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礼攸
个人简历
1973年生于湖南醴陵,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第十二届油画创作研修班,现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湖南省青年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湖南省油画学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画院院聘画家,湖南省青联委员。
主要收藏
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协
中国现代文化研究中心
上海刚泰美术馆
湖南省画院
吴道子艺术馆
主要著作
《黄礼攸油画》
《黄礼攸作品-素描卷》
《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艺术家—黄礼攸》
主要发表
《世界艺术》《中国艺术》
《中国油画》《美术》
《中国艺术文献》《美术研究》
《美术焦点》《燕赵艺术地理》
《中国文化画报》《今日中国美术》
《中国油画报》《中国油画家》
《艺术生活快报》《艺术视野》等。
参展作品
2013年油画《秋色烂漫》参加“牵手丹青——湘港澳三地青年艺术展”获银奖。(香港、澳门、长沙)
2012年油画《阳光下的舞蹈》参加"当代最具学术价值与市场潜力艺术家邀请展"。(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
2012年油画《造房图·财神到》参加"鼎新华南——吾土吾民油画邀请展"。(广东美术馆)
2012年组画《岳麓八景》参加"湖南重大历史题材作品展"获铜奖。(中国军事博物馆)
2012年油画《消夏》参加"可见之诗第二届中国油画写生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11年油画《白彦锡勒牧场的马》《哈斯朝鲁家的大拖拉机》等六幅作品参加"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中国油画展"。(中国美术馆)
2009年油画《韶山1号楼》《中艺湘区委员会旧址》等四件作品参加"开国元勋一代伟人"全国美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北京民族文化馆)
2009年油画《造房图·财神到38号》参加"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湖北省美术馆)
2008年油画《造房图·财神到》参加"艺术湖南美术精品进京展"。(中国美术馆)
2008年油画《造房图·34号》参加"2008造型艺术新人展"。(清华大学美术馆)
2007年油画《造房图·财神到36号》参加"融合与创造2007·中国油画名家学术邀请展"。(首都博物馆)
2007年油画《造房图30号梅》参加"艺术中国"全国画展。(清华大学美术馆)
2007年油画《丽水风景三》参加"第二届风景·风情全国油画展"。(上海美术馆)
2007年油画《丽水风景》《风景》参加"中国青年美术家新农村采风画展"。(中国美术馆)
2006年油画《造图图·财神到31号》获"远大杯"第三届北京双年展备选资格展优秀作品奖。(中华世纪坛)
2006年油画《丽水风景》参加"风景·风情"全国小幅油画展。(上海刚泰美术馆)
2005年油画《造房图·财神到23号》参加"自然与人第二届当代中国山水画·油画风景画展"。(中国美术馆)
2005年油画《飞越驼峰》参加"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国际艺术作品展"。(中国美术馆)
2004年油画《造房图·财神到26号》《造房图·财神到》获"中央美院王嘉廉"油画奖学金。(中央美院展厅)
2004年油画《造房图·财神到20号》第七幅作品参加"中央美院十二届油画研修班五人作品展"。(中央美院展厅)
2003年油画《造房图·财神到17号》参加"第三届中国油画展北京地区选拔展"。(中国美术馆)
2003年油画《造房图·财神到10号》等四幅作品参加"中央美院造型学院"学院之光首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中央美院展厅)
2002年油画《龙腾虎跃》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术馆)
1998年油画《跨世纪人才之二游戏》获中国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作品展优秀奖。(中国美术馆)
1998年油画《跨世纪人材系列》《鸟·人》《花之系列》等六幅作品参加"湖南省美术家十杰展"。(湖南省画院)
贾方舟先生已经说得很清楚,将他作品与现实的联系,暗示了社会转型期间,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中国人的心理和精神状态,选择的疑虑和困惑,都被艺术家敏锐地捕捉到了,表达也非常独到。
