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写本中的澳门

速写本中的澳门

速写本中的澳门

时间:2011-07-25 10:07:02 来源:

>速写本中的澳门

童建颖
 
      1996年9月,一个特殊的原因使我意外的来到澳门,并在此客居了五年。

      在此之前,曾多次于香港小住,却从未想过到澳门一游。许是由于港岛之小、澳岛更小的缘故吧。想不到这座半岛有那么的丰富、精彩、充满着情趣,令游人留恋忘返。

      初到南国,面对这绿色世界,画过不少植物写生,从大王椰、鱼尾葵、棕榈、海棠、虎刺、蟹爪兰、到一片猩红的木棉、挂满气根的榕、以及许许多多叫不上名来的亚热带草木,为其千姿百态所吸引。因为,有不少北方的盆栽在这里竟长成了大树,足见土壤气候之重要。

      1997-1999的两年,港澳两地相继经历重大的历史变革,境内外也出了不少相关书籍。然而,读书不求甚解的我对澳门的了解还是通过走街穿巷的写生,凭借自己的直觉和观察。或者可以说,因兴趣爱好使然,关注着人们熟视无睹的一切,记录下我的点滴感知。

      ——无数次的在议事亭前地及喷水池边徘徊,感受节日气氛,却一次也未动笔。相反,穿过新马路去福隆新街周围的街巷,却引起我浓重的画意:遮天蔽日的灯箱招牌广告、 数不清的各类商铺店档、手信、饼家、肉干、生果;店员向游客路人兜售商品、用剪刀剪一片肉干、掰一块杏仁饼让你尝尝;刚刚能通过的私家车犹如在此考车牌,不紧不慢的缓缓而行;本已狭窄的小街,还泊着一溜电单车;只要有一丁点空隙,就见缝插针的摆个鱼蛋档;这里的商店有开有关,开开关关十分平常……

      ——十月初五街虽已不及当年兴旺,但仍有不少商铺经营各自的生意。古老的康公庙,庙内的旺盛香火和门外的廉价服饰摊档形成强烈对比,档口还泊着一辆白色新款轿车;两边的旧楼群下是印有“KENT”、“ Marlboro”烟牌广告的遮阳伞,伞下是五彩缤纷的服装及小商品;间中还有不太相干的修车档,油腻腻的洗着零部件;这里也有茶楼、金店、小型超市,灯箱招牌用的是中葡文字……

      ——岗顶剧院是澳门最具欧陆风情的公众场所之一,粉绿色的外墙和白色的立柱、门窗上的纹饰图案、院中的大榕树及围墙上的灯,这里曾有多少次辉煌的上流聚会、多少高档的艺术观摩,现如今剧终人散则留下一片寂静……不远处是圣奥斯定教堂,信徒们在此做礼拜和每年的圣诞弥撒以及天主教的各种仪式,显出一派肃穆与安详……再过去是何东图书馆黄色的围墙以及停泊在榕树下的私家车辆;岗顶前地沿东方斜巷直下就是市政厅,离闹市近在咫尺,却能够取静而独享一份空旷……

      ——白鸽巢,一座以如此美妙名字命名的公园免费向公众开放,一排大榕树舒展着臂膀、还垂挂下长长的气根;有不少老人和孩子在此憩息——人生两极的好去处;朝里走几块大石下是葡国大诗人贾梅士的雕像,相传他就曾在这巨石架起的洞中隐居,并创作出世人瞩目的诗篇,后人在此立碑以纪念这位令葡萄牙人乃至澳门人引以为豪的历史人物……

      ——妈阁,四百五十年前葡国人在此登陆并询问地名,误将妈阁庙以讹传讹为MACAU,后人无数遍的重复这一传说,使此地成为旅游热点而令香火更旺;依山傍坡建造的庙堂、院中大石上的帆船图案、善男信女们的香金和许愿营造着一种特殊的气氛……

