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戈
黄戈,1975年生于天津。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硕士,南京艺术学院中国画论博士,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现为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馆长助理、副研究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工程”培养对象。南开大学文学院东方艺术系兼职硕导。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松风清远-黄戈2013

泉流清音图-黄戈2013

黄戈-松瀑图,2013,四尺对开
静观山水出精神
——黄戈其人其画印象
王廷信
【按语】
王廷信先生现为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等。
我和黄戈结识大约是在七年以前,他跟随凌继尧教授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凌继尧教授为邀请一位韩国教授来东大讲学派他找我。几句话听下来,我就感到这不是一位南方人,再听几句,一些天津的口音就出来了。在南京工作多年,要听到这么流畅的表达其实是很不容易的。迄今为止,黄戈依然是我身边的朋友当中说话最流畅的一位。
天津人的普通话永远都带着天津精神,乐观、热情、爽快,黄戈也不例外。与黄戈结识以来,他的这种特点一直保持得很好。与他一道谈话,总觉得是一种享受。但黄戈也有天津人未有的特点,那就是细腻。这也许与他在南京求学多年有关。他近些年一直在研究傅抱石,现在江苏省国画院任职,并兼任傅抱石纪念馆馆长助理。他对傅抱石的研究就十分仔细,从傅抱石的年表到傅抱石从事教学、绘画创作、理论研究的蛛丝马迹,他都摸得很清楚。如今,他已成长为一位傅抱石研究专家了。在许多情况下,他的细腻不仅体现在学术研究当中。与黄戈谈话也好、一道做事情也好,他都会适时捕捉到你的信息,及时提供帮助。我前一阵子在为南京青奥会创意一把折扇,有一天他和他的夫人金宝敬找我,我说起此事,想找一位工笔画家给折扇创作一幅茉莉花。他迅速给我建议找南京艺术学院的孔六庆教授,并且立即打电话征求孔老师的意见。在他的帮助下,孔六庆教授爽快地答应,并专赴六合写生,创作了一幅精美的工笔画《茉莉花开》。如今,这把印有孔六庆《茉莉花开》的折扇已被青奥组委会定为官方礼品,送给参加青奥会的国外友人。因此,我要在此感谢黄戈。

春水松风,70×140cm,纸本设色,2014年

翠岭松风-2014
黄戈本科在天津美院修国画专业,硕士期间是在南开大学攻读国画专业,博士跟随南京艺术学院周积寅教授攻读美术史论。博士毕业之后,进入东大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师从凌继尧教授从事博士后课题研究。这样的学历结构让我很敏感,因为我在学院负责人事,东南大学特别需要理论与实践兼擅的教师。所以,当年黄戈出站之前,我建议他留在东大工作。但许多情况下,并不能如己所愿。江苏省国画院也要他去工作。他就选择去国画院了。
我很喜爱山水画,中国的山水画有悠久的传统,流传下来的杰作也很丰富。中国人喜爱大自然,不少画家也很自然地描山绘水。尤其是一些文人隐居山林,与山水为伍,所以大量的山水佳作流传于世。游山玩水是中国人的一种习惯。我们从中国现存最早的山水画——隋朝展子虔的《游春图》就不难看出中国文人对山水的态度。中国人很喜欢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排遣郁闷、抒发性情,让自己的生命在欣赏山水的过程中活出价值来。黄戈画山水也与其热爱自然、沉浸山水有关。黄戈经常登山涉水、畅游自然。因此,他也经常借此机会写生创作。十余年来,黄戈积累了不少山水画的创作经验。

黄戈-风日晴和人意好,2014,四尺三开

黄戈-青山秀水-2014
黄戈的山水从总体上以气势见长,而不止于气势。宗炳《画山水序》云:“竖画三寸,当千仞之高;横墨数尺,体百里之远。”山之高远当是山水画的一种境界,人们在尺幅之间领略山高水阔,感受自然之雄威,可以开胸怀、引神思。但黄戈作品中山之高峻挺拔与水之平缓曲折形成一种反差,让人在婉转游目中享受一种平和的态度。这其实也是黄戈面对山水的静观态度。智者乐水,仁者乐山。黄戈之智之仁均从他的态度中看得出来。在黄戈的山水画作品中,山水主体多以云、松、屋来点缀。云起云飞,点染出山之绵延、水之灵动;松之苍劲,点染出山之峻峭、水之妩媚;云松之间隐约的房屋,点染出山水之温情。黄戈的山水多以暖色为调,其作品色彩层次清晰、温馨柔和,能够唤起人热爱生活、亲近自然的渴望。
山水美,山水画更美。这是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价值所在。黄戈用自己的态度画出了山水活的精神。我很喜欢。

