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访谈录

艺术家访谈录

艺术家访谈录

时间:2009-07-29 15:34:32 来源:文化传播网

评论 >艺术家访谈录

 曹建平(广州市杂技团团长,广州市杂技艺术家协会主席)

    创新是杂技人的使命感  今年是杂技团成立50周年,这是杂技团发展最快、艺术事业最辉煌的时期。广州杂技团之所以在全国有名气,主要是因为创新节目。很早的时候我们的杂技节目就有主题了,比如说《金色畅想——球技》、《阳光女孩——技巧造型》等,技术新颖,画面灿烂,一出来后被不少杂技团COPY。广州杂技在创新方面始终有一个使命感,要不断挑战极限,要走在全国前列。比如获得文华大奖的杂技剧《西游记》,还有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杂技剧《水浒传》和其他名著,都将继续朝着创新的方向去做。广州有一批敬业、爱好艺术事业的同行们,像红线女、张丹丹、倪惠英等,大家很有创作激情,这个氛围很难得,我很高兴自己也是其中一分子。

    陈安(广州市摄影家协会主席)

    推动原创摄影  摄影家协会这几年一直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推动原创摄影。因为电脑技术的发展,对照片进行PS成为摄影界流行的现象。我们并不反对PS,但要看用在什么类型的摄影上。如果是创意摄影,即采取数码技术把自己的创意设想用数码加工表现出来,PS是没问题的。但如果是社会纪实类的摄影,PS的后期加工就背离了摄影的正道,我们主张原创作品就是希望摄影家深入生活,抓拍到能真正反映被摄对象内心世界或者你想表现的真正图像,这才是摄影家的真功夫。近年很多人吃到PS的甜头,甚至一些记录性的照片或新闻照片,都出这个问题,这些都违背了摄影的本质。所以我们从3年前开始推动原创摄影,会员们都很支持,很自律。

    倪惠英(广州粤剧院院长,广州市戏剧家协会主席)

    “活”用传统戏剧资源  2008年,广州的戏剧舞台异彩纷呈:“广州·上海文化活动月”“第五届羊城国际粤剧节”“中国·广州大学生戏剧节”“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优秀剧目展演”……我们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感谢这个时代。2009年,挑战与机遇并存。我一直相信,戏剧能看出一个民族的历史,我们要把这些无限的资源“活”用起来,为了传承也为了发展。

    费勇(广州电视台副台长,广州市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

    电视行业在壮大  电视艺术家协会前几年的主要工作是发展会员,因为区、县电视台增加了,而且这些年很多做电视剧和电视节目的民营企业在广州,所以这几年协会着重把区、县电视行业的人发展进来,把民营公司的专业人员发展进来。近几年我们还有意识做一些带学术性质的研讨会、电视节目的欣赏会,加强与中大、暨大等高校的联系。广州电视台每年承办国际纪录片大会。还有一些与新媒体有关的活动,比如举办面向大学生举办手机短片的比赛,探讨新技术带来的艺术表现手法的改变。

    周国城(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重视广州文化的积累  美协主要依靠各个门类的艺委会来服务会员、组织展览等活动。今年我们主要出版了两本论文集,一个是健在的老艺术家的谈艺录,另一本是理论文集,这些都是对广州文化的一种积累。广州是最早的通商口岸,文化的包容性很强,美协将来准备加强与各地的交流活动,如在港澳地区办展览,和各个城市进行交流等。

    许鸿基(广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做好书法的传承  广州的书法事业,历来有很广泛的群众基础,领导干部、各级党委、政府也一直非常重视。去年政府拨了专款整理书法名家作品集和作品选,还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书法作品展览。今后的书法事业要善于利用广州的文化资源,打造书法精品,做好普及,与高校和教育局合作,在大、中、小学中普及书法教育,做好传统文化的传承。

    张丹丹(国家一级演员,广州市舞蹈家协会主席)

    舞协是家园  舞协是我们的家园,无论是过去与未来,所有日子都编织着我们每位参与其中的舞蹈工作者的责任与爱,这些流淌的岁月是我们生命的历程啊!

