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期《艺术在线》“杏坛画家”——李楠

38期《艺术在线》“杏坛画家”——李楠

38期《艺术在线》“杏坛画家”——李楠

日期:2014-08-01 15:57:26 来源:

美术 >38期《艺术在线》“杏坛画家”——李楠

 

    李楠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61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毕业于山东艺术学院美术专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曾从事美术设计10年。曾任《山东画报》《大众日报》摄影记者近20年,其作品在美国《时代周刊》、德国《莱卡世界》杂志、荷兰《 M 》、意大利《GRAZIA》发表。
    获奖:
    1996年获笫39届世界新闻摄影(WPP)比赛金牌
    1996年获96' SSF世界体育摄影大奖赛特别奖(日本);
    中国摄影艺术最高个人成就奖——金像奖
    1997年获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笫24届黑白双年展惟一个人金奖
    1998年被评为中国德艺双馨优秀摄影家
    1998~2000年三次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贡献奖”国际摄影比赛一等奖2000年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英国BBC、凤凰卫视播出人物专访。
    2002年获冰心摄影文学奖
    2005年获BASF(德国)创意大赛“青年艺术家大奖”
    2008年获美国PPA世界杰出职业摄影师奖;
    首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一等奖
    2009年入选山东省高层次人才库 
    展览:
    2005年北京798百年印象画廓举办个人作品展览
    2001、2004、2005、2006、2007平遥国际摄影节、连州国际摄影节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览
    2007年作品参加广州国际摄影双年展
    2010年由美国国家展览基金会(FEP)主办的全球范围的10个美术馆展览;
    北京今日美术馆“中国,一个国家的肖像”展览
    2011年、2012年参加两届济南禾和美术馆“杏坛油画新作展”
    2012年参加韩国首尔“自然·人间”中韩当代美术展;
    参加巴黎 ART ELYSEES 艺术博览会
    2013年参加法国“LA CHINE A’PARIS ART IN PROGRESS”当代艺术展;
    法国巴黎David Guiraud画廓举办个人摄影作品展览
    2014年参加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迷途——中、法当代艺术展”。
    出版:
    《李楠报道摄影》《中国摄影家-李楠》《绝世金莲》《中国最后一代小脚女人》,中国高等院校摄影专业教材《新闻报道摄影》
    收藏:
    北京百年印象画廓、北京See+画廓、法国David Guiraud画廓代理的百余幅作品被国内外机构和个人收藏;广东美术馆收藏作品6幅;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收藏作品2幅;美国私人收藏作品22幅;北京保利2007春季拍卖会成交28幅;华辰2006、2009拍卖会成交2幅;嘉德2007春季、秋季拍卖会成交2幅。
    李楠之艺舟双楫

