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鸣——儒贾墨道

刘鸣——儒贾墨道

刘鸣——儒贾墨道

日期:2014-06-12 11:03:49 来源:库艺术
关联艺术家:

名家 >刘鸣——儒贾墨道

    导语:
  在众多艺术形式中“水墨”艺术似乎是最具中国性的一种,它如同梅花独自盛开在一份有别于其他艺术形式的精神层面,不摇摆于时代的轮转,也衍生出自己的美学价值和审美取向,无论是日本、韩国还是东南亚地区只要有华人出没之处,就有对水墨千丝万缕的情节。
  艺术家刘鸣,以水墨艺术造景化境,创造出引人入胜的的装置艺术,又将“中药柜”请进美术馆,以艺术的形式叩问传统医药文化的前世今生,更在博览会中将艺术创作与生活产品并行,让高雅的艺术品走下神坛,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每一处细节。
  当我们观赏其作品时,可以看到他将传统精神与当代媒介的结合,也可以感受到他作为艺术家面对世态炎凉的自我拷问,在他看来艺术家的社会责任至关重要,于他所想,探寻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的落脚点也十分紧迫,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他时刻反观自己,面对社会的浮华他平心静气只求独善其身,面对旁人的谬解质疑他充耳不闻坚守自己,并在“地利”“人和”的机缘下,走出一条艺术与商业并行的道路。
  对于自己的创作刘鸣将他们称之为“奢侈品”,意为并不像传统经典那样高不可攀,也不会像工艺品一样触手可及,但他的作品是和蔼的,是平易近人的生活艺术品和艺术生活品。

花·城市 水墨纸本160 x 180cm 2006年

  刘鸣:从“艺术起源”探讨传统文化的“当代性”
  文-马春雨
  库艺术=KU:刘鸣老师您好,据说您曾经是从事架上绘画的,而如今又是什么样的机缘让你转向装置艺术的?
  刘鸣=L:对于装置艺术的探索完全出于巧合,那是在2008年,我与邹建平举办的联展“界里界外”办展的宗旨是为了阐述水墨在“传统与现代”、“西方与东方”等虚华矫饰的概念困顿中的坚守与突围,原想是借此倡导尊重东方话语权,脱胎于古典语境的创造精神,但为了打破全部是平面艺术的单一形式,也试图迎合当时新颖的观念艺术,营造多元化的展览效果才开起来对于装置艺术的创作之路,那时我的水墨艺术开始从纸本平面到三维实体,并通过一种俯仰自得的空间跨界,达到自我精神的弥合。也就是自那次以后便开始了自己对装置艺术的探索,而架上绘画也是与装置并行的创作着。
  KU:我注意到不论是您的“装置”还是“绘画”您似乎十分擅长在作品中制造“意境”,而且这种意境给人以寻求、探索的神秘感,如同在混沌的山洞中寻找到一丝洞口的光亮,请问您为什么会以这一神秘的意境为切入点营造画面?
  L: “意境”这东西似乎是文人水墨艺术最能表现出的一种精神概念,一滴浓墨入水渐渐的散开你说他像山便是山,像水便是水,而如何假借水墨的形式来阐述自己的观点确实需要自己反复的斟酌。
  在中国人看来“五色使人目盲”,唯有将浮夸颜色退去后的一“玄”一“素”才能反映出艺术品最本真、最自然的精神世界,再以宣纸、笔墨等材料为媒介,构建出新的语言系统,在反复的实践中筛选出的结果。
  KU:我们在欣赏你的作品中通常会表现出类似于坍塌破败的城市,但同时又会通过墨迹与留白之间的关系给人以光明与希望,为什么会有这种表达?
  L:是出于一种人文性的关怀吧!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儒、释、道的思想都是一种普世的哲学,他们会在人们迷茫无助的时候给人以精神上的指引,在我的作品中所表现出的城市、植物、昆虫都反映了现世人们的欲望与痛苦。
  在古代艺术“明教化助人伦”的职能与宗教的经文相比有着更直观的视觉效果,而作为艺术家也应发挥其应有的社会责任,因此在我的作品中多是引人向善的,也有人说在我的作品里可以感受到如同哥特式教堂所营造的迷幻、神圣,将人引入天堂的感觉。
  KU:我个人认为与其说您是一位水墨艺术家,倒不如说您是一位致力于对中国性进行探索的艺术家,那么您是怎样看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落实于当代艺术这一命题的?
  L: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创新的落脚点应该是在“文人水墨”与对“传统精神”层面的坚守上。
  首先,因为我的艺术表现语言是“水墨”这种植根于民族性格中的文化材质,是经由历史的过滤与沉淀慢慢发展出了一套脱离客观现实的程式,无怪乎盛世也好,乱世也罢,“文人水墨”的历史不曾中断,原因就在于这个程式建构了一个可以脱离现实的形而上层面。因为有了这样一个形而上的层面,现实中的文人墨客不论是得意还是失意,都能获得天下关怀的道德启示。
  再者就是中国传统处事哲学之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当人们都在高谈阔论的谈论笔墨、格调等等这些玄而又玄的观点时又有谁会回到艺术起源的角度来探讨传统艺术的当代性呢?无论是“巫术说”“劳动说”还是“自娱说”都应拿来在当代的社会语境中找一下位置,“巫术说”可以赋予当代的信仰,“劳动说”可以对劳动的赞颂,“自娱说”应当体现当代人的娱乐观点,当然艺术的本源是人,艺术也应该在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中营造起具有当代性的全新的社会职能,也应坚守中国传统艺术中最本真的精神内涵。

