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炫民族风—杨涪林人物画中的少数民族人物绘画作品品读

最炫民族风—杨涪林人物画中的少数民族人物绘画作品品读

最炫民族风—杨涪林人物画中的少数民族人物绘画作品品读

日期:2014-01-24 09:16:14 来源:
关联艺术家:

>最炫民族风—杨涪林人物画中的少数民族人物绘画作品品读

    杨  矿

    在重庆当代美术界,以人物画见长的画家为数众多,甚至可以列出一个不算短的人员名单。他们或置身杏坛一边教书育人一边潜心耕耘,或散居江湖一边忙于生计一边纵情挥毫。但无论按那种方式排列,四川美术学院的杨涪林都当是一位无法忽视的重量级“选手”。多年以来,凭借深厚的功力、精湛的技艺,杨涪林以细腻的笔触、深情的叙述,浓墨重彩地用手中的画笔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艺术形象。

    杨涪林的家乡射洪位于四川中部,是著名的“山水唐城、诗酒之乡”,唐代著名诗人陈子昂和中国名酒——沱牌曲酒、舍得酒就产于此地。也许是受家乡出名诗人出好酒的文化传袭的感染,自打学艺习画开始,杨涪林就对技法与基础近似于苛刻的人物画有着特别的偏好。才情出众、刻苦好学的他深知,越是好的东西就越需要努力越需要下功夫。以这样一股坚韧和执着,少年杨涪林已是射洪远近闻名的小画家。正是因为这一专长,后来在当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他,很快被抽调到县里和地区从事美术创作。在那个激情似火的年代,生活中个性鲜明的人物都被他从生活中搬到了画面上。来到四川美术学院求学后,杨涪林更是狂热地喜欢上了人物素描、人物速写,觉得画什么都没有画人像、人体过瘾。毕业留校任教后,他在完成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之余,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他所醉心的人物画创作中,不断地挑战自我、战胜自我。1984年,首届重庆中国画院作品展览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杨涪林携着他的一幅《农闲》闯入画坛。从此,他的名字就与“中国人物画家”这六个字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人物画是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种,出现较山水画、花鸟画等为早,反映了中国画发展的历史轨迹,代表着中国画的最高成就和最高境界。人物画讲究传神,力求人物个性刻画逼真生动、气韵连贯、形神兼备,常把对人物性格的表现寓于环境、气氛、身段和动态的渲染之中。杨涪林的人物画,结构紧凑、线条简洁、色彩明快。他喜欢运用以小见大、以实见真的表现手法,选取小人物、小题材作为表现对象,通过大场景、大场面来展现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和时代进步,用朴实、诚实来展现真实和真情,将个人的内心独特的感受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进行表达和转述。他善于将他的创作向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人和事聚焦,抓取那些与心灵相通的对象进行再造,赋予这个对象以鲜明的造型符号,再施极富张力和韵致的笔墨色彩,从而营造出特定的氛围与气场。从《依依家园》《汲泉图》《五月叙事》《浸凼》《播绿云间》《收获》《国色》等讲述生活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劳动的喜悦和快乐;从《建设者》《装船》《腊月》《龙门阵》《山歌以起》《烟叶上市》《场口肉摊》等关照现实的作品,我们看到了建设者的英姿和普通老百姓真实的生存状态;在《秋声》《独座翠苑》《细数落花》《秋水微澜》《曲经无声》《秋兴图》等唯美的理想主义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了画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寻……

    数十年的笔耕不辍,使杨涪林在人物画的创作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他的作品数十次入选国家级重要展览、获得各级各类奖励,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美术、当代美术家等众多种报刊杂志发表或专题介绍,被编入二十(五十)多种大型专业画册,多次在亚洲、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展出,被众多艺术机构收藏,个人传略收入《中国美术家年鉴》《中国当代美术家人名录》《世界华人美术名家年鉴》等多种辞书典籍。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蒋兆和艺术研究会会员、文化部国韵文华书画院艺委会委员的他,还担任着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四川美术学院老教授协会副会长、人物画硕士研究生导师、重庆中国画学会理事、重庆画院中国画艺委会委员、重庆市民盟画院副院长等专业职务,是重庆最炙手可热的人物画家之一。

