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图式的心灵憩园——读唐军的油画风景

山水:图式的心灵憩园——读唐军的油画风景

山水:图式的心灵憩园——读唐军的油画风景

时间:2010-01-04 08:43:43 来源:

评论 >山水:图式的心灵憩园——读唐军的油画风景

沈海龙

绿色的树掩映着灰白的山墙;明净的空气裹挟着古朴的农舍;摇动的野草彰显着和谐和韵律;苍翠朦胧的群山似有非无……,所有的一切都笼罩在一片宁静与安详的水墨意蕴之中。或许,你已经很难想象,这是厚重的油彩在画布上展现的空灵与水润。

走进唐军的画室,那一幅幅凝聚着村野气息的油画新作,顿时让人有入山林之感。似乎这些色调素雅、恬静明快的视觉图式,正是他本人为我们的心灵创设的一片可居可游的山水之境。我们看到的是一种全新的油画语言的表现样式,一种游走在两个画种之间的呈现方式,他已经从视觉的层面模糊了两个画种的界限,画布上流淌的是一种中国传统绘画的舒缓和惬意。然而,对于唐军本人而言,这种新的图式或许源于他对过去传统认识,源于他对当代生活体验。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热爱传统的画家,数十年默默耕耘,潜心创作,足迹踏遍了大江南北的嘉山胜水。或许是“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他在自然山川灵性的陶冶之下,最终选择了用山水作为媒介,用迥异于中国传统绘画的材质来展现内心的感触,把自己幻想的理念和生命的情感用传统语汇毫不隐晦地展现了出来。

唐军就是这样一位热衷于艺术探索的实践者,或许正当盛年,他的画在经历了一番粗犷和火辣之后,终于回归了一种淡薄和宁静。这种精神的回归隐隐标示着他对当下艺坛功利主义、求怪变异之风的疏离。在面对概念化、符号化的滥觞,艺术日渐陷入贫乏、苍白困境之中的今天,他既没有一味盲目屈从,更没有遵循某种成法,而是将个人的经历、体验、情绪升华为表达内心情感的山水图式。他在精神上,鄙视当代艺术中跟随潮流的趋势,抱定了个人独特的见解,一切全凭自己的心灵、情感、经验、才情来判断和审视,并创立个人旗帜鲜明的视觉语汇。他意识到艺术家的观念从属于社会现实和个人的情绪以及思考,但又主导着艺术形式的嬗变,进而创造出一种新的现实:清新而又淡雅,宁静而又秀美。籍此,唐军在探寻求变的艺术道路上找到了自身的表达方式,即在传统与实验之间解构和消解西方油画传统的块面造型和中国画传统的笔墨规范,从中抽绎出一种中西合璧的特殊技法,同时,又借用西方现代艺术的手法来冲击中国的传统山水,用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来观照自然风貌。

众所周知,与中国画相比,中国油画的产生和发展先天不足。它既没有中国画几千年自然形成的源远流长的辉煌,也没有铸就一整套完整独立并且浸入中华民族血脉的审美体系,也就自然缺乏建筑其上的自信与自尊。在中国山水画与西方风景油画结缘的今天,启示画家的不仅是两个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共同以大自然为对象的两个画科在艺术语言上的如何沟通,更是在深层次上启示艺术家们在文化审美品格上的交融。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启示,唐军能眼观西方,背靠传统,以油彩为笔墨,寄情于山林,从中国传统山水美学里获得启示,把油画语言的“硬度”和“理性”向中国山水画的意象性转变,从而进入一种哲学性的跨度。他深谙中国山水文化、理解传统笔墨,所以,他的画总有一种融入自然的人文情怀,略似逸笔的线条勾勒出一派别样的山景:静寂的房舍、如镜的湖水、弥漫在空气中鲜活的泥土芳香,一切都如诗般惟恍惟惚,仿佛不在人间,却又早已是心中期盼的回归之境。那种轻快而略带抒情性的挥洒,让人忘记了油画的厚重与质感,中国山水哲学里的“坐忘”、“心斋”、“游心于物”也似乎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表达。中国传统的笔墨程式讲求“三远”、皴法、点法,然而,唐军并不是过于理性和皮相地摘取,他也不是想用水墨语汇来取代油画语汇,而是盼求能用纯正的油画色彩语言进入中国的山水世界。他的绘画已不再简单的让人理解为用油画来画水墨,也不再是技法的整合和模仿,而是在其中既夹杂了西方绘画中的某些意象因素,又赋予其更多的民族传统艺术的哲学意境。所以,他只是改变了西画中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改变了以明暗体面和补色关系为主的造型技巧,更多的融入了水墨画的自由法度,强调了笔法的力度和节奏感。他的线条在张力之余跳跃着自然的律动,那种几近涂抹的笔触和恣肆挥洒的随意性,仍然容易让人联想到西方表现画家强调主观感觉的印象风格,而充满流动感的颜料及色彩之间的浸润与吸收、线条与色块之间的衔接又似乎都具有了水墨氤氲的灵性和气质。色彩也似仿佛成了他滤除繁杂,注入情感、复归真实的途径。由此,他的画面是以我性、我感去捕获瞬息的印象、追索逗留心间的诗章情韵。所有的一切,都让人不容置疑他对中国水墨山水的精神和油画语言的共融互创进行着深刻的追思:把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的感受和西方风景与中国山水两种艺术表现形式放在同一层面进行解构与重组,将油彩的理性与水墨的神韵加以调和,消除艺术对立两极的绝对差别,并消弭两种艺术因相互嫁接而产生的“硬伤”,从而达到一种自然和纯真的中和之美。他的这种独特的视觉修辞在消解了不同画种界限的同时,又体现着不同艺术语言在中心与边缘之间交织、震荡,虽然一方面在凝聚着自己的属性,但另一方面也与它种艺术形成张力,开始形成一种动态和活性的演变模式。这种自觉融通中西艺术语言的探索历程,不仅一方面强化着唐军油画自身的语言特征和民族品性,另一方面也在为他未来的艺术锻造着新的语汇符号。

诚如唐军本人所言:“我们中华民族有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沉淀,这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文化宝库,我们可以从中吸取营养、古为今用,逐渐形成具有民族绘画特点的个性语言。”因为中国传统的山水精神讲求内心的操持和精神的宁静,提倡“玄对山水”和“澄怀味象”,要求画家始终在超功利的虚静中达到人格的升华。这就要求画家始终把对传统的继承、文化的涵养和人格的陶冶放在一个显要的地位,这也是每一个有着自觉与责任的中国油画家在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碰撞时心中保持的底线。从中国的山水精神里蜕变而出的唐军作品,是这么做的,也是这么想的,他用油彩呈现了一个踽踽探寻的艺术家求真、求善的心灵归属,同时也在用这样一种图式语义为我们观者构建了一个回归宁静、回归真实的心灵憩园。

其实,真正的艺术家不就是澄怀虚澈、热情真挚的美的缔造者吗?而真正的艺术不就是谐和和宁静的象征吗?我们需要这种意味隽永,和谐臻美的山水意境和自然本真的状态。或许,对于浮躁的当代中国画坛而言,这种无功利的山水之心,它就象征着一种精神,一种呼唤,一种永恒的自然回归。

2009年9月16日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