      ——海事博物馆,这座十分现代的建筑就在妈阁庙对面的海边。馆中陈列葡萄牙人航海时代的有关资料及各类船只模型、澳门海域的历史概况、海洋生物及鱼类资源等等;馆外靠海的空地设有新式蓬架结构的露天吧,供游人休息畅饮,独有一番情调和意境,对岸就是大陆珠海,令人浮想联翩……

      ——游船码头陈列的一条龙舟,虽已离开水面,却不难想见参赛时的奋勇和豪迈;仿古的三桅帆船每天在此承载不同种族肤色的各国游客,让人们作半岛游而泛舟水上时去欣赏、去想象一切的一切……

      ——墨绿色的铁皮售货亭在澳门半岛不下三处;邮电司边的议事亭前地、南湾近西湾处、以及此处妈阁庙前地,出售烟糖饮料及纪念品,铁皮亭四周均有塑胶桌椅相配,让游客小坐,计划下一行程……

      ……

      当然,就澳门印象而言,远不止这些。有的入画,有的则没有,如娱乐场,我进过多次,陪大陆朋友观光而已,自己断无兴趣投入。有时间大多耗在泡书店看画展上了,有时还会同朋友一起吃饭,或带学生去离岛写生,画画水彩风景,记录一点感受。作为一个客居澳门的边缘人,我所关注的、着眼的往往是当地人不太在意的事物,所以才会写出《红邮筒》、《黄洋楼》、《蓝牛仔》、《白教堂》、《黑胸牌》等五色文章,在香港发表:

      ——记得九十年代初赴港小住时,看到那里的垃圾筒是绿色的,相反,邮筒却为红色。在澳门又使我领略了这红邮筒,并由此忆及我的青少年时代独立生活开始,数十年书信不断,乃我个人嗜好及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随着岁月的流逝,多少人、多少事、多少情成为过去,演绎着曲折坎坷起落跌荡的人生故事,通过书信多少可以留下痕迹,作为旧去新来的见证,由邮筒和邮箱维系不经不觉的彼此关照……

      ——在澳门半岛有不少欧式建筑,且各具特色,如粉红色的澳督府、陆军俱乐部、暗绿色的港务局、灰白色的阿婆井前地、还有色彩纷呈的议事亭前地、喷水池附近等等,而最令我注意的还是位于荷兰园正街、塔石球场西侧的八间屋。从东方葡萄牙学会由北往南,直至政府卫生司,数来数去总觉得少一间,因为对历史不甚了了,也就没再刨根问底了。只是称之八间屋的都以黄色为基本色调,那是种类似中国佛教寺庙的颜色,同时还配以土红色为饰边,包括低矮的围墙,加上小院内的南方植物,别有一番情趣……

      ——20世纪的最后二十年,大陆开放所带来的变化乃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半个世纪“步调一致”为标志在服饰文化上的体现经历了举国上下人民装、军便服、中山装、两用衫等几个时期,之后进入举国上下穿西装,现又作兴唐装,几乎成了国服。而这二十年,牛仔服虽未被官方场合认可却已悄然遍及中华大地,人们默默接受了这一来自“纸老虎”国度的休闲装。……在澳门,我有机会了解另一制度下的华人社会以及这里的牛仔服世界。经历百余年的发展,牛仔服有多种颜色,而最具代表性的还是蓝……

      ——从人口密集声色犬马的澳门半岛向南,过跨海大桥,由拥有新世纪酒店、凯悦酒店、赛马会、运动场和国际机场的离岛凼仔再向南,就是一派野外景色的大岛路环了。这儿有着与珠海横琴隔岸相望的十月初五街,以及每逢节假日才人头攒动的黑沙海滩,还有此地最高级别的威斯登酒店和达官显贵们的高尔夫球场。然而,来此地的游客未必知晓,连澳门居民也大多不甚清楚的去处,则是九澳村的七苦圣母小堂。……在我耗费数十年心血的艺术旅途中,竟有一座挥之不去的白教堂……