    近年来,在人物画创作上风头正劲杨涪林开始有意识地把较多的笔墨投向了少数民族人物画,并在这一领域进行了全新的开掘和探索。因为有了多年人物画创作的功底和积累,杨涪林的少数民族人物画一开始就起点甚高、出手不凡。他先后创作出了《扎西德勒》《哈达吉祥》《高原阿妈》《康巴婆姆》《雪域吉祥》《锅庄节》《雪域苍穹》《草原骑手》《毛南民间故事》《同心图》《春到高原》《四月的澜沧江畔》等一大批少数民族人物画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中《同心图》获得了全国第五届各民族画展金奖的,在重庆美术界刮起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最炫民族风”。

    2013年4月,杨涪林随中央文史馆书画院院长马振声率领的“翰墨丹青彩云南”创作组赴云南西双版纳的进行写生采风活动。在澜沧江畔,当地群众为欢庆一年一度的传统傣族新年,跳起了象脚鼓舞、划起了龙舟,江上岸边一片欢腾,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气氛。杨涪林被这样的场面深深地感染,他立即掏出速写本即兴绘制了两张小稿。在后期创作时综合大家的建议,完成了《四月的澜沧江畔》的创作。画面上,岸上的傣族群众跳起象脚鼓舞欢庆节日,围观的群众脸上绽放着幸福的微笑;远处的江面上,三艘龙舟你追我赶、热闹非凡。形式布局把远近关系、动静状态、横竖构图处理得恰到好处,人物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充分显示了杨涪林大气雄浑的绘画才能和艺术境界。

    少数民族人物画古今有之,但真正的兴旺发达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民族大团结大繁荣的大环境大气候形成的,并迅速成为中国人物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涌现出了黄胄、程十发等一批大师级的名家。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党的民族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落实,少数民族人物画得到了空前发展,呈现出选题、画种多样,画家、佳作众多,视觉、范围广泛等艺术特点。

    杨涪林的少数民族人物绘画创作,地域上主要选取西藏、云南的少数民族为表现对象,人物性别以女性为主,场景大多选材愉悦的劳动生产和欢乐的节日喜庆场面。究其原因,除了他长期居住的重庆与这些地区地域相近、交通便利、交流频繁,经常有机会和时间去采风体验生活之外,还因为这些地区少数民族众多,民族文化绚烂多姿、民族服装艳丽多彩,人民勤劳勇敢、能歌善舞。为此,他曾近十次远涉西藏、云南少数民族集居地采风,体验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情感、观察他们的变化。与其它少数民族人物画家不同的是,杨涪林的作品更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生活场景的再现,他特别善于将鲜明铿锵有力的人物造型、样式独特色彩绚丽的服装、变化多端的动作形态等融为一体,赋予他们新的含义和寓意。在表现手法上,既继续传统、又不照搬经验,既注重创新、又不游离根本。他说:“与其去模仿某画风,还不如去模仿自然;与其去杜撰生活,还不如去照搬生活。不必担心人家给你扣上一顶‘自然主义’的帽子,也不必担心人家指责你在生活中猎取和制造‘平庸’的人情味。你要表现‘生活流’,只要这股‘生活流’表达着自然的朴素品行,表达着生活的情真意切,就已经不是对生活的无意识的摄取。用画笔画出来的此情此景,已经变得意味深长起来,你的意识与观众已寓于平凡和随意之中了,因为你是用‘通过某种气质所看见的自然一角’(左拉语)这或许符合所谓先再现后表现的创作流程吧。”

    一直以来,杨涪林始终根置于现实的土壤,用生命在艺术的海洋中纵情放歌。他把对祖国的爱、对人民的爱具体转化为对艺术的爱、对生活的爱,融入他们的每一件作品中、每一个人物中,甚至每一根线条、每一片色彩中,做到既贴近现实,又超越现实。他坚信“切入时代,关注现实,关爱他人,反映当代生活,揭示时代本质,绘画应进入深层次的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深度的表现自己。”而少数民族人物画的创作无疑使他在这条道路上更进了一步。

    2014年1月18日

    杨矿,著名诗人、作家、评论家、文化专家,世界桂冠诗人、世界诗人奖获得者,重庆市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