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曾宓

“真人”曾宓

“真人”曾宓

时间:2010-11-20 12:57:34 来源:美术报

资讯 >“真人”曾宓



曾宓 山水四条屏之一

  曾宓在当今画坛久负盛名,笔者与曾宓相交多年,久仰先生艺术,对先生为人、为艺更有着切身体悟。现就这里的几幅作品,谈谈自己的一得之见,与读者共飨。

  有人以“新文人画家”中佼佼者、“中国当代文人画中具代表性的画家”来形容曾宓,言语中切,不为夸饰。中国“文人画”起于晋、唐,兴于宋、元,亦称“士大夫画”。至元代,由于历史的原因,文人士大夫以“超然于物外”之心态与统治者保持距离,借琴棋书画以舒胸臆,“文人画”从而得以兴盛,并成为明清时期中国传统绘画的主流。“文人画”是画家的学养与才智的结晶,是其精神世界灵性闪现的曲笔华章,对于中国传统绘画在近代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品读曾宓的水墨作品,对于理解中国“文人画”,窥其三昧,大有裨益。

  他以中国水墨传统技法为基点,努力实践“以写为法,以骨为质”、“墨团团里黑团团”、“混沌里面放光明”创作手法(石涛语),用宿墨构建起自己独特的艺术世界。同时他还借鉴吸收西画中的营养,如在画面中引入构成的办法,构图上简化层次,以凸显近景来聚焦视点;局部用色彩及墨彩敷染营造环境气氛;适当地在浓墨丛中留白以表现一些光感效果,及以烘托衬染手法增加背景等处的肌理等等。这些手法的运用,丰富了水墨画的绘画语言,拉开了与传统国画的距离,使画面更为新颖,在视觉传达上更具现代感,体现出中国文人画丰富的表现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他将真切博大的高韵深情和丰富而略显苦涩的人生体验凝聚于笔墨间,以直抒胸臆的直线、一笔笔写就自己的艺术人生(创作于1989年的《山水四条屏》就是这类新文人画的作品之一。画面为四季风景,春则浑厚华滋,秋则枯寂旷寒,夏则沉郁朴茂,冬则空灵简约。展现了曾宓先生对笔线、宿墨及水与色彩的出色运用,将水墨的高妙纯净和色彩的渲染效果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构图布局多变、灵动,题款、印章与所绘图景相映成趣,给人以出奇制胜、意味深长的效果,作品中诗、书、画、印有机地融为一体,堪称中国画中之妙品)。

  值得一提的是,曾宓对以往的作品进行修改、补笔,这样“再创作”的例子不胜枚举,有些作品甚至要经过二次、三次修改。例如创作于上个世纪80年代,曾宓、童中焘合作《山水清音图》就是这样一幅大尺幅的山水作品,画面气势宏大,茫茫苍苍,“墨不碍色,色不碍墨”,达到色与色的交响、色与墨的辉映,墨、色浑然一体。此件山水合作经过曾先生后来的二次润色添墨,更加焕发出山水的幽深和大自然的璀璨。有绘画创作经验的人们都知道,对以往的作品,作者在经过一段时间内绘画修养、技艺水平提高后,往往会发现很多未尽之处,由此而进行修改、补笔的例子,古今中外并不少见。改画有时甚至比重新创作还要困难和费时,况且改画还有着前功尽弃的失败风险。因此,有不少画家对于自己早年不成熟的作品干脆采取一概不予承认的态度,从而使一些喜爱自己作品的藏家一时不知所措,也给自己作品的鉴定、市场造成不必要的混乱。而曾宓从来都是以坦诚心态对自己的早期作品,而且不计功利地对作品重新润色、修改、加款、补印……一如慈母对待自己的早产儿,备加呵护与尽心。与前述某些画家相比,曾宓那分对待艺术、对待藏家的真诚态度令人感慨,其“真人”之谓,名副其实。

  2005年5月13日,中国嘉德将曾宓的手卷(10.9平方尺)拍出72.6万元的高价,从而使曾宓的作品成为艺术圈、艺术市场上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然而曾宓本人依旧保持着平静而淡定的心态,不为所动,依然故我。“画画一定得讲感觉,只有有感觉的时候才可以作出好画来。所谓‘神来之笔’就是一瞬间的东西。不能轻易下笔呀!不然像机器印刷一样出作品,作品怎么可能好。”能出此言,可见曾宓的创作心态,亦可见先生对待艺术创作之真诚。

  “整个社会都浮躁,刊物、报纸、书籍,打开看看,面目皆是浮躁;画廊济济,展览密集,与其说这是文化繁荣,不如说是为争饭碗而标新立异,哗众唬人,与有感而发的艺术创作之朴素心灵不可同日而语。”吴冠中先生的这一席话可谓切中当今画坛之时弊。一个画家如被书画市场所诱惑,与唯利商人而比肩,那么他的艺术生命也岌岌可危了。可幸曾宓未入当下之“流”,依然在艺术世界里默默耕耘,“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飘然携一“真”字而前行,直将他那真笔墨、真艺术、真我、真性情挥洒一尽。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