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一个说不清道不明的过于物欲化的时代氛围中,每个人呈现出的身心压力和精神迷茫显而易见。宋庄,也是当今艺术界一个欲望与挑战、平庸与自由、躁动与平静、幻想与幻灭等边缘化后五味杂存的浓缩体。
2、“自由只存在于束缚之中,没有堤岸,哪来江河”(金斯伯格),现实中的“自由”都会有一个“度”。 而“绝对自由”作为一种“内蕴”创作精神,确实具有一种松绑与激发生命自身存在与醒悟的“驱动力”,实质上只体现于一些艺术家精神世界的某种领悟之中。
3、人的沉沦和异化源自于精神的迷失,其根源是人类无休止的欲望所致,人性的贪婪在这个物欲盛行的年代已披露无遗,不知这到底是人性的悲哀还是社会的悲哀?
4、人生有一个自己愿终生为之努力的方向与目标,就会常常有一份自足与充实。或许目标最终不会实现或不会完全实现,但努力的价值在过程之中。
5、孤独是人性的本质之一,任何人都无法拒绝。当你走向孤独的负面,那就是寂寞,会真切感受到落寂之苦。当你直面孤独,拥抱孤独,就会享受独孤之乐。对于智者来说,孤独是一种境界,是生命体一种完整、自足、清寂的圆融状态。孤独中才会寻觅到一种真实的自我,我思故我在!
6、独孤求败成往事,半生风雨笑磋砣,知音难觅也无撼,回首镜中白了头。
7、市场化与意识形态的双重牵制,使今天主流艺术更加空间狭窄,信念僵化。多年来形成的一种集体意识钳制的功利性与世俗经验为主的审美导向,割舍了当下鲜活的个性与自由的审美体验,走进艺术成为技术、不断自我重复与整体循环性重复的一统天下。
8、当下水墨画倡导的诗性的审美与抒情方式,不论是张力的呈现还是内敛的韵律,不论其形式如何不同,排斥的是功利性与世俗经验的审美体验。当代人与这个鲜活世界融为一体的关联及独特的个性化阐释,成为艺术生存方式的自救之路。
9、怀着梦想却无法拒绝平庸,这就是我们的真实。
10、沉闷中产生的虚无可使自己超凡脱俗,默然无语的自信可使自己毫不做作而质朴率真。艺术本质上无古无今,无东无西,艺术是人类自身虚幻的影,艺术的人,人的艺术。
11、艺术上的综合、模糊及新的“偶然性”,常常会使画家将过程中的激情导入理性的思绪之中,同时在潜意识的潜流中,也会常常发出对生命自身的思考、追问与质疑。
12、形式与语言是难以穷尽的。真正的艺术,是会有力量改变观赏者的审美评判标准,在提升作者自身创造力的同时,也会提升观赏者的审美格调与情趣,激发人们丰富的想象力空间。
13、生命的任何存在方式,都是人生的一种“度过”与“活法”。面对无奈,艺术家一种适时而生的“无所谓”,倒会常常消解人生的许多纠结与烦恼,“无所谓”本身就成了生命存在的一种自然形态。
14、发现与探索的过程,也是艺术家展现生命意志与物化内在本质力量的过程。真正的艺术家总感到艺术中无法消解的是一种内在人格的支撑力,最终的完美似乎来自于冥冥中的“超然之力”。
15、“自知性癖难偕俗,且喜身闲不属人”,晚清大家何绍基这两句诗,无疑是对自己的一种揶揄。但将这两句诗对照今日少数自由人,几乎活脱脱勾画出那些不合群的清高、孤傲、愤世嫉俗的现代艺术家形像。
16、胡涂的活着,勤奋的画着,执著的走着,如同天边那朵云,自由自在飘浮。
17、不要问我从哪里来,青山有约,人在途中。
18、我要走很长很长的路,累了就歇,困了就睡,饿了就吃,那是一条走不到头的路,然后死去。
19、人生的意义是“活着”,生命体验的价值与意义在“过程”与“当下”,人生的终极是无意义,上帝赋予每个生灵最平等公正的归宿。
20、世态炎凉、众生百态。而在人之为人的生命特征中,有最闪光的两点,那就是正直与慈悲,艺术家要做的首先应该是和平与人道主义者。
21、在急切的功利与躁动的心境中完成的作品,会屏蔽画家内在的悟性与灵动,同时也会让观者一颗平静的心变得厌烦与不安。艺术本质上总爱与鄙俗较劲,如英国思想家罗斯金所说:“艺术的基础存在于道德的人格”。
22、唯真不唯美、唯意不唯形。状态中的“真、拙、怪、丑”达至“韵格”,也是心态松弛、真情流动的一种“化境”。 老子言: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23、人的精神本质即是自由,艺术作为一种精神传载,体现出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多种需求、选择与价值观的认可。而艺术创造类同一种生存方式,本质上的自由与自主性,注定艺术在宽松的历史背景下的多元性、开放性、宽容性。
24、技艺在艺术中是重要的,但过分强调就会使艺术自我“窒息”而徒存手艺性外壳,从而丢失人文精神的高度。因为任何时候,精神的制高点及隽永灵悟的“原创”与“激情”尤为重要。有时一种不要技巧的“技巧”是一种“大化”之境。
25、艺术家选择来北京发展,这一点似乎也重要也不重要,因人而异。林子大,什么鸟都有,有些艺术家来北京,就是为了能听到各种悦耳的鸟鸣之声。至于名气,北京有名的艺术家不少,但有名的不一定都是画得好的,优秀的艺术家也不一定都在北京。
26、人类精神与信息的“共浴”,注定没有“纯粹”的中国画。
