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海溶
山水画是最能代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思想的画科。五代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一些画家深入大自然中,创立了真实生动的北方雄伟峻岭与秀丽多姿的江南山川两大山水画体系。北方山水以荆浩、关仝为代表。北宋以后,山水画在五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着力与表现关洛一带雄浑开阔的山川景象。北宋前期的李成、范宽最为杰出,和五代关仝并列为最有影响的“三家山水”,成为北宋山水画的典范。现代画家傅抱石,继承发扬传统山水画,创造出浑茫大气的“抱石皴”,宜于表现风雨阴脢,苍茫迷离的景象。誉为“新山水画”代表画家。
被誉为当代“峻叠皴”的创造者—裴永志先生,自幼生长在北方农村,长期与大山为伍,在大自然中成长,从艺三十年来,独耽爱宋代山水,尤其对李成、范宽、傅抱石等大师的画风漂染颇深,并得到当代著名画家石齐先生真传。他综合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皴法,创造出浑厚、雄伟、坚挺的“峻叠皴”,表现出北方山水的俊峰高耸,层峦叠累的势壮雄强气象。
裴永志先生,号庄外闲人,河北无极县人。现为中国沫若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石齐艺术研究会理事、中国国际精典书画院理事、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涉外经济学院客座教授,河北省华人华侨贸易促进会理事。
裴先生作画善用熟纸复笔积墨,细心经营,在技法上集传统诸家之精华,以“峻叠皴”为主,并借鉴西方绘画理念,将西画的明暗处理方法和谐地融入中国深厚的传统笔墨和造型意象之中;在构图上大胆突破传统题材,每幅作品必有一个鲜明的主题,独具匠心。自成一格。观其代表作品《秋山红叶图》以“高远”取势,采用传统S型构图,中景取山为主峰,技法以“峻叠皴”为主,辅以斧劈折带乱柴加米点的技巧,表现山是有形的,挺拔,险峻伟岸;配以现代写生,树木葱郁,且具有独立性,清晰明朗;背景用独特技法处理,树与山石相连而成整体,峰峦浑厚,势壮雄强,达到意与景传神之妙趣。
裴永志师法自然、崇尚自然、追求自然的和谐统一,观其代表作品《太行新居图》足见其真谛。作品峻峰高耸,层峦叠累,银白山石坚挺,棱角分明,极具纹理的北方山石特征与山顶密密麻麻的树木相衬托,将山体扩映的更加厚重大气,布景合理,远山云雾若隐若现,有源之溪水蜿延透出,以复笔勾染深度与动感,栩栩如生;山谷山坡处树木杂草丛生,点、线、面及精微处特殊处理,其树木笔笔到位,穿插自如,动感及三维空间感炽烈;山村农舍错落有序,屋顶太阳能器材、电视塔象征社会化农村人民过着现代文明生活。整幅作品景与物呈现出天人合一,自然和谐,不失为人间仙景,堪称精品之作。
清代著名山水画大师石涛曾作画曰:“笔非蒙养不灵,墨非生活不神。”此语不仅是对绘画作品的解读,也是对画家艺术修养的点化。裴永志先生的艺术创新是在生活灵性支配下,加以刻苦研究所获得的成果。其独特的“峻叠皴”将白石、青山的独到造景能力与意境情有机的结合一起,会神贯通,一气呵成,充分展现了北崇山水的大气磅礴,充满中国现代山水画的新面貌、新感觉。裴先生不愧为中国当代北崇山水画家。
(作者系《中国名家书画》杂志总编、书画评论家)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