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特与艺术3——达芬奇

模特与艺术3——达芬奇

模特与艺术3——达芬奇

日期:2013-11-21 13:40:47 来源:
关联艺术家:

资讯 >模特与艺术3——达芬奇

    2、达·芬奇和丽莎
    提起达·芬奇名字,人们总会立刻和法国卢浮宫的那幅举世闻名的《蒙娜丽莎》联系在一起,把无数敬佩的目光投向那永恒的微笑。虽然他的绘画作品很多,但这幅作品由于这种微笑而显得格外出众。
    这种微笑,首先是一种饱含着发自内心的温情,恬静而又高贵,但又似乎带有一丝丝的嘲讽,带有一种无法抗拒的穿透力,一种无处不在的坚毅;脸部的温情瞬间把蒙娜丽萨的整个半身像笼罩,但坚毅和嘲讽也弥散在其中。整个画面,由于这种温情和温柔而使人感到女性之美和母性之爱,但又似乎能给人以一种男性的玩世不恭和外柔内刚的感受。这些复杂的因素构成了《蒙娜丽萨》那神秘的、又是永恒的微笑。
    我们还得知,这幅名画画了四年多,并且完成后并没有交给订画者,而是由达·芬奇自己携带一直到去世。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从头说起。
    达·芬奇从步入人生旅途开始,就显现出旷世罕见的才华和睿智,他的多才多艺足以令后世惊叹——他是画家、雕塑家、音乐家,又是文学家与哲学家,同时还是建筑师、工程师、舞台设计师,此外,还是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解剖学家、博物学家、天文学家……。他在五百五十多年前就提出并设计出飞行器和计时器的草图;他比哥白尼更早发现了“日心说”;他设计出世界上最早的潜水艇;他对胎儿在子宫中的成长情况有过精辟的论说;他观察大自然的一切变化,从飞鸟的生活习性到风的规律、火的性质;他人类自身的探索深入到血肉、骨骼、内脏、疾病直至心灵。他曾亲自解剖过三十多具尸体,不但显示出了他作为科学家,对探索人体奥秘的强烈好奇,而且这些实践使他对人体的结构了如指掌,对他日后的人像绘画起到了坚实的基础作用。达·芬奇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五千多页手稿,几乎每一页上都画着各种精密而复杂的草图。这些手稿几乎可以被视为当时人类文明的百科全书。但是这些并没有给达·芬奇带来好运,因为当时社会环境没有给他提供施展这些才华的机遇,反倒是他的绘画艺术在坎坷的人生经历中绽放出的光彩才使得后世人们记住了这位大师。本书是从模特与艺术这个角度契入的,因此,只从模特与艺术这一特定角度来论述。