     文/申林

    晚清书法大家包世臣曾著《艺舟双楫》篇,言作文、作书,为艺海泛舟之双楫。近世“戊戌变法”者康有为又著《广艺舟双楫》,“扬碑抑贴”力主革新。李楠君艺海泛舟,其手中亦执双楫:一摄影,一绘画。
    现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的李楠,是我仰慕与敬重的兄长。在朋友眼里,他气度儒雅,谦和敦厚,颇具文人之风。他又是一位对中西方现代及当代艺术敏感而痴迷的人,笑谈间才思敏捷,时有惊人之语。我曾诧异,一旦遇到摄影界人士,都会提起李楠的名字。也惊闻讹传,说他在摄影上怀有“无机而摄”之绝技。然而,我所真正交往和熟悉的,却是作为杏坛美术群体成员、油画家的李楠。
    一次席间酒酣,李楠君随口相托,要我为他的绘画近作著文。惊惶之余,我调侃道:“要我写,兄的一世英名,可要毁于一旦啦。”不想,李楠君却是认真的,第二天便将他的系统资料发给了我。阅罢资料,我惊愕了。原来我并不真正认识李楠,对于我,他竟是个“谜”。 我掩卷慨叹:伟大竟是寓于平凡,高人原本近在身边。
    现摘录几段,以证其说:李楠:中国首位国际摄影最高奖“荷赛(WPP)”金奖获得者。并获中国摄影艺术最高个人成就奖——金像奖;国际摄影艺术联合会(FIAP)黑白双年展金奖;BASF(德国)创意摄影大赛“青年艺术家大奖” ;三次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人类贡献奖”摄影一等奖;冰心摄影文学奖;中国文明经典、杰出摄影家奖;山东省泰山文艺奖金奖……。摄影作品在美国《时代周刊》、德国《莱卡世界》、《中国摄影》等国内外最高学术期刊上发表。并在保利、华辰、嘉德、法国巴黎David Guiraud等国内外著名拍卖公司屡屡拍卖成交。中央电视台《东方之子》栏目、英国BBC、凤凰卫视、北京卫视等均做人物专访播出。
    冯骥才先生在阅罢其报道摄影系列《盲孩子》《中国最后一代小脚女人》《练杂技的孩子》《福利院的孩子》后,曾两度撰文评价:“如果不是李楠的引导,我们怎么可能深入到这样一种艰辛的人生……作者那独异的风格和观察方式,那来自生活深处的冲击力,那一针见血的文化洞察,特别是那浓重的、冷峻的、静穆的、忧郁的气息,即使对于他的同行们也是一个不解的谜……李楠的世界充满了动人心魄的震撼的力量!”作为杏坛画家的李楠,摄影的桂冠几乎都让他摘取了。
    摄影发明伊始,其表现多借用绘画样式,进而绘画与摄影互相渗透、齐头并进。后来绘画的功能逐渐被摄影所取代。今天,迅猛发展的数字影像技术几乎将画家的自信与荣耀摧残殆尽。画家们人手一部相机,用摄影获取素材,在电脑上进行制作,其视觉经验与图示多来自影像技术。中国当代绘画史,似乎成了对影象的改良史。即使画家们还无法坦诚面对,即使在依赖的同时又想摆脱它,可又为摆脱不掉而苦恼。
    其实,艺术门类之间,艺术与科学之间,原本就是孪生姊妹间相依为命的关系。正如古希腊雕塑家钻研解剖,文艺复兴画家探索透视,荷兰画家利用暗箱……一如现代人有效地利用影像。事实上,摄影技术极大地帮助了画家,当今绘画离不开它,它已成为画家眼中的“第二自然”。
    天才,总是最先嗅到一个新时代即将到来的气息,他能洞察到什么即将破土而出、势不可当,必将茂盛,终将为那个时代代言。一个智慧的大脑,加上“善假于物”的双手,用什么媒介去表达似乎并没有那么重要。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曾说:“给我一桶泥浆,我也能画出美丽的人体。”李楠君的绘画在这点上,可谓占尽先机。从这里出发,我们便不难参透李楠君的“双楫之谜”。他以纪实摄影家对社会的敏感、对时代的思辨,以画家对形象的深刻洞察,对形式的睿智把握,运用他从小练就的绘画功力,创作出一批我称之为“当代影像学绘画样式”的系列作品。
    油画《小脚老奶逛故宫》《三寸金莲》,大胆摒弃了“色彩”与笔触,将自我隐匿起来,只推出形象:置于故宫背景下的小脚老太,畸形弯曲的双足特写、撕裂的黑纸、乌云、飞机……犹如启示录,昭示了:岁月是对“新”的否定。有一种力量会将一切变旧变老,最终消亡而归于大地黄土。而另一种力量又会使生命更生、鲜活,繁茂起来。过去的终成记忆,未来的尚不可知,人生真正能占有的时空只有一闪。绘画则借“现在”之隙将“过去”、“未来”串连起来,将精神与情感物化并凝结成化石。《梦》亦真亦幻,在黑暗的懵懂中,表现了一个无性别、无身份,无特定环境的打哈欠的“人”的头。他是超时空的,是人类另一个非认知、非逻辑的世界,是对“现实意义”的否定,却又是个体生命的真切体验。这是一个寓言,一个注脚,一个结论。或许,这些绘画的真正价值不在当下,因为,它们等待着升华,必然的升华。
    写意,是一种境界,也是定义文人画的品赞之词。始料未及的是,来自西方的油画竟在这里找到了同中国民族文化、国人气质修为联姻的机缘,这一结合,将当代中国油画之品相演绎的五彩缤纷。“写意油画”已成为当今中国油画的“国际品牌”。作为崇尚自然、情感如炙,且奢书如命、又车辙马迹半天下的李楠君,“写意油画”也铸就了他“艺舟双楫”的又一支点,这表现在他风景油画作品系列中。
    我曾有幸目睹他画《海边老船》《荣城写生》的过程:在炎炎烈日下,寻一处阴凉,沐浴海风,应目会心,一挥而就。后来,朋友们竟戏称这两幅写生为“海盗船”与“海市蜃楼”。今天看来,这般演绎不是没道理。李楠君虽然深知,观众并不总喜欢被震撼,被赤裸裸的“真实”与深刻刺痛的体验。他们更多需要的似乎是轻松、愉悦、慰藉,甚或是肤浅的幸福感。然而,画不由人。李楠君那根深蒂固的深层思索与忧虑,悲天悯人的良知、正义与人性的关注在不觉中会悄悄走进他的画中。于是,象征与内涵给明媚的风景平添了些许的酸楚与厚重。这一特点也表现在他的《青岛老房子》《瑶里老街》等作品中。
    毕加索曾说“绘画因传奇而存在。”是啊,在“奇”这个点上,成就了许多天才,在“极”与“极”之间也埋没了许多人。李楠君时而靠直觉取景,时而又迷失在梦境中。他似乎总能聆听到上帝的声音:人类永远遵从“最原始的命题”展开生物活动。发展与进化,只不过是对这些“命题”新的诠释,或衍生出来的新的变种。人类的终极目的并没有,也不会改变。任何有价值的创造,不论其表面如何变幻,定会包含这个“核”,创造也将因此而不朽。“隐喻”,在这里便成了一种吸引、一种魅力、一种内美。他将视觉现象或视觉理解用某种观念串联起来,再运用写意的语言进行改变或重组,李楠君风景油画的不同凡响之处便在于此。我们权且称这一风格为绘画的“观念写意” 不知可否?
    写罢千言,抚躬自省,笔拙学潜,难成文章。唯恐秽翰墨于金简,标瓦砾于珠林,善不足称,而有负李楠君之托。惶恐之际,唯有诚祝李楠君:凭摄影、绘画之双楫,笑傲艺海,中流击水、浪遏飞舟,驶向成功的彼岸。

2014年6月于泉城千佛山荫

    作品赏析:

《海边老船》 李楠(65×80)

《青岛老房子》李楠(100×80)

《荣成写生》李楠(65×81)

《婺源古桥》 李楠(65×81)

《婺源写生》 李楠(65×81)

《瑶里写生》 李楠(65×81)

《右玉古长城》李楠(100×80)

《右玉街口》李楠(100×80)

《梦》李楠(50×50)

《三寸金莲》李楠(50×50)

《小脚老奶逛故宫》 李楠(100cm×100cm)

《秋意》李楠(65×81)

《瑶里老街》 李楠(65×81)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