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境之实与造境之虚 ——〈〈志坚山水画集〉〉序

写境之实与造境之虚 ——〈〈志坚山水画集〉〉序

写境之实与造境之虚 ——〈〈志坚山水画集〉〉序

时间:2010-09-25 16:15:38 来源:

资讯 >写境之实与造境之虚 ——〈〈志坚山水画集〉〉序

 李安源
 

        大学问家未必是大美学家,而大美学家却必定是大学问家。康南海堪称一代国学硕儒,可对于绘画,偏偏溺于形似而落得“见如儿童邻”的笑柄。王静安深味艺术之道在于虚实之平衡,所以他说:“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彼及诗画一律,即发乎其内的精神境界之通融,赵松雪由形式而言及书画一体,一味古意而忘他,实为迂腐之见。在我看来,还是苏子瞻高人一筹,实在是“画贵有诗意”,所谓画之诗意,须待由写境之实与造境之虚谈起,今以志坚山水为证。
       “文章不疗山水癖,身心每被野云羁”, 志坚未必读万卷书,但行万里路是毫无疑问的。作为一个沃游饱览的山水画家,他深谙外师造化即写生的重要,于是踏遍大江南北,三山五岳,丘阜溪壑,一一全具胸中。以自然为师、搜尽奇峰打草稿,是中国山水画创作的不二法门,然而画山水法,写境之实易,造境之虚难。写境,大多忠实于自然,写生也;造境,需主观意象融入,创作也。站在创作的角度,志坚不仅擅于写境之实,更深谙“境生于象外”之理,而对于造境之虚,也进行了长期的实验和摸索。造境之虚,既是对自己积累的素材披沙沥金,也是对前人画面图式的含英咀华,志坚从形式构成入手,逐渐蜕变出自己的个人面貌。
        临图观景,志坚山水圭臬最醒目处有二:图式、虚实,今逐一论之。作为有过西画创作经验的画家,志坚对形式构成的敏感似乎是一种本能,所以在他的大多数作品中,我们都不难发现,他给予其作品图式以不同程度的现代性元素。在近期创作的作品中,作者大多惨淡经营,煞费苦心地在画面中融入了一点园趣,一点禅意。禅意自然是一种心境的外显,而园趣也并非有什么造园的癖好,仅仅只是满足他由来已久的构成欲而已。画中无论是亭台楼阁,还是水殿暗香,画家全如用兵部阵,任其在高山大川中穿插呼应,达到一种有破有立、风回路转的效果,这无疑已在图式上先声夺人,同时与传统山水画既一脉相承,又拉开了距离。志坚是个聪明人,他在构图上的“破景”之法有巧夺天工之妙,决无半点矫饰之痕迹,所以吾每观其新作,皆先为其画面布势之生动所吸引。虚实相生,是志坚山水画的另一特色,也是他在笔墨技法上臻于成熟的标记。志坚画山,多无全山;志坚画树,少有全树,此乃虚实之妙用也。他画云烟,好用淡墨渲染,用笔松秀,笔致缥缈,烟云氤氲变化,与画面主体的山水树木、竹影粉墙融洽相处,每每给人以流风回雪,清月印水之意象。再者,在志坚的作品中,川壑树石,用实笔;云烟雾蔼,用虚笔。以虚运实,实者亦虚,通幅皆有灵气,且诗意盎然。
        志坚山水画所呈现的总体气格,多给人一种虚静的审美意蕴,而这空山无人,水流花开的境界,本质上也是画家心态与个性的外在物化。志坚天性沉静内敛,澹泊寡欲,遇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屑于虚名俗利之争,显然,这种亦道亦禅的心境无疑与其画风是统一的。席勒尝鼓吹艺术与人道观念的叠合为一,这恰恰在志坚身上得到了印证,正是他勤于学而善于思,为人朴讷醇和,为学精诚不殆,所以为艺也气质俱盛。
        志坚是个基督徒,但其作品却是披着禅衣的,所以在我眼里,他更像个划着十字的佛教徒。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