 达·芬奇  《蒙娜丽萨》

    人们知道达· 芬奇是位有着荣耀光环的艺术大师,但不知道的是他一生坎坷,终生未婚,受尽命运的捉弄;他半世漂泊,忍视他乡做故乡;他空怀报国之志,却常常请缨无门;他徒有经天纬地之才,却终生无处施展;在创作他的绘画、雕塑、建筑作品时,却从未有过一帆风顺的时候。他本来并不甘于当个画家,可最后却不得不以画画来谋生。尽管他的名声很大,但是曾经四处流浪,如同稍微体面一点的乞丐一样,所不同的是他在推销自己的艺术,给自己的才华寻找买主,迫于生存的压力不得不从这个城市迁徙到另一个城市。他一直想寻觅和期待着能够不受任何干扰、随心所欲展示才华的机会,然而,然而他得不到;为了得到这样的机会,他不得不装出卑躬屈膝的姿态去迎合当时的当权者卢多维柯公爵,去担任官方的工程师兼非官方的娱乐总管,安排宫廷内的文娱活动,诸如作曲唱歌、绘制舞台布景、设计服装、在过年过节的宫廷庆典中担任演出主角等等。他年轻潇洒,风度翩翩,举止文雅,谈吐不凡,信手就能写出漂亮的十四行诗。这些使得他很快就成了米兰上流社会众多夫人小姐推崇的偶像。
    而这时的达.芬奇也很留意自己的仪表和风度,这个心比天高却出身低贱的私生子,必须在世人面前摆出一副高贵博学的面孔,以博取权贵们的好感和欢心。尽管他成为米兰上流社会众多夫人小姐推崇的偶像,但是他始终没能得到真正的爱情;囊中羞涩的他甚至他不得不节省自己的伙食费,把大部分金钱用在制装和打扮上面,花费心思去迎合鄙俗的时尚,甜言蜜语阿谀地奉承那些王公大臣们,强迫自己低下那颗高贵的头颅,装扮成一个左右逢源、名实相符的弄臣,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希望通过取悦卢多维柯公爵来获得施展才华的机会。可是在当权者的眼中,画家只不过是个干活儿的工匠,他们花了钱让他画画要按期交货而已。并且,有了钱也不给,如达·芬奇给卢多维柯公爵的信中就提到“至少还有三年的工作报酬没有领到”,他因此已陷入“极大的困难之中”。可以想见道貌岸然的公爵无耻到了何种程度!而等到对达·芬奇的大名仰慕已久的法国国王弗朗西斯一世向他发出邀请,准备重用他的时候,这位已经64岁的老人已经走近了人生的终点,常年的奔波和身心的劳顿使他的身体机能在衰退的同时,他的创作欲望和生存热情也在逐渐衰退,他已经无力再使用这个姗姗来迟的机会了。
    这位冥思苦想了一生的哲人,这位对美的真谛穷原竟委追逐了一生的艺人,这位为解答无数科学疑问而耗尽毕生心血的奇人,这位几乎没有一分钟懈怠,甚至创造了“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即通过对睡与不睡的硬性规律性调节来提高时间利用率,也就是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这样, 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1.5小时,从而能够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注:意大利著名生理学家克拉胡迪奥·斯塔皮参照达·芬奇的方法,对一位航海运动员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类似睡眠试验。经测试,受试者的逻辑思维和记忆运算等能力均完好无损。这说明达·芬奇睡眠法不仅能满足机体代偿功能的需要,而且还预示着利用人体生理潜力的广阔发展前景。) 一直在忘我地劳作,把自己的生命能量使用到了极限的人生挑战者,不得不面对着失败的现实。当达·芬奇在异国他乡的法国克鲁堡去世前的弥留之际,他反复念叨着一句话:“我一生都没干完一项工作,我还没干完,没干完呐……”,在遗憾中离开了这个他终生琢磨不透的世界。   

