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锋入“戏”画生辉

笔锋入“戏”画生辉

笔锋入“戏”画生辉

日期:2013-12-23 14:37:56 来源:
关联艺术家:

>笔锋入“戏”画生辉

     纵横 

    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写意艺术,是人生理念的游戏。它是用“游于艺”的人生方式,去追求和表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感受,借助浓淡干湿的笔墨,来表达艺术家的人生观照,通过“游于艺”的抒发方式,近乎到意、趣、戏的审美意境。这里的“戏”,并非是随便表演一气,而是强调艺术“无意于佳乃佳”,“不似之似”的美学境界。
    马忠贤便是用这种理念对待绘画的一位实力派画家,他是一位多面手,国画、版画都拿大奖,以写意人物画擅长。他的人物画以写意为宗,以戏笔造像,画出了许许多多有特色的戏曲意趣的人物来,体现了“无意于佳乃佳”的美学特色。他的意笔人物,我以“画戏”、“戏画”的特色来概括。
    一、画“戏”
    画“戏”,就是画戏剧性,画那些最能体现人与人之间活灵活现的性情,也生活中的人,出笔便能入“戏”,这是他画的一大特色。
    戏剧,是升华了情感的题材,是艺术化了的,其高于生活且更具典型性。矛盾、关系、冲突、谐趣无处不在。有戏剧性、表现性和丰富的游戏成分,更适合写意笔墨的发挥。正因为其中的游戏成分,就更需要画家以创造性的笔墨语言,寻求新的理念和新的表述方式,将戏剧人物的个性化、意趣化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说,这是一个很有学术性,很值得研究的绘画课题。戏剧题材虽有它的现实性,而更多的却是人们理想化、心意化且更为丰富的人文创造。戏剧题材的表现方面,虽然前面已有关良、韩羽几人的成功探索,但路子毕竟荒寒艰难,值得鉴赏的东西太少。马忠贤多次以戏剧人物的创作入展和获得全国级大奖,这足以证明他跋涉的成功。
    马忠贤的戏剧人物画有趣味、有“戏性”,因而也更具观赏性,他着重在“戏性”上大做文章。在“三岔口”、“盗御马”、“戏貂蝉”、“空城计”等等这些脍炙人口题材本身就有很深的“戏性”,如何画的更浓、更抓人,这是他必须考虑和挖掘的,他的探索并获得的一定成功,可以说是他的以“戏”画人,以人传“戏”等方面努力的结果,是他以“戏性”传人之神的努力结果。
    马忠贤画戏剧人物如此,他画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也是如此。他还经常画一些乡村题材、,如“秋歌”、“红高粱”、“话桑麻”、“蒙山小景”等等。他画这类生活小景也能着眼于“戏”,寻找人物之间的“心有灵犀”,将人物放在关系之中,表现人物的形体之“戏”和心灵之“戏”。我欣赏他的人物画,总有一种轻松趣味的审美满足,那种画中的有“戏”,“戏”中有趣,趣中有意的内涵,很容易让你进入到元稹的“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境界之中。
    二、戏画
    何谓戏画?以游戏的心态作画是也。孔子的“游于艺”,给中国的艺术家定下了挥毫泼墨的基调,但做起来,却十分不易。当画家选定题材,操笔染翰时,又往往拘泥于谨小慎微之中,或谨毛失貌,或画蛇添足,总想深入到尽善尽美的地步,却不知在精雕细琢的同时也把画家的真知和性灵磨去,作品中挥之不去地充盈着雕琢的匠气,作品往往是功夫有余而神采不足、气韵不畅,这是唯技是从的结果。马忠贤则不然,他知道技与艺的辨证,他总是以艺领技,以技近艺,他以写意的方式,游戏的心态作画,发挥了浙派人物画家的写意传统,以画花鸟的抒情笔法,着意表现人物画中的性情,这就赋予他笔下人物更多的笔墨内涵和诗意情调。在随意轻松的挥洒中出奇制胜,“往往笔后”的效果。一片天然之趣;又如友人晤对,话不多、语不惊人,情却真切。也如幽室品茶,味淡而香远。
    总之,马忠贤的画以游戏的笔墨,抒写人生的“戏性”,营造出诗意化的人文图境,这与通常的人物画家们往往围绕着主题性、塑造性、刻画式的人物画创作模式相比,就显出了一定的意味。古人云:画者,文之极也。画若无文,内蕴何来?画无内蕴,一味图解又何赏之有?画若有文,品味悠长。犹如看山,自能不平。我观马忠贤的画,有品文赏戏之美感。因而想到:笔锋若入“戏性”,画也自然生色,此也谈画之悟也。故随笔记之,不知同好者以为然否?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