      ——在大陆渡过不惑之年的人,都该有对胸牌的印象。这个会议最多的国度,与会者左胸挂一牌以表明身份,通常粉红色具多,而人大政协则多用大红或淡黄色,且烫有金边和徽记,近年来又流行贴照片以验明正身。此外,公众场合挂胸牌的还有酒店服务员、大堂经理或其他工作人员,一般用的多为白色……但在澳门我却见识了一种黑胸牌。那是在议事亭前地到卖草地街附近,人流如织的步行街上,经常可见一些身穿白衬衫、系黑领带、着黑裤的年轻人,有金发碧眼的白种和身材矮小的亚裔,还不乏女性,胸前都挂有一塑料制成的黑牌,上有白色的中英文字……

      ……

      因职业之故,我没放下过画笔。回大陆生活转眼又是五年,澳门印象未曾淡漠,反而越来越清晰,这五藏俱全的小城所特有的一切:教堂寺庙、车船路桥、大厦新楼、名胜故居,有旅游设施,更有实实在在的居民住宅,路边靠椅就坐的老人、身着制服手捧课本当街步行的学生、驾驶各种车辆赶工的市民、在此繁衍生息的族群。——我开始凭籍记忆,写与澳门有关的随笔杂文,就严格意义上说,也只能算是速写,用眼所画的速写。点滴积累,有《新口岸》、《澳门文化广场》、《大三巴》、《螺丝山》、《澳门的戏院》、《路环雅憩》、《天堂之门》、《黑沙海滩》……等多篇,其中不少已陆续于澳门发表:

      ——初到澳门,这座半岛小城马路弯曲狭窄,一切都成比例缩小。老城区建筑密度高,居民也多,不少地方保留着昔日旧貌,街巷贯通,人行道只够一人步行,本来不宽的马路,泊车还占去一半,发展空间受到局限。第一次去凼仔,过大桥回首望去,沿海成片方型建筑拔地而起,很有气势,这便是经年填海开辟的新口岸。……因为填海,世界地图上只有地名的这个点得以不断扩大……

      ——记得到这座小城逛的第一条街就是荷兰园,那是个闷热的夜晚。做向导的也是大陆来的读书人,在商铺林立、不够二人并行的人行道上,走着走着,便鱼贯而入一间当街铺头,乃须拾级而下,豁然开朗之所在——澳门文化广场。……在港澳凡称之为广场者,大多是商铺连连的购物中心,而非大陆所惯称公众集会的空地。在此,文化广场则是家书店,澳门最大的书店。数百平方米的地库摆满书架,日光灯通明,还有冷气开放,非但第一印象极佳,从此便成了我光顾最多的去处……

      ——到过澳门的人没有不知道大三巴的,而尚未到过的人也能从旅游资料中注意它的形象。……1999年圣诞,节日气氛十分浓。随着夜幕降临,男女老少相继来到此地,沿着台阶坐下,静静的等待开演。教会的义工们在场中派发节目单,作着宣传。我也找了个空位入座,继续习惯了的观察,进而感受澳门回归后的第一个圣诞节。看着等待开演的观众,还有那些坐立不安的孩子,不禁联想到三十年前下放农村时,生产队里放电影的情景,幕布正反面坐满了人,引颈翘盼……忽然,音乐声起,舞台灯通明,晚会开始了,将我的思绪打断。见到台上基督徒们的认真表演,其中不乏教过的学生,才知这亦真亦幻的不是梦,尽管深蓝色夜空下的大三巴被灯光照得像舞台布景……

      ——弹丸小城澳门,土地虽金贵,却保留了相当面积的绿地。……准确的说,澳门半岛除东西望洋山之外,其余都是坡。在不同高度的坡上造房盖楼,依起伏的地势开挖筑路,由最初的沙土到后来的沥青再变为现在的水泥,路面的改进未能失去质的原貌,大形大势还在。……螺丝山是那种小公园,小到西门进东门出,只消十几分钟就能将所有的小径兜完。然而,满目葱绿,满到铁栅栏几乎围不住,漫出仅可一人行走的路……

