会同时体会到他们所生存的时代的气息。” 现在的赵博能够更加诚实地面对自己,面对自己的创作,他觉得我们生活在一个由虚拟网络信息空间和现实社会交织的时??代,我们的生活景观看上去是如此的绚烂而丰富多彩,可是美丽的霓虹灯之后,我们迷失了什么?于是,他的画面把观众带入一个迷失之境,而这个迷失之境正好是现代人在社会中某种被忽略的失落状态。赵博的画记录着他对于人生与社会的认知,之前的他为观众制造了一个梦幻唯美的超现实梦境,现在的他打破这个他创造的梦境图式,创造另外一种真实状态下的虚幻意识形态图景,带观者进入更深的思考状态。他依然是把一种人们看不到的一种意识形态用视觉的形式加以表达,这种意识形态随着艺术家本人对于社会或是人生理性认知的深入与成长而随之改变状态,但每时每刻每个阶段是其意识形态最真实状况的反映,他用自己的画笔纪录下来,展现给观众,并希望观众可以对于自身的意识状态进行新的审视与认知。因为全球化时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之下,我们处在一个被海量信息淹没的世界,人们对于自身意识的关注少之又少,精神和物质的废墟无处不在,人们迷失其中却无丝毫感知。表面上是极尽欢愉,带来的却是不断失落中的文明,看似是个无比繁荣绚丽的美丽新世界,其实充斥着异样的失落感与人类自身的迷失状态。理性化的人文反思是其视觉图标想要传达给观者的另一种方式。作品中树林或者树丛作为背景在作品中大量出现,这些树林的形象属于东北森林特有的地域景观,存在于赵博的视觉记忆中,他从中加以提炼,成为自己视觉表达的形式因素之一。赵博认为森林总是和生命有着某种联系,他将人类弃至于相对原始的自然环境中,被剥离了社会属性的人类,这才诚实地面对自身,但随之而来的则是极大的孤独与脆弱感。

  美丽新世界 13号
  赵博用他细腻的观察方式,去表达出一种生命的真实状态,人是个个体的存在,所以孤独无处不在。为了逃避孤独,人们总愿意向着繁荣热闹之处。极尽繁华之后,生命逝去,一切消失,人终成为沧海之一粟,怎样都充满悲剧色彩。他用他的画笔谱写出一部视觉图像上的“百年孤独”,画面中的节奏与旋律最后达成整体的和谐,画面中的每一个点,线,面或者不同色块最后形成的整体画面最终都表现着艺术家本人对于生命状态下产生的意识形态所赋予的含义。赵博将自己的意识形态可视化,最终构造出一个不断成??长的赵博解读背景下的“意识图景”,他没有当下艺术世界的浮躁感,保持着一颗难得的宁静之心,用自己的方式,诚实地记录着自己对于这个世界的认知。他不停止的思考,他对待生活的诚实,最终没有使他陷入概念化的程序之中,并为自己的艺术创作找到一个发人深省的“美丽新世界”。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