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魅影》:肖丰个人的精神魅影——《艺术在线》39期“封面艺术家”肖丰

《中国魅影》:肖丰个人的精神魅影——《艺术在线》39期“封面艺术家”肖丰

《中国魅影》:肖丰个人的精神魅影——《艺术在线》39期“封面艺术家”肖丰

日期:2014-09-01 17:41:02 来源:

名家 >《中国魅影》:肖丰个人的精神魅影——《艺术在线》39期“封面艺术家”肖丰

文/任建军

(美术批评学者,文学硕士,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


    从《中国光影》到《中国魅影》的转变,肖丰的艺术创作已然完成了图像叙事的转向,《中国魅影》俨然是肖丰自我的精神世界。肖丰以绘画的语言,孜孜不倦地描绘和解释他眼中的世界,把自己的生活状态、生活体验以及对文化、对艺术、对历史传承与现实情境的观察和理解,投射到作品之中,编织成为极其复杂的感官体验与观念表达的多维网络。

 

    《中国魅影》系列,亦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艺术表达方式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关注。如《中国魅影》系列中,“中国光影”与“桂子山魅影”形成对照,形成一种新的“虚与实”、“形而上下”的关系。“光影”在近十年的适度演化中,始终保持了一虚一实的“光影”组合,直至《中国魅影》系列出现。《中国魅影》的观看模式可理解为《中国光影》中的实形(白或黑色块)被“桂子山魅影”所替代。在肖丰作品的视觉经验中,习惯保持一种“二元相对”的思维模式:虚与实、阴与阳、丰富与极简、符号与形象、情感与观念、传统与现实、延绵与转向等等,这是一种古老的东方思维结构类型,他的作品——作为思想的例证,总是呈现出浓郁的东方智慧。

 

    从绘画语言的角度来看,《中国魅影》系列还体现出肖丰对中国传统艺术与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独特理解。如“桂子山魅影”呈现出形、色、势、笔法和机理极其丰富的视觉效果,其中,假山石作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造景元素,笔法“斧劈刀削”,类似中国北宋北派山水画,以油画的材料表现出宋人山水画意境,又赋予作品一种新的“中国方式”的表达经验。肖丰不厌其烦地用毛笔一片一片描绘植物茎叶,呈现出东方绘画的禅宗意味和中国水墨绘画的经验。

 

    《中国魅影》系列作品把肖丰多年来关注的文化寻源、生活表象、社会情境、文化隐喻、意象表达等艺术情结串联起来,营造出现实的物质性与精神性既关联又冲突的场景,呈现出有关艺术的“真情实感”的混沌状态。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