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山行旅图》千年回响,台北故宫首次回顾范宽式北宋山水画及其承传

《溪山行旅图》千年回响,台北故宫首次回顾范宽式北宋山水画及其承传

《溪山行旅图》千年回响,台北故宫首次回顾范宽式北宋山水画及其承传

日期:2015-07-07 11:57:19 来源:艺术新闻中文版

美术 >《溪山行旅图》千年回响,台北故宫首次回顾范宽式北宋山水画及其承传

  逢建院90周年之际,台北故宫博物院推出“典范与流传——范宽及其传派大展”,不仅可以一睹范宽真迹,本展更是梳理了宋代山水画大师范宽对后世影响的广度与深度。其中,依作品性质,展览可分为三个部分:“《溪山行旅图》的传续”、“范宽的传称作品”与“范宽画风的影响”。其中,台北故宫藏限展精品《溪山行旅图》由7月1日展至8月13日,《临流独坐图》由8月14日展至9月29日,分前、后两期展出,难得一见。
  

  范宽《溪山行旅图》


  范宽(约950-1031间)是北宋的山水画大师,籍贯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字中立,一说名中正,字中立,因个性温厚,卓有大度,关中人习称性缓为宽,故名。其画初学李成(916-967)、荆浩(10世纪),后因长年观察自然以造化为师,而独创一家面貌。范宽的影响串连了明、清两代画家,在明清时期文人画家的作品中不难发现题“仿范宽”、“法范华原”、“拟范中立”者为数众多。即使到清末、民国时期,犹不时有人在作品题跋中提及范宽,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范宽《雪山萧寺图》


  本次展览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这是台北故宫首次单独并深入的展示及回顾北宋以降范宽式山水画的艺术表现与脉络。本展策展人、台北故宫书画处处长刘芳如介绍到,本次“典范与流传”特展选择了多件范宽真迹、传承作品、继范宽之后历代画家的同名摹作,以及学习范宽“雨点皴”、“矾头密林”等技法的名家作品,系统地梳理了范宽风格的传续脉络。
  《溪山行旅图》采三段式构图,近景为下方居中的巨石,中景则是驴队所在,远景为占画面一半以上的高耸巨山。巧妙地藉助推远主山、拉近中景、突显近景旅人队伍。用笔上全幅以方折墨线勾勒轮廓,再借短簇如雨点般的皴笔,模拟土石质感。范宽在北宋文人画未成熟之际,长年观察真实自然,由深刻的体悟与感知形成了独特的巨碑式构图,画中庞大的山体与行旅驴队形成强烈对比,“雨点皴”技法则表现出山石的真实感,展现了慑人的雄壮气势。

 

  
  范宽《临流独坐图》


  另一单元“范宽的传称作品”所展示的《临流独坐图》中,主峰居中耸立、山头点簇密林等特质,明显溯源自《溪山行旅图》,但山石的用笔由“雨点皴”转化为侧锋砍斫,再佐以湿墨染晕,俨然具备“小斧劈皴”的概念。刘芳如表示,《临流独坐图》虽非范宽之真迹,但笔法俨然受范宽之影响,一脉相承,并归为限展精品,成作年代应更近于南北宋之间的李唐。
  第三单元“范宽画风的影响”串连了明、清两代画家沈周、文徵明、蓝瑛、王时敏、王鉴、王翬、唐岱、周鲲等人的作品,在作品中不难发现题“仿范宽”、“法范华原”、“拟范中立”者为数众多,也可理解范宽在后世画家心目中的典范地位。刘芳如强调,即使到清末、民国时期,犹不时有人在作品题跋中提及范宽,足见其影响之深远。
  

  范宽《行旅图》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