      ——澳门半岛有过不少戏院,如白马行的“国华”、同安街的“翡翠”、巴波沙大马路的“明珠”、荷兰园正街的“柏蕙”、马场佑汉街市附近的……等均在回归之前陆续关闭。原因自然是经济萧条、市面不景,也和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不无联系:电视的出现令电影面临危机;录像技术的发明让大批观众离席;数码影碟的问世很快使市场受到冲激;VCD、DVD等全新产品为视听享受更新换代;充斥街头的音像盗版速度之快、成本之低廉叫戏院老板们不得不对投资方式重新考虑……

      ——路环,澳门半岛属下的第二离岛。没有中区热闹拥挤,不如凼仔有那么多新楼拔地而起,此地人烟稀少,宁静清新,自然生态保护得很好。称澳门中区为城的话,路环便是乡。……就地形而言,叠石塘山为全岛的中心。缓坡之下直至四面环水的海边,北面逐年填海和凼仔相连;东面有发电厂、九澳村、油库和货柜码头;南面是黑沙及竹湾两片海滩;西面则为路环市政老街,荔枝湾以南是狭长的十月初五马路,……在此中段,有座面西的圣方济各教堂,在其前地便是颇具特色的雅憩餐厅。……

      ——许是因为职业爱好,我对各地的人文景观特别关注,澳门自然也不例外。但在当地旅游部门的历年资料中,有远近闻名的十景八景,却未曾提及在我看来重要的去处——西洋坟场。……无论将澳门看作东方的蒙地卡罗,还是华洋杂居的小都会,这一人口密度和私车拥有量均居世界前列的半岛,其魅力不仅在于遍布新口岸的娱乐场、众多大小教堂、寺庙、灯塔、炮台、以及不少南欧建筑、别具特色的街巷、更有历经数百年沧桑的坟场,这里安息的是曾经生于斯或长于斯、并最早见证不同文化交融的前辈,带着他们各自的曲折经历、缠绵动人的情感故事以及人类共和的圣洁梦想。……

      ——离岛路环的南部,是澳门著名的休闲区,面朝大海有长长的海滩,因此地的沙呈黑色而得名。从半岛可搭乘专线巴士抵达,途经澳凼大桥过离岛凼仔、上路环公路由北向南,便到了远离市区的黑沙海滩。……夜间,天色很黑,海水更黑,此刻的黑沙反倒显得灰白,沙滩上游人凌乱的脚印还未平复,有待午夜的潮水轻抚……翌日,无论晴雨都是新的开始、新的一幕,黑沙海滩还会游客如织。遇上好天气,人们还会在此享受阳光、享受人生。人生,如梦。……

      ……

      在澳门生活的五年当中,我陆陆续续结识了不少人。不同年龄、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以各自不同的经历、学养提供给我不同的帮助和启示:

      ——有德高望重的前辈书法家、教育界的著名校长、文化人中的诗人作家;我在澳门首次个展的记者招待会得到前辈的肯定、两次开幕式老校长都亲临剪彩、并获著名作家撰文介绍及得以免费印制场刊……

      ——有澳门美协的会长和理事、澳门文化体.现代画会会长、澳门国际视觉艺术中心总监;接受我加入美协并参与活动、为本人再次个展画册作序并接纳我成为现代画会会员及参与理事会、和视觉艺术中心一起为澳门美术专辑组稿……

      ——更有不同画种流派的画家、年轻的现代艺术家朋友;在观摩或参与当地展览之际得以交流,体会“留有充分余地,共享一个空间”……

      ——当然,接触最多的还是学生,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学习本地方言,感受生机勃发的新一代……

      ……

      就和十年前初到此地那样,南国植物的旺盛生命力使我震撼,翻开当年的速写本,在写生的植物画面上我记有:

     “……只有在南国的气候湿温下才能绘声绘色的更具姿彩……”

     “……但凡有个性、装饰意味浓者均可入画,均能使自然界之生命力得以最充分的表现……”

     “银灰色的枝杆没有一片叶,但依然有其顽强的求生之美……”

     “又是一种极其旺盛的外型与姿态,有如此之反照,阳光也会因此微笑……”

30-6-2006 初稿
15-7-2006 二稿于上海未眠居
8-2007 澳门《 文化杂志 》夏季刊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