黄戈-山行图,2014,四尺三开

黄戈-流水清音,2014,四尺三开
文以养画·心师造化——简评黄戈的山水画
周积寅
【按语】
周积寅先生现为南京艺术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3年被中国美协授予“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称号等。
时间过得真快,弟子黄戈师从我研究中国画论有10年的时间了。记得当年他负笈求学到南京,专程报考我的中国画论方向的博士生,我见他虽然治学尚显稚嫩,但看出他真诚的求学态度、良好的艺术悟性和扎实的绘画功底,所以我认为这个年轻人孺子可教,值得栽培,便收为学生。攻读博士的三年,他靠着勤勉和天资取得不错的成绩,我又推荐他到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凌继尧教授门下继续博士后研究。毕业后他被江苏省国画院录用,现为画院下属部门傅抱石纪念馆的馆长助理。在南京近五年的学术锤炼使得黄戈从一个懵懂的学生成长为中国画研究的青年学者,而他早年先后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中国画专业硕士,具有相当程度的实践基础,我是非常喜爱和欣赏他这样的学历背景和知识结构的。因为中国画研究要能感同身受、知行合一,不作空泛浮夸之谈,需要研究者具备感性经验和理性把握的双重能力,并且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的贯通和交互,历史上的中国画大师无不如此,而这也是我们俞剑华学派最鲜明的学术主张。所以本门弟子很多都是能书善画的学者或者深通画理的画家,黄戈即为其中之一。作为导师,我为他能有这样的追求和进步深感欣慰。

黄戈-肃飒,2012

烟树重重水乱流-2014
在学术研究方面,黄戈勤勉踏实,谦逊好学,故成绩斐然;在中国画创作方面,他广采博闻,敏思笃行,有自己的追求和见地,我深为鼓励和支持。而据我所知,黄戈在硕士阶段专工山水,其导师为当今山水画名家陈玉圃先生,所以他画画起点高、方向正、路子宽是很有渊源的。到了南京以后,他通过研读古代画论对先贤的精妙阐发和经验总结对中国画传统与发展有了更加清晰地认识、深刻的理解。尽管近年来因读书占去他大半时间,提笔作画很少,但从近期黄戈山水画作中我看出他对传统笔墨的把握和运用能力又精进不少,特别是对笔墨韵味的追求逐步在其画中显现出来,这是他在以前的创作中较少注意的问题。

黄戈-梦忆黔东南,纸本设色,六尺整纸,2014

黄戈--苗家有好景,纸本设色,六尺整纸,2014

黄戈-泉香树梢风,2014,四尺整纸
黄戈的山水画起步于北方山水传统,所以他以前善画雄奇秀美的太行山、吕梁山等地,他的画中笔墨方硬劲健、骨力强悍,咫尺之内有千仞之高、万里之势的气魄。到南方之后,他的画中多了些内敛含蓄的气息,笔墨更加洒脱率性,少了些刻露板滞。我观近期黄戈的山水画常作满构图:林木葱茏,山势崔嵬,云气弥漫其间,集壮美与优美于一境,有北方雄浑静穆而不嚣张,兼南方清丽婉约而不矫饰之感。我以为他的山水取资古法,不远近人,上追李唐之苍劲、王蒙之绵密、石溪之浑厚,下探黄宾虹之老辣、贺天健之高华、吴湖帆之蕴藉,气象清新自然而笔墨质朴内敛,巧思妙构又无雕琢痕迹,取势求质,纵情笔墨,使人置于山水之景而又放情丹青之外。除了研习传统,黄戈还时常徜徉在高山绿水间蒙养生活、陶铸性情。2008年我曾携弟子到河南太行山写生,黄戈也一同随行。我见他的写生不同一般对景描摹,而是多以笔墨符号记录自己的感受,由此我在想:山水写生,写的是生鲜活色的自然美景;亦非写生,乃是读书养气,养得胸中宽快,盘礴睥睨,不觉见之于笔下。所以我很赞成黄戈所选的山水画研修之路:传统、生活、修养的结合。在此基础上今后他若再逐步锤炼、强化自我风格,不断创作出富有时代精神的新山水,必然会佳期可待,我更期待他在学术与艺术上走向成熟,取得丰硕的成果。

黄戈-闲云朝夕来,2014,四尺整纸

快意生平有此观-黄戈2014.9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