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与家园孕育的甘泉---王水清作品解析(三)

心灵与家园孕育的甘泉---王水清作品解析(三)

心灵与家园孕育的甘泉---王水清作品解析(三)

日期:2014-07-14 10:36:02 来源:湖南油画网

名家 >心灵与家园孕育的甘泉---王水清作品解析(三)

文/刘剑桦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王水清的油画非同凡响地影响着湘潭一大批人,试图以他的油画立标为照,从中借取优长。这,一方面源于水清在油画技艺上的超迈,另一方面也源于他笃定的创作态度。也许,正是这种不可动摇的坚持,他才成功地把个人的创作引向了一个独在却影响广远的位置。就像此时,也许在一个星辰旋转的夜色深深处的某盏灯下,他的作品正被一双手轻轻地打开……
    作为一个心存高远且有相当能力的艺术家,水清与所有优秀的油画家一样,遵从艺术的规律,但他却画出了属于自己格调的作品。这不仅在于他过人的艺术领会力,还在于他善于默默地、认真地、有品位地用一颗敏感的心,用长在眼睛后面的一双清澈、明净的眼睛,打量被他感受过又萦绕于他心头的那些定格在时间备忘录里的事物,品咂其中的独特诗性,从中发现不同寻常的发现,触摸它令人颤栗的肌肤,让时间暂停,端详它的容貌,思索其含义,并提纯出某些“意义”的东西。

《天下洞庭》 2004.06 布面油画 1900×1600mm.

    水清生长在湘潭这座南方古城,这里文化深厚,人物风流,有着摇曳多姿的蕴秀景致和尘土烟火而又雅致的品质,使得他的创作具备了先天性的地理优势和情感域境。加上他具有细微而又丰富的艺术感受,善于捕捉细节的明锐视觉,真切地传达着风景中特有气息的能力,经过多年训练的画家的视觉经验,并将个人经历、印象混杂其中,从而组成一个个富含多视觉意味的意象,令他的画面诗味丰满而传神。读他的作品,也就宛若岁月翻开卷册,落寞的天使在宁静的角落沉浸于回忆,在温润的芳香里嗅到一股不可抹去的遥远又亲近的气息,了解到水清是怎样把对这块土地的爱恋情结作为最具营养的一种原素,通过它素朴而淡雅的绘画语言展现出来。在他的作品里,他一往情深地描画着那些日渐成为记忆的石墙、院落、老屋、深巷、小街、栅栏、躺倒或兀立的大树,尽可能表现出它们符合美学的自然属性与毫不回避的丰沛、原始的诗性,像一束安静的光滞留在心灵的暗夜,或者一丝温柔的晚风、一片洁净的雪瓣、一页似幻似真的故事,在一个阳光暖暖的下午打开我们的记忆与想象之门,撩起我们一些痛与爱的眺望。从这个层面上说,水清的作品,亦即他建造起来的属于他个人的艺术之塔、精神之塔,由他的心灵与家园共同孕育的甘泉。看他的作品,也就让人紧贴大地而又翔舞高空,接触尘埃但却能够清水洗尘,在获得美感享受的同时,沁润于那些渐渐被遗忘的美好事物中而回味无穷。

《村落》 1992.10 布面油画 500×400mm.