达芬奇自画像

    我们现在能看到的《蒙娜丽萨》,只是大师在一生的生存与寻找才华施展机遇奔波中的作品中的一件,但通过这一件我们完全可以“窥一斑以视全豹”,了解大师向人生的高目标奋进中,运用模特成就这幅世界名作的一些情况。
    1452年4月15日,达·芬奇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附近的芬奇镇。他的出生并没有给生他的人带来欢悦,因为他是一个私生子。他的父亲是一位名叫皮埃罗·达·芬奇的公证员,他的母亲则是一位连姓名都没有留下的农妇。虽然达·芬奇的身世是这样一种不被世人看重的悲哀和可怜,然而,不知是上帝有意对这位天才的关照还是别的什么原因,少年时期的达·芬奇简直就像一个从云端下凡的天使,金黄色的头发,漂亮的脸蛋儿,聪明伶俐,招人喜爱。据说,他很小的时候就会用琉特琴为自己伴奏,即兴作词作曲,引吭高歌,令父亲的客人们赞叹不已。
    老芬奇希望小芬奇长大了继承自己的事业,去当一名律师。可是,小芬奇的兴趣却越来越倾向于艺术,但父亲的反对他学习艺术,因为在当时,画家、雕塑家等职业,是被视为低人一等的,和其他工匠差不多,都属于“手工劳动者”。但是,对于天才的小芬奇来说,想要实现自己学习艺术的愿望似乎不是什么难事。他通过画了一张恐怖的恶龙的画面又故意把画布置在阴暗的角落、请父亲来看,结果没有精神准备的父亲下了一大跳,虽然很生气但也知道了小芬奇的绘画才华和许习绘画的决心,终于让小芬奇去学习艺术,并送他到佛罗伦萨最有名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维罗基奥那里去拜师学艺,此时的达·芬奇只有14岁。
    在佛罗伦萨艺术家委罗基奥工作室学习的过程中,他不仅接受绘画、雕刻、建筑艺术的教育,还受到其他科学的影响。他在委罗基奥工作室度过了6个年头,成长为具有现代科学思想和勇于探索的人类智慧的典范。达·芬奇学艺的过程我们无法猜测,但我们大家都熟知的“画蛋”的故事,足以说明他的认真和聪明程度,也说明了他的天才是如何养成的: 达·芬奇来到罗基奥的工作室以后,老师佛罗基奥就拿来一个鸡蛋让他画,达·芬奇很快就画了几张,可是老师让他继续画,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达·芬奇终于不耐烦了,认为教师小瞧了他,让他画这么简单的鸡蛋。教师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长地说:“这个蛋可不简单,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蛋,即使是同一个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它的形状也不一样啊。” 达·芬奇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为了培养他观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从此以后,他废寝忘食地训练绘画基本功,学习各类艺术与科学知识,为他以后在绘画和其它方面取得卓著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在委罗基奥工作室仔细研究了鸡蛋的明暗变化关系,通过千百次的重复描摹和研究鸡蛋,在这种常人看来枯燥乏味的过程中不断探讨和总结,结果他发现了绘画中的明暗渐进画法。这同大科学家牛顿能从树上掉下苹果而悟出科学定理万有引力一样,说明天才的人物是有的,在于他们能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从一般中发现不一般——或许,这对我们当今望子成龙的家长们不无启示:要鼓励和引导孩子们去做自己愿意去做的事情,这样会使孩子们的天才因素扩大和成长起来的。从达·芬奇在51岁时自米兰重返佛罗伦萨而作的《蒙娜丽莎》成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而这正是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的结果。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他用通过画蛋得来的圆球体受光变化的原理所创的明暗转移法(亦称明暗渐进法),即在形象上由明到暗的过渡是连续的,像烟雾一般,没有截然的分界,创造出了多件历史名作,《蒙娜丽莎》即是这种画法的典范之作。
    那么,画中的蒙娜丽萨是谁?为什么会有这种迷人而捉摸不透的微笑?

