蒯连会油画作品欣赏

蒯连会油画作品欣赏

蒯连会油画作品欣赏

日期:2014-11-19 13:18:15 来源:五艺在线

名家 >蒯连会油画作品欣赏

  蒯连会, 2004年于南京艺术学院获得油画专业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2009年于南京艺术学院获得文学博士学位。2010年作为特殊人才引进工作于江苏省美术馆。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杭州),第十一届全国美展(北京),第四届全国青年美展(北京),“可见之诗”第二届中国油画写生展(北京),“油画艺术与当代社会”中国油画展(北京),中.意.埃艺术家地中海联合展(意大利),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山东),中国当代优秀中青年艺术家赴美艺术展(美国),2009俄中文化交流展(俄罗斯),“闳约深美”南京艺术学院百年师生作品展(北京) 等。

 

 

  并获得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铜奖,第十届全国美展江苏省展优秀奖,第五届、第八届江苏省油画展优秀奖,江苏首届新人新作展优秀奖,纪念“讲话”5.23’江苏省美术作品展览银奖、全国美术作品展览优秀奖等等奖项。

 

  名家点评:
  就绘画而言,尤其是油画,真正意义上并不以技术来决定高下。因此,在艺术的批评语汇中“眼高手低”是一个非常褒义的评价。“手低”是技术层面上的一个判断,“眼高”则是一个关于艺术家悟性、眼光和学养等上升至精神层面上的问题,青年油画家蒯连会即是。经过严格学院主义训练的她在油画的技术上早就有了较为成熟的表现,她在艺术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对“眼高”境界的追求。鉴于她“手低”的不俗起点,她的“眼高”势必就有着更高的要求。值得一提的是,这样的过程对于蒯连会而言是一种持久的自觉,她并不急于给自己的绘画确立某种永久的图式或风格,这一点体现了她作为画家的一种成熟和远见。
  确实,图式或风格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艺术家成就的标志,也是制约艺术家发展的樊篱。

 

  ——刘伟冬 2007于南艺黄瓜园

  蒯连会画面中的叙事结构不再按照惯有的“写实方式”去处理,同时,画面的绘制语言也变得更为轻松,率意的笔触充斥着作品的各个角落。游离不定的视觉符号再现了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状态与现实反应,而偏向于表现的绘制处理手法使得这一日常变化更为情感化、片段化、诗意化、哲理化。
  同样,她以特有的敏感,截取现实之中不断变迁的现实语境之显现,这种视觉方式的变迁意味着新的视觉形象和视觉问题的产生,然而在新的视觉问题的背后则是她关于人的存在与现实流变的思考。

  ——崔灿灿 2011于南京  

 

  经历了长期的学院派训练,蒯连会有着非常扎实的写实技巧。即使是很具象的描绘,蒯连会也不加掩饰地流露出她对笔触的迷恋,她对光影的简化,对背景的忽视,来源于印象派和后印象绘画美学的直接继承。但是,“流水”系列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因素,她的表达不再是十足的“西洋味”,中国画的韵味悄然融入了蒯连会的笔触之中。其实,印象派画家通过笔触展现时间的流动,与中国绘画特定的材料、技法形成的语言相契合,因此,很多中国的画家对此有着与生俱来的敏感性和理解力。蒯连会觉得,油画材料限制了她表达酣畅淋漓的感觉,所以很自然地开始在画纸画布上尝试丙烯、水墨等多种材料,感受各种材料在不同媒介上的流动性与阻力,寻找不同的肌理与质感;在画笔对画布(画纸)的触摸过程中——犹如一位技巧娴熟的钢琴家触碰琴键——体验情绪的变化,节奏的律动和时间的张力。她仿佛以此方式验证着“吾思”与“吾在”的辩证,让思想的触觉越来越精致化。

  ——黄治成 2014于关山月美术馆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