造房图 37号 160cm×190cm×2
造房图 财神倒35号
看他的作品,不管是风景写生,还是创作,都让观众感到忧郁的情调,让你的内心起着情感的波动,并产生“伤感”。一般现当代艺术作品排斥这种伤感,认为这是比较古典的审美和表现方式。但是,“伤感”也有升华的可能,如果升华到“悲天悯人”,对人类前景的关切与感悟,也是打动人的重要途径。但是,只是能抓住油画的色彩和线条、造型,能掌握画面的色调,能用笔触找到画面节奏,能表现这样技艺的艺术家不少。而要想具有美国画家罗斯科的艺术那样具有一种升华了的精神性品格,那就不容易了。罗斯科的作品同样有潇洒的笔墨,色彩层次的关系表达微妙,最重要的是他作品中的哲学境界和对信仰的态度带来的深度。这些不只是技巧可达到的,而是画面的各部分与艺术家全身心的情感和精神力度不可分割的。这也就是我刚才说的有关“问道”的后一层次,也就是哲学境界的层次。
造房图 财神倒 22号综合媒材 120×190cm×3
造房图 财神倒36号 130×200cm
黄礼攸的作品能够提供给我们几个方面的思考,即作品自身的“面容”,也是我们通常说的表现力。但是,我不喜欢用表现力这个词,因为,我们经常把表现力作为一个艺术家内心世界对着一个外部的世界,以两个世界的对立之间造成一种紧张,而产生一种表现力,我觉得这个角度和方法不是很充分。我们在谈论艺术家的作品时,我更愿意研究作品本身的“面容”,这种面容不是想表现就能再现出来的,而是不断的否定前者,也就是不断敞开自身,在异质化的过程中来呈现的面容。
春天考古 100cmx150cm 布面油彩 2013年
丽江石鼓镇 布面油彩 80cm×100cm 2013年
从黄礼攸的作品看,他选择的艺术语言就是将不在一个体系里的方式、手段置放一起,将那些建筑图纸的直线和传统山水样式的晕染包含其中,造成一种视觉意象和文化想象的错位。他的作品柔和细腻,因此没有先声夺人般的强制;形象的指向是模糊的,因为模糊不确切,就可以有更多的想象,因为有想象才觉得作品里不断地涌现出新鲜事物可能性。让你觉得有不可穷尽之意味。
通往松赞林寺的小路 布面油彩 80cm×100cm 2013年
乡间小道 80cmX100cm 2013 年
他的作品是有空间的,但是它是一个传统空间吗?是传统山水画的平面、散点透视吗?显然不是。这是一个想象的空间,但是一个纯粹抽象的世界吗?也不是。这个空间是由很多线条组成的平面,由漂浮的曲线,虽然这些曲线由水墨晕染和漂浮的云层组成,但是这些曲线之间可以相互渗透与融合。在直线与直线,,曲线与曲线之间是有空隙的,如水纹、和建筑图中的平行细纹,互相之间又可以流动和交叉,并且位移。在这种流动过程,在这种结构里,我们就可以理解到传统的“气韵”,这是人能够看感觉到和表达出来的一种“神韵”,这种神韵带着一种灵光在世界中游走,而这个世界是没有等级之分的,是没有层次之分的。神韵朝向四周、朝上下左右,穿插和移位。在这种过程中,情感就非常充分地得到表达。
香格里拉松赞林寺 布面油彩 80cm×100cm 2013年
野人沟 80cmX100cm 2013年
“问道”,在于问。“道”没有终点,但它高高地悬置。我们永远在寻找“道”,但我们永远无法确认能找到“道”。所以,这就是“问道”的特征,它充满了情感,充满了人存在的一种无奈和悲壮,而这恰恰把握住了当代的文化问题,那就是社会的变化和人的关系,人和环境的关系。艺术家用我们能看到,通过我们的眼睛看而接触到的一个“求道”过程。这个过程的图象就与我们在日常现实中看到的不同,也与传统描绘的山水不同,因为不同层面和情景的东西置放于同一平面上,一个没有等级和层次,没有线性时间的前后之分,一种游走于四方,上下求索的情感困惑,确实向我们展示出来。这样的表情,这样面孔,是我们所不熟悉的。但是,我们被它所吸引,由此而受到启发。
早春听泉 100cm×150cm
《冥·江山万里》布面油彩 150cmx250cm 2011
现在谈谈求道的方式。我认为“求道”完全是个人性的,不是宏观叙事,不是社会性的活动。因为,“道”是通过每一个人在不同的点上阐释,如果有一个统一的完整的“道”的叙事,那就是说我们知道了“道”是什么东西,那就不成为“道”,因为随之产生新的问题和困惑消解关于“道”的指认。“道”就是瞬间的展示,是一个过去和未来的组合。所以“求道”永远是个人性的,是变动和不断反思的过程。在这个层次上,黄礼攸要避免“求道”作品的平庸性和日常性的既定叙事,就会以个人的方式展示出新的可能性!这样求道才能从深、从开阔延伸,不同延伸的线索才能嫁接到东,嫁接到西,一个方整的体只能是集体地排山倒海前进,不可能有怯生生和试探的链接伸展出支脉,叶子,开出花朵。去测试世界只能是细微的个人方式。
山居秋暝图 布面油彩 90cmx90cm 2013年
怀念深秋 布面油彩 100cmX130cm 2013年9月
春到小花村 80cmX100cm 2013年
在对黄礼攸作品肯定性认识的同时,还有一个建议,希望他的枝蔓继续伸展,不仅仅是一种平面,现代西方哲学思想,传统的哲学思想,都有可能性,道往下走,也往上走,希望作品的支脉伸展得更远一点,希望将来看到你这样的作品。
文/徐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