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数从事艺术研究与艺术创作的人审视与研究艺术的角度是直接的,视角也主要集中在艺术本身的范围之内。研究艺术的路径是从艺术的边界向它的中心挺进,从艺术的表面形态到艺术的语言手法,再到艺术的表现技巧,直达纯艺术的牙象塔中。然而,最终得出的研究成果,创作的艺术作品经常是一但进入社会才发现,自己辛苦创作的东西与这个社会无关,甚至与自己的生命无关。没有效果、没有作用、没有意义。研究了多年的艺术还是如雾里看花,令人迷惑不解。自己接触最多的东西竟然变成了自己最不了解的东西。回想起来,不知道自己都干了些什么?找不到意义和出路。
自从某一天,他有幸接触到人类学这门具有大视角研究的学问时,这一切的迷团终于有了云消雾散的时刻。他终于有了:“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栏栅处”的开悟和感叹!
人类学是从一个宏大的视角来研究人类的,人类以这样的视角来研究自身本是不具资格的,但人类通过自己的理性、想象、科技超越了自己的局限性,相对的走出自己的圈子,模似上帝和外星人的视角端详、审视、研究人类自身。有了这样的视角,我们发现艺术变小了,我们看见了艺术在整个人类社会中的清晰轮廓,原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啊!
人类这个从几百万前由低等动物进化而来的宇宙精灵,今天已成为太阳系中一个充满生命的星球上的主宰了,他们所创造的文明足已令他自己都感到无比的惊异和震憾。人类是一个什么样的生物?他们从哪里来?又往哪里去?他们所生存和繁衍的世界是怎样构成的?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艺术的本质又是什么?它对于人类有什么作用和意义?人类学都给予了相当肯定、相当深刻的回答。一个只专心专注于艺术本身学问的人,没有联系到人类社会文化这个整体学问,这样狭窄的视野是难以真正弄懂和深刻理解艺术的真谛的。这也说明要看清一件事物的本质和它在整个人类社会中的关系与作用是必须有距离的,而人类学特别是文化人类学给予了我们这样的视角和距离。
人类学是从生物和文化的角度对人类进行全面研究的有关人类的知识学问。文化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所有的行为的科学,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人类是社会性的群居动物,这种生存方式要求他们处理好个人、自然、社会以及群体与群体之间的诸多关系。在面对自然时,他们用理性、智慧团结起来征服了自然,获得了生存的空间和发展壮大的权力。面对社会和他人,他们又创造了统一的信仰和制度以协调各方的利益建立了和谐共存的秩序。人的智慧充分反映在他们所创造的文化当中,人除了生活在自然世界中更是生活在自己创造的文化符号世界之中,人是一种文化的动物。人类编织文化之网,目的在于确立一个他们认为是最好的生存方式与生存环境。谋求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制度。获得幸福和行动的意义。人类欲望需求的不断增长,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导致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亦是动态的,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发展是必然的。
艺术作为文化载体之一,在历史上的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与社会中承载的任务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在文字发明前的史前文明中,原始艺术中的洞穴壁画、原始岩画、原始雕刻就是当时文化的主要载体。原始人并不象现代人那样看待艺术,他们没有现代人这样的闲情逸致,他们做“艺术”是非常功利的,完全不是现代社会艺术的含义。 “艺术”是当作文字用来交流和记录的、是当作宗教行为祈福避害的、是当作图腾顶礼膜拜的、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和忠实纪录,而非装饰娱乐,是原始人的全部意识形态和思想文化。技巧在他们看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它作为一种文化交流的工具,它是原始社会全部思想文化的代表。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文字的发明、阶级社会的产生,“原始艺术”作为核心文化的地位让位给了以文字语言为载体的哲学、宗教、政治····人类进入了有阶级、有国家、有战争的封建社会。宗教祭坛画、圣像、佛像、教堂、寺庙等等成为服务于宗教的手段,宫殿、园林、肖像、陵墓、战功纪念碑、奢侈工艺品等等成为服务于宫廷贵族的御用工艺。艺术成为整个社会主流文化的宣传品和上流社会豪华糜烂生活的吹捧者。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商品社会,艺术又从服务于贵族统治阶级的工具,沦为金钱的奴隶,资本家的油画肖像、别墅豪宅、媚俗的风景画、流行音乐、商业大片、肥皂剧、时尚设计等等成为服务大众的商业文化,于是当代艺术的任务和性质又导向了商业化和大众化。
中国自近代西风东渐以来,一直就处在东西方文化的对抗与交融之中,从初始的东风压倒西风到当代西风以压倒优势取得胜利,西方文化在中国社会成为主流。尽管如此,土生土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两种文化的对抗在当代表现得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激烈,因此当今这个时代人们面临的文化困境更为严重。或许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多种文化的强势并存并不是件好事。一个社会在一种占主导地位的文化统治下反而能够良性运行。行动有准则、是非有标准、交往有共同的礼节、人心安定、社会和谐。当代社会,东西方文化的激烈对抗,使人们有机会接受不同文化和教育影响,造成心怀不同的观念与信仰的人格彼此间难以理解和更好的交流,导致社会问题急剧增多,不和谐因素比比皆是。没有共同信仰的权威,只有多元对抗的文化,社会风气一路走低。
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艺术,也逃脱不了这个文化大背景的根本影响,在当代,艺术批评,艺术创作真可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叫好的人认为:这是个好时代,是艺术繁荣的时代,大发展的时代。说坏的人认为:这是一个不好的时代,一个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时代、一个道德沦丧,唯利是图、利欲熏心时代。艺术沦为追名逐利的工具,成为道德败坏的温床。在一个文化观念混杂的年代,不管是东方传统文化,还是外来的西方文化,文化中道德约束的部分总是难以彰显,反而是那些放纵人欲,追求享乐的观念容易被大众轻易的奉行和吹捧。遵纪守法的人少了,趁火打劫的人多了。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这便是个问题激增的社会,一个非良性运行的社会。
艺术是反映时代的晴雨表,当代艺术中不和谐的东西、丑恶的东西、非道德的东西、反人类的东西比比皆是。不管艺术家采取的是批评揭露态度还是采取张扬吹捧的态度,都证明了当代文化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中国当代文化显然是一个多元混合的文化,既有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西方古代的、近代的、现代的、还有最新的所谓后现代文化。总结概括之就是:“乱而杂”。没有一种文化完全获得和建立起了主导性的、权威性的地位。这样社会问题必然严重,如今所谓“和谐社会”观念的提出,是有针对性的。不管怎样,重建统一的信仰非常有必要,什么样的社会是最好的社会当然没有现成的答案,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根本就没有所谓最好的社会,只有相对好的社会。但这样的社会又在哪里呢?我们不知道,也许哪一天它真的就出来了。不过,从人的质朴的愿望来说“真、善、美”是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这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建立一个具有统一信仰的社会文化作为个人来说可能是无能为力的,但对于一个从事艺术的人,他的研究、他的创作应该是指向:“真、善、美”的,对文化中“真、善、美”的东西加以赞颂和张扬,对文化中“假、丑、恶”东西的加以批评和揭露是始终不变的真理和艺术家永远责无旁贷的任务。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艺术是应该有导向性的。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当代艺术,正如有些批评家所指出的,当代艺术有些或正在往下走,一些急功近利,投机钻营,不择一切手段人为谋取个人利放弃社会正义与良知,放弃使命感与丧失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独立性和批判精神的人大有人在。这是一种很不好的趋势,大家应该看清这点和防止这点。
二〇〇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