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辈大去 精神永存 ——记相继离世的艺术大家赵无极和闵希文

前辈大去 精神永存 ——记相继离世的艺术大家赵无极和闵希文

前辈大去 精神永存 ——记相继离世的艺术大家赵无极和闵希文

时间:2013-06-24 09:53:27 来源:

>前辈大去 精神永存 ——记相继离世的艺术大家赵无极和闵希文

        “1948年4月1日,一位年轻的中国人携妻子远渡重洋踏上法兰西国土。
        他就是求学从艺的画家赵无极先生,因其不懈努力和出色才华为西方艺术圈所接受,并由此走向世界。

        虽然他来自东方且常常回望故乡,但对生活了六十余年的法国怀有深深的感激,因为这片土壤接纳、培育了他,这里是他的第二祖国。   
        半个世纪以来,赵无极先生创造的精神财富令世人瞩目,他为艺术付出了毕生心血。当我们知道他得了阿尔默兹症而无法正常生活,所有得知病情的人无不为之痛心。当得知赵无极先生在这种无行为能力而且违背其意愿的情况下被安排离开久居的法国,更使我们深感遗憾和不解、甚至不安。
        出于良知、出于对一位垂暮老人的尊重、以及对一位有世界影响力的艺术家的景仰; 我们请求法国当局,尊从赵无极先生的愿望,让赵无极先生返回法国、在有心照顾其起居及爱他的人身边安享天年。
   ……”

        ——这是2013年1月由友人执笔的一份出于良知的呼吁书。

闵希文与赵无极 1983 杭州

        作为当年国立艺专的同窗挚友,九十五岁高龄的闵希文先生第一个签上大名。随后就有了艺专同窗、画家、教授以及各大院校师生等众人的纷纷签名。
        3月19日,巴黎法庭宣判赵无极唯一的儿子为其父的主要监护人,使得让赵无极及其数百件作品返回法国有了可能。然而,就在所有同情者感到宽慰不久的4月9日,这位令世界瞩目的艺术家于瑞士与世长辞,享年九十二岁。
        当各地媒体长篇累牍的报道这位艺术名家的生平,包括不同角度的评论及传闻持续一段时日之际,6月3日上海《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版一篇题为《那里,只见残花落叶——访法国赵无极墓》的文章引起读者关注,沪上仅有的艺专同窗老友均为之黯然。6月5日,闵希文先生在睡梦中离去,享年九十五岁。

        时光倒流:
        1935年,赵无极、闵希文同年考入西子湖畔的杭州国立艺专。                                           

        曾经青春年少、血气方刚,也都才华横溢。
        1941年,二人一同于油画系毕业留校任教。
        不同的是,
        1947年,闵希文考取赴法留学,却因签证失败而未能成行。
        1948年,赵无极由父亲资助携夫人从上海启航出国,移居巴黎深造。
        从此开始各自完全不同的人生:
        1958年,闵希文于上海戏剧学院被划为右派,离开讲台当图书管理员。
        同年,赵无极已在法国多次办展后周游欧美,结识第二任妻子。
        1979年,闵希文获得平反,重返讲台。
        同年,法国电视一台播出《抽象绘画欣赏,光与影,赵无极》。
        1984年,闵希文于上海戏剧学院离休。
        1985年,赵无极携第三任妻子回杭州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讲学。
        1995年,《闵希文文集》、《中国第二代油画家闵希文画集》出版。
        同年,赵无极在巴黎获艺术成就奖、先后于台湾、香港举办回顾展。
        1998年,上海博物馆举办《赵无极绘画六十年回顾展》。
        2000年,《闵希文书信录》于澳门出版。
        2003年,赵无极获法兰西学院艺术院院士称号。
        2004年,第二本《闵希文文集》出版。
        ......

闵希文与赵无极 2006 上海

        一位足迹遍及世界而回望祖国,远赴西方之后发现东方。以抽象表现形成自己画风,创出现代华人艺术品的天价纪录。在其令人羡慕的辉煌背后,则是三段各不相同的婚姻,难以言说的情感伤痛,唯其自己明白的跌宕起伏、无法释怀的悲哀,赵无极将这一切的一切倾注于画面,他挥洒、他宣泄、他不断的推倒重来,他说他欢喜画画,他以一件件的鸿篇巨制追寻梦中真爱。
        作为画家,而且是蜚声中外艺术界的赵无极,在人生的最后时日因病而放下画笔长达两年,他的创造因此停止了,他在想些什么?无人知晓。而在他留下的数百件大作中凝聚了他所有的思考、体验、感悟,包括对社会、人生、自我以及艺术的深刻认知和无形诘问。
        一位终生未曾跨出国门一步,却在当图书管理员期间翻译大量法文书籍画册资料,默默积累。虽然历经坎坷却没有改变信仰,更未放下画笔、停下脚步。当回到讲台时,闵希文以其渊博的学识、明晰的观念、直率与真诚,为师生建立了深受敬重的师德风范。因处境遭遇所限,他的作品均以花卉瓜果静物为题,与世无争的表达寄托平凡的人生,讴歌自然界中的生命之美。
        作为学者,曾经几乎被遗忘、被埋没的思想家、教育家闵希文,却不厌其烦的画着瓶瓶罐罐、平静的咀嚼人生,直至离世前夕他还思路清晰的给友人写信。命运予以坎坷的同时,也给了他生存的顽强和长寿。在他的文集和画集中,人们能够亲切的体会生命和自然。
        在同而不同的两位艺术大家面前,我们看到的是不离不弃的人生追求,是艺术语言因个性做出的必然选择,是宽广博大的坦荡胸怀,是超乎物质层面的精神境界。古往今来,中外艺术大师无一不是因受常人所不能受,而为常人所不能为。高山仰止,高处不胜寒。
        前辈大去,精神永存。

童建穎 2013-6-20 于上海未眠居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