浮云·城市 之五水墨纸本160 x 180cm 2006年

  KU:那么对于传统艺术应怎样调整来迎合当代社会审美需求的问题,很多艺术家都会说“艺术不必适应社会,艺术应该走在时代前面”对于这一问题您持有怎样的态度?
  L:在中国传统的思想是开放的多元的,早在汉唐时期就已经有万国来朝的盛景,正是因为中国古代开放的态度面对世人,而如今我们所生活的当今社会正是一个万象瞬息的时代,庞大的信息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其实并不存在着所谓的迎合,各种艺术形式本就发生于当代,无论是传统的水墨,还是西学的创作都应坚守自己所学的道路,我们的每一次探索都在丈量着当代社会的审美尺度,也在创造者当代社会的审美需求。
  而对于传统“水墨”艺术在当下的发展,也不应在于简单的图像转换或是炫技般的语言创新,而在于链层之间形成匹配而有序的内在推动。在我看来纸本水墨要找到独到的链层关系应当是以生命空间的观照为核心,在强化水墨特质的同时导入现代人的生存感受,从而具有了一种跨越时空的独特魅力。
  KU:据说您自己创办了一家文化创意公司,将许多中国传统元素融入到产品设计之中,您是怎样把握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与日用产品之间融合的关系?
  L:就是假借产品设计的媒介传达传统的精神思想,我所创办的公司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我的艺术创作,“作品是艺术家在艺术思想与精神的延伸”在我看来产品是渗透在人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而我将自己的艺术创作通过产品的形式传播到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也是将我的艺术理念进行推广,这与传统的宣纸、丝绢一样我做的只是将媒介转换为产品设计。
  KU:用商业模式对传统的文化艺术进行生产创造,对于这样的艺术运营模式您是将其产物定义为“艺术品”,还是“艺术衍生品”再者二者之间的界限您有事怎样把握的?
  L:我所做的任何作品都是艺术品,而且也是艺术品种的“奢侈品”,我曾经经历过浙江和江苏等地的博览会,看到了许优秀的作品,但同时也萌生了我自己的想法,在若干年内的寻找与探索中,我寻找到了一条通过现成产品表达自己对人与概念的艺术设想,不断地进行跨界尝试,通过多年的努力也已经与相应的品牌达成合作针对行的将我的艺术观念融入到产品之中。
  与此同时,“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所思考的问题,面对“资金”不知道难倒了多少有才情的艺术家,而我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探索也有这属于自己的艰辛,记得最开始以丝巾为媒介创作艺术品时,曾遭到了很多旁人和制造商的质疑,但我也并未因其言论而动摇,那时在江苏我寻访了无数制造厂商最终寻得了与我志向相投,可以读懂我艺术的“知己”,当然也就是目前我长期以来的合作伙伴,面对开始起步艰苦我也得到了很多理解我的人支持,因此我现在特别能理解那些在艺术与生活中不断挣扎的艺术家们。
  KU:对于艺术家来说都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追求一种高“格调”的艺术理想,但高格调的作品多是表现出离生活更高更远的,在艺术品与商业的交涉过程中会不会担心将您艺术的格调拉低?
  L:艺术本来源于生活,同时反应现实生活,因此无所谓格调高低,两者不相矛盾,在西方安迪·沃霍尔将艺术与生活拉近,艺术也成为反应生活的媒介,在我看来我的艺术品不是高高挂在空中玄而又玄的神话,也不是触手可及的工艺品,它应是人们生活中的奢侈品,亲近于人们的同时又不会让你轻易得到,但却是你梦寐以求的归属。
  KU:在接下来的艺术创作中您有怎样的新想法等待着实践?
  L:继续完成自己的水墨创作,继续的搞跨界艺术,不在乎外界是怎样浮躁的社会,坚守我自己想做的作品,传达自己所要表达的艺术观念。

寂静·城市之十六水墨布本200X180 2005年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