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的快感 ——读谈葛辉的《至此等待》

形式的快感 ——读谈葛辉的《至此等待》

形式的快感 ——读谈葛辉的《至此等待》

日期:2015-06-18 14:27:12 来源:
关联艺术家:

名家 >形式的快感 ——读谈葛辉的《至此等待》

  李祥祥


  身体瘦瘦的,个子高高的,头发卷卷的,对人总是面带微笑,性格直率爽朗,对异性有种较强的杀伤力,这是我对葛辉的第一印象。在离开成都前,我答应给葛辉的《至此等待》作品写篇小稿,而后一直忙碌,拖了好久,现在才提笔冥想。端详了好久,我都不知道该从什么角度入手,找不到具体的切入点,委实难以撰写,但画面的形式感很却强烈,给人直抒胸臆的快感。
  葛辉的画干净利落,直截了当,给人一种面对面的交流感。这种近距离的交流,源于作品中一种未经雕琢的、质朴的画面形式,或者艺术家表现出来的创作冲动和激情于纯真天性中的流露。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形式的快感。
  首先,形式这一术语本身,确无神秘可言。按照词典的解释,形式意指“形状、各部分的排列,具有可见性。”而艺术品的形式也正是指作品本身的形状、各部分的排列及其可见性。我们每谈及一件艺术品的形式时,往往是指一种特殊的形式,既一种以某种方式能够打动我们的形式。诚然,葛辉的作品在形式上给我们一种感动。红绿相间的矩形画面,低矮零散的灌木前,一匹温顺乖巧的白马四足立地屏气凝神含情脉脉的望着你,似乎在等待主人的爱抚。清晰明了的画面,看似随遇而安的场景,简单直白的表达,特别是马流露出的企求般的眼神让人感觉原来马是这个样子的。一方面葛辉本人的纯真的天性于无形中向我们展现,表露出自己真切的毫不遮掩的内心情感,可我们又是否看到了纯净情感的另一面了,画面的干净利索,这种平涂构造的“真实”意义何为,马真的是这个样子的吗?现实中我们已经忽视了马的生存状态,忽略了马令人悸动的奔跑和自由不羁的场景,而这说的是现实中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失去了一腔热血和激情,在现实的打磨下人变得越来越逆来顺受,一种生活的或生存的无可奈何。葛辉用一直我们习以为常的形式说出,却能深深打动我们。
  《至此等待》系列,有点像爱尔兰剧作家塞缪尔·贝克特写的荒诞派戏剧《等待戈多》,“戈多”作为一个代名词始终是一个朦胧虚无的幻影,一个梦魇中的海市蜃楼。戈多虽然没有露面,却是成为贯穿全局的中心线索,决定人物命运的首要人物。戈多似乎会来,又老是不来。这亦是一种形式的表达。艺术旨在创造具有愉悦性的形式。形式可以满足我们的美感,而美感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则要求我们具备相应的鉴赏力,即一种对存在于诸形式关系中的整一性或和谐的感知能力,这便是快感。如葛辉这般的艺术家,自然了解人们对形式的审美反应。艺术品能够“打动”我们的说法准确地道出了艺术的特质——情感的表现。一切艺术都是形式关系发展的结果,哪里有形式存在,哪有就有情感的产生。葛辉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形式的愉悦,也是对事物的一种思考和反问,以及他对事物发出的回音。
  葛辉的画在形式上给人一种快感,这种快感更多是审美上的表达和情感上的读取。这是葛辉作品的最大的特点。
  艺术现在是一个不可取消的个人主义的东西。艺术家可以无视外界影响,自得其乐,探索自己心灵深处的奥秘。葛辉的作品画幅都不大,画面毫无遮掩,画中的人物、动物眼睛都是瞪大的直视的,直接面对画外的你我他,似乎能够窥视到人的内心。如《至此等待》中,无垠的黑渊之中,一位肩膀上长着两个翅膀穿着泛黄外衣的男性天使,直直的与你我对视,甚至有点滑稽。这种画面的描画把我们对以往了解的根深蒂固的天使形象给颠覆了,这种颠覆带来一种心理上的落差,给人视觉上的异样。我们心中的天使大都是美丽善良,和蔼可亲,洁白如雪的女性,而艺术家为什么会用变形的方法处理作品呢?从形式上来看,画面边缘的线条,用的是印刷型的硬边切线,这使线条拥有现代的意义,这种有力量有节奏的硬边切线拥有强烈的情感意义,并与我们现今的生活形态具有某种文化上的联系,同样它还具有鲜明的音乐节奏感,因为线的跳动,会使人产生情绪上的波动,硬边切线这种短促的跳动或许可以印证当下我们漂浮的生存状态,因为,现代社会主要是一种物质的欲望,它是促成整个社会变化最直接的原因。男性天使的形象也是葛辉精心设置和安排的,观众看到这种形象几乎都会产生惊诧的神情,这种直白与坦诚,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一种变化。这种变化源于物欲主义的发展,从而使得中国的社会形态、社会情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社会对物质的需求,要远远大于对精神的需求,而这正在形成“改革”后中国社会的情感危机、人性变异、物欲主义泛滥、人心漂浮的社会样式。这种种的社会现象,如同那跳动的硬边切线,它们是浮动的、或有或无的,尽管线的勾画具有很大的穿透力,但它更是一种空洞的形态,一种浮华的社会现象。
  在一件艺术品中,我们诚望看到某种个人因素——期望艺术家具有一颗伟大的心灵,要不,最起码具有一种非凡的感觉,同时,我们还期望他能呈现给我们某些新颖的东西——一种独特的、个人的世界观。葛辉通过对画面人物的加工处理,透露出他独特的、个人的价值观与思考方式。
  在《至此等待》中,裸体的年轻女性被周围巨大黑色块夹杂几片绿叶衬托出来,虽然头部被巨大的红色椭圆球挡住,但依然可以清晰的看到女人的眼睛直视着我们。红色椭圆球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红色一方面具有生命力、热烈、性感、欲望、激情等含义,一方面具有压迫、危险、恐怖、躁动等含义。红色和裸体女性,不禁会让人想到艳情文化,诚然,对女性的描画,旨在刻画今天中国社会生存样式,她代表的不仅仅是今天的中国女性,也是当下整个中国社会的现代性状况,尤其当我们解读,什么是中国现代?什么是中国文化?通过女性或艳情的描画,我们多少会有一种文化上的整体认知。用红色来表述我们的现状,是一种可以令人思考的现象,也是艺术家对颜色的敏感和情有独钟,这也与艺术家一定时期的感知发生联系。
  葛辉三幅作品中的目光虽不尽相同但都隐射着时代下人们的生活状态和刻画了社会的生存样式。所谓“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看到葛辉的作品就想到一句广告词“你再看我,我就把你吃掉”。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