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戴蟾作品欣赏

李戴蟾作品欣赏

李戴蟾作品欣赏

日期:2014-07-14 17:22:15 来源:

名家 >李戴蟾作品欣赏

    李戴蟾,苏州人,自幼好文、浸淫笔墨丹青,深得吴地文化滋养及“明四家”、“吴门画派”画风影响。早年求学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曾研习于中央美术学院及北京画院王明明工作室。
    在京学习期间,与名师道友切磋交流;遍走名山大川,与山水对话;驻足各大美术馆、博物馆,在东西方文化的汇合中摄取灵感与营养。画风轻松洒脱、灵动飘逸,具典雅的文人画情趣。曾多次参加国内外画展(《建国六十周年美术作品展》、《西泠印社书画大赛入展作品》、《建军八十周年美术作品展》、《加拿大文化交流展》、《2009中韩美术交流展》等等)并出版有个人画集《李戴蟾山水花卉》。
    2009年6月起在山东省美术馆成功举办个人山水花卉画展,2010年11月在苏州图书馆成功举办个人山水花鸟画展,
    2011年6月又相继在济南美术馆、11月在苏州龙宝斋举办个人山水花卉小品展,
    2012年5月在泰州举办个人山水花卉作品展,
    2012年7月在北京新华社书画院举办《逸风问石——李戴蟾中国画山水花卉展》,《书画频道》、《中国文化报》、《中国文物报》、人民网、新浪网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社会反响热烈。
    2012年6月,作品随神舟九号遨游太空;
    2013年6月在扬州美术馆举办《浩然风——李戴蟾中国画展》,
    2014年7月将在常州淹城博物馆举办《李戴蟾中国画山水花卉画展》。

    评论文章:

戴蟾兄的“心印”

    方闻把自己研究中国画的著作定名为《心印》。盖高境界之国画是心画,不可以皮相论之。戴蟾兄作画不为物囿,不受形拘,妙将入神,灵则通圣,亦可当“心印”之谓。
    海宁王国维论为学有三个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其实,作画亦有三个层次:师古人——师造化——师吾心。
    古人者,传统之谓也。中国画最讲究传统,习学者必须必须法乳宋元,把已有的程式谙熟于心,之后,才能外师造化,即“从古人入,从造化出”。与古为徒不仅是习学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更是山阴道上的一次攀爬。在目不暇接之际,在移步换景之时,画者的身心得以历练,层次得以提升。试问:不经过这样的攀爬,又遑论与古人神会而迹遇?
    对传统,戴蟾兄沉之弥久,爱之弥深,相看两不厌,惺惺惜惺惺。故能以古人之笔墨,抒胸中之块垒。自出机杼,独写“心印”。而这“心印”又有几大特点,令人侧目。
    其一,书法用笔。以笔勾取是高境界国画必备的素质。董其昌云:“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不尔,纵俨然及格,已落画师魔界,不复可救药矣。”王学浩亦云:“字要写不要描,画亦如之,一入描画,便为俗工矣。”则知一“写”字高下立判,境界顿出。
    戴蟾兄书印俱佳,书法得一“净”字,与弘一颇多神似。故其作画亦于此中获益。然窃以为书法用笔亦有境界高下之分。低者拘泥于形貌,斟酌于点画,笔不敢妄下,故于胸臆有亏。高者则驾奴自如,随心所欲,故不失赤子之心。戴蟾兄之作近于后者。盖其沉溺于斯道既久,熟谙笔情墨性,故能遗去机巧,摈落筌蹄。
    其二,戏剧构图。文似看山不喜平,画亦如之。故有“布置之法,势如勾股”之说。戴蟾兄为人率性,作画也不喜四平八稳。体现在构图上就是从心所欲,跌宕有致。他画画,常将重心集中于画幅的一角半边,这一角半边犹如戏剧中的舞台,生旦净末丑可以尽情地表演宣泄,而空白处则留给观者去品咂回味。
    戴蟾兄还注重诗书画印的有机结合。昔人有《两凑集》,文不够,画来凑;画不够,文来凑。戴蟾兄则诗书画印互成倚角,相得益彰,因此,愈显高明,更见功力。
    其三,诗词意境。诗画是姊妹艺术,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南宗画祖王摩诘不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吗?姜绍书写了一部画史,书名不就叫《无声诗史》吗?董其昌不是有“写真不妄传诗史”的题画诗吗?故诗词意境本为国画的优良传统之一。只是文化几经浩劫,能诗的画家已凤毛麟角,诗画的优秀传统也承接乏人。读戴蟾兄的画,我常有莫名的感动,因为我看到他正努力为断裂的文化链条打造缺失的一环。希望这一环能够熠熠生辉。如此,则古法传灯,可以无忧矣!
    其四,南宗气象。自董其昌倡“南北宗论”以来,国画与禅宗的因缘日渐明晰。优秀的画家不仅要有积劫苦修的定力,更要有一超直入的悟性。戴蟾兄是否有此等定力与悟性,我不得而知。不过他的画作笔墨空灵,设色淡雅,不待丹绿自彩,不待铅粉而白,不拘程式,任性而发,有较为明显的南宗气象。
    曹丕曰:“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身名自传于后。”真戴蟾兄之谓也。
    作品欣赏:

清奇古怪 145x375cm

霜湿秋衣  75x175cm

人闲自足28.5x60cm

洞天图 27.2x24.3cm

抚琴图  27.2x24.3cm

会心不远  34x36cm

玲珑玉  27.2x24.3cm

没骨山水  27.2x24.3cm

千丈层云   93x83cm

高山流水140x70cm

           

寂鑑天池 104x23cm         看松指柏 104x23cm

 

空濛山色140x70cm

山水琴音  104x23cm

松谷瀑声140x70cm

     

太湖石四条屏   360x70cmx4

熏风茶语 104x23cm

园林150x90cm

云泉梵音140x70cm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