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有色

润物有色

润物有色

时间:2012-04-16 14:08:41 来源:

>润物有色

胡晓钢

        水彩画本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画种,水作为颜料的稀释剂,对水的运用和掌握是创作水彩画的关键。在大自然中水滋润着万物,使其生机勃勃,在水彩画中水的使用使画面温润明澈。由此想到杜甫的诗句“润物细无声”,借取“润物”二字;水彩画与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水墨画有许多相似之处,中国的水墨画以“墨分五色”,代指创造丰富画面层次的基本技法和效果,而水彩画用纯度极高的颜料,在水的作用下创作出色彩斑斓极赋感染力的作品,再取“有色”二字组成本次展览的名称“润物有色”,体现水彩语言独有的特征。
        在我三十多年的艺术实践中,主要从事油画和水彩画的创作。我认为艺术家不应有油画家、国画家、雕塑家、水彩画家之分,为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们可以选择任何艺术媒介。
        本此展览展出的是我不同时期写生创作的水彩画,可算是一个小型水彩画回顾展。在此,我想重点介绍我从事水彩画创作的经历和在水彩画创作实践中获得的认识与思考。
        记忆中第一次接触水彩画是一九七二年我上初中时,由于喜爱画画,爷爷从家中翻出了一本我父亲上中学时用过的《中学水彩画》教材送给我。那是一本民国二十年即一九三一年由上海世界书局印刷的教材,纸张虽然已发黄,但书却保存得非常完好。书不厚,每张水彩画前都有一张透明纸的轮廓稿。书中除教授水彩画技法,还介绍了英国水彩画家透纳(Torner)和莱德尔尤斯(T·cittle Johns)的作品,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英国水彩画的流利而透明,鲜明而简洁,单纯中包含复杂的魅力。更使我感到新奇的是书中作品的题材:绚丽的花卉,黎明时的海岸,黄润的香蕉和寂静阴沉的街景。这些画与我在美术课上和在社会中看到的美术作品完全不同。“文革”后期的中国美术仍是画“红、光、亮”的工农兵、革命英雄形象,画祖国山河一片红的壮丽风景。
        一九七七年我考入昆明军区话剧团,由于要画舞台布景设计图,每天都进行水彩、水粉画的训练。当时的老师是全军著名的水彩画家林聆和韦陀。韦陀是我的队长,他的母亲是德国人,时常会从德国给他寄来装有固体水彩颜料的铁调色盒和很厚的水彩纸。有时他也让我用他自己都舍不得用的珍贵颜料和纸张尝试画水彩。水彩奇特的色彩效果和神奇的表现力再次将我深深迷住。
        投入大量时间进行水彩画写生创作是在一九九三年至二OO二年,工作单位经常有长时间在国外演出的任务,为了携带方便,水彩就成为我那“些年随身的绘画工具。在那期间也了解了许多国家水彩画的创作与发展。加拿大的左登扎波、美国的查理斯·雷德、日本的国领经郎、德国的奥斯卡·科勒尔(Oskar Koller)、奥地利的莫杜凡等水彩画大师,他们在水彩语言上的拓展和对艺术的诠释使我受益匪浅。
        从事绘画三十多年,我交替使用油画和水彩画进行艺术实践,它们相互启发、优势互补,彼此拓展了语言表现力的可能性。虽然我的主要创作是油画,水彩画却一直是我衷爱的画种,它在我的艺术创作中不是“负产品”,而是帮助我我捕捉创作灵感,探索艺术风格,积累绘画经验的手段之一。水彩画能使我体验绘画过程的畅快,使我真情流露,享受绘画带来的惊险与乐趣。
        人们普遍认为水彩画比油画难画,一但画错就无法修改。我认为水彩画与其他画种之不同在于水色交溶所产生的偶然性,色的浓淡、水的多少、重力方向的不同等因素,使水彩颜料在纸上形成难以控制的色形痕迹,是对是错其实取决于艺术家在绘画之前的预测,以及随后对这些色形痕迹的利用与处理。将错就错也是创作水彩画的一种机会,有时,“一点偶然性的错误反而会增加画面的绘画感,中国画中就有留一两笔败笔的美学观点。
        固然,画好水彩画需要掌握许多特殊的绘画技法以促使画面产生独特的效果,增加水彩画的神秘感,然而画家不应依赖和沉迷于技法与水彩交溶的偶然性。如果观众在一幅水彩作品中首先看到的是奇特的技法效果,那说明画家违背了艺术创作的本质。如同其他艺术一样,技法的运用应服从于画家的创作,甚至无意识地运用技法去表现对自然、对社会的感知,或者说是将技法隐藏画面以突出主题。如此,才能让观众接受到艺术家所传递的信息,与艺术作品产生共鸣,并享受艺术作品给人们带来的愉悦与想象。
        我的水彩作品大部分来自现场写生,虽没有认真整理过,但每次翻看时都令我兴奋不已——鲜活的画面充满着激情,真切,朴实,简单。虽没有明确的理论支撑,却在无意识中反映出我每个生活阶段的感悟与体验。
        我热爱生活,更爱大自然,喜欢一个人出外旅游和写生。当我在日本的礁石上任海浪拍打,在阿拉斯加的冬日里任寒风吹袭,躺在西藏的草原上仰望白云飞舞,赤脚穿行在维也纳的森林中,漫游在傣族蕉林成阴的寨子里,静坐在圭山的大核桃树下任清风拂面时,内心总是感到无比的舒畅,忘却“一切世间琐事,原始知觉在默然和寂静中诱发,真切地感悟到大自然的存在。此时我不想发挥,不想解释,本能地开始作画。
        受中国文化思想熏陶,我崇尚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意境美,也衷情西方现代艺术中具表现性的光色美。面对大自然,中国山水画家将自然人格化,借景抒情,移情于景,把山水和人性串连在一起,用借喻、影射等表现于法,营造出一种超脱飘逸的意境与情趣。西方现代艺术则注重形式美和自我存在的表现,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冲击力。当代画家在继承传统时不应只限于形式上的追求,如何利用水彩特性创建既体现文化传统又体现时代气息的作品,才是水彩画创作的真正挑战。面对大自然,我感受到它的生机与活力。从中也了解我自己。我画大自然中的一景、一物、一山、一草,不求表面的真实,不注重自然的光色,甚至不遵循透视、构图的陈旧法则,更不想炫耀水彩画的技巧。在受眼前景物启发而产生的潜意识反应下,有意识地对所选题材进行分析并延伸其含义,对所选景物进行取舍和组合,在“忘我”的境界中,将意念、技法、现实有机的结合起来,任书法性的笔触在画面上移动,任情感在画面上倾泻,力图使画面呈现出我的个性和我持有的观点。
        当今世界艺术的发展,东西方的概念差异已很模糊,但我还是有意识地探索在水彩画中将中国传统美学与西方现代美学相融合,使作品既具东方的审美意象,又富西方的审美情趣。
        我迷恋水彩画是因为它是艺术家亲近大自然、溶入大自然、取天地之灵气表现艺术家智慧最便捷的艺术语言,是因为它更具挑战性,更能满足我的好奇心和刺激我的创作欲,开启我的心智,并本能的将转瞬即失的心性表现在画面中。

 
2011年12月1日
 橄榄坝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