27、当代社会从物质到精神有别于任何历史时段,整个世界近半个世纪的变化与发展,其速率与强度令人吃惊。而在艺术上必然会有一部分艺术家,表达与传送这种历史真实的精神属性与本真的生命体验。当代艺术则意味着当代精神与生命体验的一种“真实”。
28、艺术不是为“变”而变,而是顺应内心真实的感觉、激情及理性的思考“自然生发”,过程中的“精神导向”与潜意识中的“混沌趣向”,可以“体悟”难以言表。真正的艺术家总是与尘世“浮华”保持距离,不松懈“向前走”的意志 。
29、今日画坛尤其当代艺术,不看好风格主义。当一种面貌与风格达到饱和依然多年持续,也是一种重复与自我抄袭。不断否定自己及努力向前拓展,是当代艺术家的一种自觉行为。
30、艺术是梦想、幻想、理想的温床,它应该承载的是人类崇高的精神与情感。
31、诗意的生存状态注定艺术创意空间最本源的自然、纯粹与激情的呈现,天然而无需雕琢。
32、需要寻找与回到艺术中的原点:或原始的冲动与野性,或禅意中的散淡与超然。两种状态及或热或冷的激情与韵致都是无法刻意而求的。过程中的“写”与“意”是中国艺术内涵中的重要法门。
33、所谓“成功”,是人“能量”发挥的产物。有的画家名气大作品令人失望,主要是人际交往“能量”达标,作品“能量”就无力顾及,两方面达到平衡的不是太多。想到都是“能量”的付出,也就觉得一切都是正常了。历史当然不会以此为准。
34、为什么一分钟前还在地狱遭受焦虑、失望、悲哀之苦, 一分钟后却来到天堂?原来是他找到“想开了”这把即刻能打开天堂之门的钥匙。
35、利益是维系人们行为最强有力的粘合剂,艺术界及整个社会都是如此。事无巨细,人性中这一无法逾越的最大特点,融入在漫长而丰富复杂的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之中。
36、谎言能够颠覆事实,是因为迎合了人性中嗜好误传的某些陋习,从而制造许多以讹传讹的萨特所言“他人即地狱”的精神苦难。唯有智者才会认识到崇德扬善,为他人着想,就是铺就自己人生成功之路的真谛。
37、人生最根本的乐趣,是追求一种精神的价值与享受。所谓艺术,不论对作者或观者,功能仅此而已。
38、艺术这条道,没有成功也没有失败。关健是你的坚持,在坚韧中体现出的人格力量,以及逃脱与颠覆传统形式的束缚与捆绑,持之以恒的探究、发现与拓展艺术中未知因素的勇气。
39、不要醉心于活着时的“名气”,看看现实中的一些所谓“名家”,感觉到当下的“名气”,有时就是人忽悠人的“江湖把戏”。死后经过岁月的筛选而留存的亮点,才会具有一种恒久的价值.
40、搞艺术有不同的三种:当奴才、当叛徒、当主人。一成不变照抄古人、今人、名人的是奴才; 想突破樊篱,另辟蹊径的是叛徒; 经过艰苦努力自出机杼,成一家之体,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是主人。
41、刻骨铭心的孤独源自灵魂深处“无爱”及“无被爱”的寂寞。
42、“世间大多名利场,人间尽是利己事”。此乃人性使然,基督教中称“原罪”,佛教中叫“业障”,由此也构成了形形色色的大千世界。或许一丝淡淡的禅意, 倒象一股清泉,或多或少能够荡涤人心中的那点污垢,平息一些“心魔”欲火。
43、过眼烟云人生事,成败皆在一笑中。
44、人生万象的归宿是“消解”。佛教“轮回说”中为“消解”指出了一条“向死而生”自我慰藉的虚幻之路,而有关生死的悖论却永远困扰着人类自身。
45、人类社会群体在这个星球上当下飙出的一切,是如此令人瞠目结舌,如此丰富多彩,如此与传统有别。艺术如影随行,必然会有一部分人在精神层面作出相应的诉求,这就是当代艺术。
46、与体制相悖、精神流浪及被边缘化的当代艺术家,他们对主流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及批判反思的人生态度等,对社会和精神领域的暗流有一种监视与披露的良性功能,也是民主的文明社会存在的正常现象。由此也可体悟到“和而不同”的真正涵义。
47 完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不完美的完美才是真实的人生,艺术亦复如是。大繁若简,大成若缺,大智若愚亦同此理。人生完美的常态是随境而生,随心而变,绝对的完美是痴人寻梦。
48、一批批来宋庄的人,是他们成就了宋庄,宋庄也成就了他们。画家们候鸟般往返栖息,惠及了一方水土,造就出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大的一个画家群聚区。
49、大爱无疆,,人的一生是爱的一生。各种不同的爱中,“护犊之情”是人类最无私最本真的爱。“爱”是人生命躯动力永不枯竭的源泉。
50、一生一世,永远难忘的是母亲的爱。
51、人世间熙熙攘攘,皆是为利而来为利而去。达官显贵,名人雅士,大都迷失在自我困顿的名利场中,到头来也是空空。终了如《红楼梦》中那句话:“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杭法基 2014年12月初于宋庄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