    《蒙娜丽莎》中的模特是佛罗伦萨银行家佛朗斯柯·捷列·佐贡多的妻子丽莎。
    银行家佐贡多以丰厚的酬金请达·芬奇为夫人作画。陈醉先生在他的《人体模特史话》中这样写道,《蒙娜丽莎》是一幅半身像,模特儿头发披肩,剃去了眉毛,露着宽阔的前额。她双手交叉,温文优雅。这是西洋美术史上侧重心理描绘的一幅最优秀的作品。那双手,被誉为美术史上最美丽的一双手。然而,更重要的是那个微笑的神态,以“神秘的微笑”的美誉而流芳千古,甚至有人把“蒙娜丽莎的微笑”与古埃及狮身人面像“司芬克斯的微笑”并列为世界上两种最神秘的微笑。这一个微笑的形象,在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世纪由于禁欲主义和蒙昧主义的统治,人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摧残,人的肉体也被称为“灵魂的牢狱”,“罪恶欲念的根源”。中世纪留存下来的人物形象,大多是一幅哀愁悲苦的神态。……达·芬奇是在以人的而不是以神的态度去对待人,以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包括人在内的一切自然对象。他认为人是最神圣的,人体是自然中最美的!“谁不尊重生命,谁就不配有生命”,所以蒙娜丽莎的微笑,从更高的意义上说,是歌颂了生命,歌颂了人自身。这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这一微笑,是人性觉醒的一个标志。”  
    《蒙娜丽莎》的绘制前后历时四年。当夫人初次出现在画家面前时,她身着华贵的连衣裙,梳着时髦的发式,一绺绺卷发散在双肩,身体显得丰满,眉毛齐整,两颊绯红,颈项和手臂佩带着名贵珠宝,全身充溢着纯真和天趣。在弯弯的双眉下面,明亮的眼睛闪闪发光。她出生于1479年,达·芬奇为她画像时间是1503年,正是丽莎24-27岁的时候。然而她的女儿刚刚夭折不长时间,脸上还带着忧伤。当夫人把目光注视这位鼎鼎大名的画家时,虽然大师这年51岁,面孔下面布满银白色的胡须,但身形高大俊美而儒雅,看上去像是暂留人间的神,这与她终日见到的粗俗商人大不相同。一瞬间发自内心的微笑,使她的脸显出夺人的光彩,令人神往:腼腆、调皮,似乎因女儿夭折的忧伤而失去的青春风貌又回来了。灵魂深处的奥秘,被观察敏锐的画家一下子抓住了。 为了解除她的痛苦并露出自然的微笑,达·芬奇便请人来为她奏乐。为了保持夫人的微笑,也许是被夫人的风采所激起的发自内心的愿意,画家为她讲了精彩的愉快的故事,还请了各式各样的小丑、琴师、街头艺人为夫人表演,借以唤醒这位因丧婴而消沉、淡漠、昏昏欲睡的少妇。丽莎坐定以后把一只手放在另一只手上,作出一个少妇的姿态,画家注意到夫人裸露的颈项和丰腴双手,可惜被金银珠宝所占有,芬奇对丽莎说:“如果夫人不反对的话,我想描绘不加任何装饰的颈项和手臂,这是属于您最纯真的美,请夫人去掉一切象征财富的饰物,让我尽情描绘属于你本人的一切丽质。”于是,丽莎急忙褪掉所有饰物,使得我们现在看到的画面上正是一位毫无修饰、情趣天然的少妇。
    和一般的模特写生一样,人物模特长时间保持一种静止的姿态之后总是不知不觉地会懈怠下来的,这时候,除了必要的休息,作画时画家同模特的语言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这是为了维持模特神情的有效手段。但往往在这种谈天说地的交流中,画家和模特都会不知不觉地进入一种语境中,或者说进入一种情感沟通的情境当中了。这时候,往往是画家能够深入了解模特内心世界的最佳时机,是画家能够深入刻划人物性格的、使画面人物变成活生生、可以同观众情感交流的艺术形象的有力保证。可以想象大师和蒙娜丽萨的写生中的情感交流是十分深入和细腻的,或许,大师已经暗恋上了眼前这位美丽的夫人,而这位银行家的夫人,和一位除了发财之外什么都不想的丈夫在富足、优裕的环境中生活着,未必能有什么人耐心地给她讲这样的故事,而大师精湛的绘画艺术和耐心讲故事的情形深深地印入了她的脑海,触到了她沉睡的心灵。关于达·芬奇在为夫人画像时所讲的故事,应该不是一个,而有许多个,达芬奇本来就博采多学,生动有趣的故事对他来说手到拿来,什么故事丽莎爱听,他就耐心而绘声绘色地讲下去。慢慢地,蒙娜丽莎的面孔好似明亮起来了,双眼闪闪发起光来,闪现出了少妇这个年龄段应有的魅力风采。达·芬奇迅速捕捉着这一瞬间的形体和灵魂高度融合的印象、这种瞬间的美妙感受,也或许,在这一瞬间画家已经爱上了这位银行家的妻子,所以他宁可不要画款,而把完成订货的时间拖延达四年之久!当然,这中间还有大量的工作导致了这种延宕。或者,这种延宕本身就是为了某种探索?然而,没完没了地寻求什么独特的表现手法难道不显得太不合常理吗?是的,画家按照自己的方式爱着佐贡达夫人,难道不能把模特儿作为一种形象、一种理想来爱恋吗?难道不能在题材里面发掘越来越新颖的东西吗?这位夫人似乎进入了他的生活,成了他生活的欢乐和光明,使得描绘这位端庄而美丽得夫人妇女成了他的享受。