    又放纵又节制,是艺术也是绘画的最高标准之一,但一不小心,节制就断流,放纵就肮脏。作为一个成熟的画家,在创作时,需要避开什么,需要亲就什么,既是一种本事,亦即一种对艺术的真诚。水清是理智的,因为他知道自己喜欢画什么,应该怎么画;而水清又是智慧的,因为他善于将他的画笔聚焦在风象的最动人处。而这也正符合他的一个基础性的艺术思想——一爿风景的魅力无穷无尽,要做就将自己的特色做到极致。显然,这是水清给自己定位的一种创作态度,也是信任他自己。有人说,读一个艺术家,首先要看他的技艺。这话不无道理。如果连最起码的编织技艺也没有,你有再好的材料,再出色的艺术构想,又怎么把它变成一件艺术品呢?一个能够很好把握个人、内心、物象、世界和灵魂要求与精神向度种种事物内在关系的艺术家,赋予事物之美的方式,也就是他的方式,事物因他而美的方式,也就是他的作品。当下的艺术界,大多更看重创新而忽视功力。遗憾的是,一些动不动就变的画家,反倒被无情地远远抛弃在后面,甚至消失。我欣慰地看到水清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将军一样控制全局的能力,而不是随风而行,有什么刻意的“变化”,却从他的作品中,让我们看到了他的功力的不断增长。或许这正透露出水清在油画创作上的一种雄心和追求。
    事实上,长期的绘画践履,水清已经把他内在的艺术独创能力充分呈现出来,在激情和理性之间,他已经具有足够的处理经验。他表面轻松,而内里敏感,经得起物象的纠缠,从不迁就它们,不会随意将它们安顿在任何一幅画中。一幢青砖黛瓦、断壁残垣的老屋,可能会被他在某一幅画中只挑剩一堵高墙,但可能又会在他的另一幅画中重获亲睐,将整幢房子连同它浑浊的眼神安排到他的画中。这让他的作品呈现出对象的多面,也呈现出画家心象的多面。他天然具备一种独立创造的艺术素质,他的作品,通过他的内心感应与瞬间感受,主观臆想融入感性泉源,从现实入梦幻,再从梦幻里走出来,微末之境,细微之地,诗意纵横,气质浑然。那简洁明快的色调,鲜活灵动的意象,线条清晰的建构,精彩洒脱的笔触,细节的捕获,细致的观察与换位的思考,从内心深处感觉出来的独具智慧的人生疼痛和隐约瞩望,让人的心灵经过一次次对美的遐想和隐隐疼痛而又微微快乐受到精神洗礼。正是这种冷静、成熟、毫不煽情,性灵的真诚,使得他的作品达到了一个卓尔不群的艺术境界,这是一个优秀的艺术家应该获得的安慰和荣耀。
    艺术,是以自己的眼光重新给习以为常的事物重新定义、命名的过程。一朵花在阳光下静静开放,一个诗的世界在色彩中飞舞,艺术给予人们观察世界的独特目光,有了这种目光,日常平庸的风景便有了全新的意义。读水清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看不到的东西,让疲惫的心灵因此感到安妥,如同阳光照进树林一样可以触摸到它们的温度和画家表达时的确切。也许我应该这样说,水清在本质上是一个诗人,他具有一种诗人的情怀,作品也具有一种诗的品质。是的,艺术家只有带着个人的记忆、心灵、敏感和梦想进入生活,并真诚地面对它,也许才能发现一种来自生活深处、结结实实、充满情感的时代精神。

2012年10月6日写讫于古寺邻里

    【作品欣赏】

《洪江古商城遗址》 2005.06 布面油画
500×600mm.

《芭蕉人家》 2006.06 布面油画 500×600mm.

《城门》 1993.10 布面油画 500×600mm.

《池塘边的村落》 2006.11布面油画 530×410mm

《初夏窑湾》 2010.05 布面油画 500×600mm.

《春醒》 2010.03 布面油画 500×600mm.

《村口》 2006.06 布面油画 500×600mm.

《干枯的河床》 2009.01 布面油画 730×610mm.

《古村落之二》 2007.01 布面油画 730×610mm.

《古树》 2006.11 布面油画 530×410mm.

《四姓村》 2006.11 板上油画 500×400mm.

《梅淋风景》 2010.03 布面油画 500×600mm.

《梅州晚秋》 2009.10 布面油画 500×600mm.

《南长城下的村落》 2003.08 布面油画
500×600mm

《弄堂》 1992.10 布面油画 500×600mm.

《山坡上的寺庙》2004.08 布面油画 730×610mm

《石桥·溪流》 2006.11 布面油画 730×610mm.

《石桥边的家园》2010.05 布面油画 500×600mm

《石巷》 2006.12 布面油画 500×600mm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