    眼前安详端坐而又谈吐温、善解人意的蒙娜丽莎勾起了达·芬奇对生母阿尔别拉的回忆。互相的交流中,大师深情地向少妇倾诉了自己的身世, 似乎从蒙娜丽莎的身影中看到生母的形象,当讲到母亲在24岁就死去时,也联想到了作为私生子的自己,本是一个高傲而有才华的人却处处碰壁不得志,即使卑躬屈膝也不能如愿,他的声里充满怜悯和悲痛,几乎不能使写生进行下去。这时的蒙娜丽莎也善良而体贴地对大师说道:“我也是24岁,我使你想起了她。就这样,眼前的蒙娜丽莎几乎成了达·芬奇母亲阿尔别拉的神秘化身和同情与安慰达·芬奇的善良女性。因此,我们可以想象得出来,大师在画丽莎时,由最初的男女之间相吸引的爱慕,慢慢幻化成了童年时就追忆的母爱,进而又进入了对自身的人性之爱,是用真诚而纯洁的、又是多种交融在一起的情感去描绘的,他用对母亲和情人乃至自身的多重情感来尽情描绘了眼前的蒙娜丽萨的肖像。曾有着“性本能冲动是人一切心理活动的内在动力”论述的精神分析学家和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曾用“升华”来解释达·芬奇的创作动机,他认为《蒙娜丽莎》这幅杰作表露出了画家对母爱的渴望。蒙娜丽莎之所以能不朽,就是因为她成为了人类母亲的最高形象。后人曾对达·芬奇的面部线条与画中人的面部线条进行了研究,发现二者的线条非常相似,由此认为这也是达·芬奇的自画像,因为他长得很像母亲!弗洛伊德曾推断“他的母亲有可能拥有这种神秘的微笑,他曾经遗忘了这种微笑,当他在这位佛罗伦萨的夫人脸上重新发现它时,他被深深地迷住了。”
    身而为女性,蒙娜丽萨和其他女性一样有着共同的女性特质,即,注意自己的社会风度经常不断地注视自己和观察自己,作为模特,她是被观察者,而作为女人,她注意自己被别人观察的同时,也在观察着观察者。作为有着精确绘画能力的大师准确地画出了眼前蒙娜丽萨特有的个性之美、画出了观察着世界的蒙娜丽萨的眼光,同时也画出了自身借助蒙娜丽萨形象所对世界的看法——一丝丝的嘲讽与不屑。或许这些构成了蒙娜丽萨脸上那神秘的微笑?当达·芬奇为了寻求展示才华的机遇不得不每天都得伺候宫廷里那帮无所事事、俗不可耐的男男女女,虽然他从心底里蔑视他们,可是却又不得不对他们强颜欢笑,装巧卖乖。他在笔记本中记录下了对自己的蔑视并扩展为对全人类的蔑视:“人啊,你对你的同类有何看法?对于自己的愚蠢,你难道不感到羞耻?”但在对蒙娜丽萨夫人的写生交流中,妇人的美貌善良,知情达意,使他暂时得到了人生的藉慰,但是,这种对世风的嘲讽和不屑,还是能够不知不觉间地通过画中人物形象而流露出来的。对关于夫人究竟用了多长时间来为大师做模特我们不能得知,但 达·芬奇花了4年的时间完成此作,说明他不可能天天请夫人做模特来写生,一定会有自己根据记忆而创作的实间。他当然可以在不对照模特的时候画一个广义的女人,仿佛是真人和象征的人合二为一,既富魅力又似冷淡,既秀美却又不可亲近,神秘而不可测。柔和飘渺的背景,如同幻想中的仙境,能否可以认为,背景是同中国的佛家一样的西方极乐世界,是达·芬奇所希望的母亲魂归所在之境?
    也许是这幅画远远超出了一般订制肖像画的交画时间,也许是从达·芬奇看到夫人的那天起就没打算把这幅画交给订画的主顾银行家,画完成后一直留在画家身边到他离开人世,而且在世时,画家也并不轻易将其出示于众人。的确,在这五百年间只要一睹《蒙娜丽莎》的风采,几乎无人不迷恋她,也许甚至连达·芬奇本人也被她的神秘所迷,也是达·芬奇终生未娶妻的重要原因吗?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定制独一无二
打造专属手机壳!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5956905057

©2005-2020 zhuokearts.com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