    罗铭恩(广州市文艺批评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岭南风格的批评模式  自去年7月成立以来,市文艺批评家协会目前已有会员100名,举办了多次文艺批评活动。未来一年中,批评家协会的工作重点将是不断纳新,扩大会员队伍,吸收高水平会员的加入,多开展教学课程及交流活动。此外还将举办广州文艺批评如何坚持现实主义道路的研讨活动;出版广州文学及戏剧评论集,总结21世纪以来广州文学及戏剧的成果与不足;举办青年文艺批评家讲座(培训班),着力培养青年作者。我们期望从目前的文艺现状出发,从广州的本土实际出发,形成具有岭南风格的批评语言和批评模式。

    孔庆炎(广州市曲艺家协会主席)

    寻求粤曲本体的艺术特质  曲艺在广州是一种比较主流的传统民间艺术,参与广、影响大。虽然专业演出团体只有一个,但职业、业余团体有很多,活动丰富,影响遍及港澳台地区以及海内外。要想让曲艺的影响力持久发展,必须创作出大量新的好作品,所以曲协近年工作思路可以概括为“一抓两促”——抓创作,促进演出、录音、比赛等活动,促进人才的发现、培养和宣传。在此基础上进行的“牡丹工程”就是专门创作曲艺的粤曲,5年中已经创作出80首作品,准备择60首编辑成书,向国庆60周年献礼,并有30多首已在广东电台播出,获得好评。与广东音乐曲艺团合作的“新人新作演出”在本月26日举行,社会影响很大,省内各地都来向我们要作品。本月初我们还组织创作了一批给少年儿童听和唱的作品,现在已有了20余首,明年准备在这基础上录音播出,请专家评审后在学校推广。另外,我们组织专家从对曲艺发展的调查研究入手,找出属于曲艺与粤剧所区别的、本体的艺术特质来,这是个长期的工程。

    郭伟生(广州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创作是中心  在过去的一年中,当群众需要音乐的时候、当政府需要音乐的时候,我们都站在了第一线。不论是SARS、雪灾、汶川地震、奥运、改革开放30周年还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不同社会事件发生后,我们的广大会员都第一时间拿出作品,热情自发地支持政府。我们每年有2至3次大型活动,组织域外城市之间的友好交流,出版了唯一的一本广东音乐研究书刊《广东音乐研究》。今后音协的工作重点将主要放在创作方面,没有大量优秀的新作品,广东音乐就会失去生命力。

    张欣(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

    培养年轻作者队伍  作协是一个松散的团体,中心工作是培养年轻作者队伍,本届作协将坚持业务学习制度,从7月中开始,陆续聘请多方面多学科的专家学者来讲座。例如请心理学教授来讲“心理学的当代意义”,请省参事来讲“呼唤新的文艺复兴”,希望这些不同方向的讲座可以启发作者们的思维,激发创作灵感。今年也将推出以小说为主的比较成熟的文丛给最需要的作者——那些年轻的、发表经验较少的、反映广州生活的,以为鼓励。作者闷得时间太长会怀疑自己的写作能力。

    曾应枫(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

    民间文化成为显学  民间遗产抢救工程的启动和大环境的改善,使民间文化成为了一门新兴的显学。协会以前多关注民间文学、民间故事的收集整理,现在民俗、民间工艺、民间艺术,包括牙雕、玉雕、木雕、榄雕、广彩、广绣、舞龙、舞狮、龙舟……都在我们的关注之内。协会的工作重点是文化的整理和传承,具体工作有:进入各类学校做系统介绍、文化传播、建立传承基地、培养人才、扩大会员并帮助他们进行理论提升、建立大学生文化义工队伍等。

    陈永锵(广州市文联原巡视员,岭南画派纪念馆馆长)

    用良知指导艺术之路  今年或明年的恰当时期,岭南画派纪念馆将会合作举办一个“岭南画派在上海”的活动,通过学者、哲学家、理论家的参与,发动全社会来反思岭南画派的核心价值。为什么辛亥革命会在广州发生?岭南画派的创始人物为什么首先是革命家、政治家,才是艺术家?这种以天下为己任的,“为人生而艺术”的理念构成了岭南画派的根本价值思考,具有深刻的现实价值。
编辑:
凡注明 “卓克艺术网” 字样的视频、图片或文字内容均属于本网站专稿,如需转载图片请保留“卓克艺术网”水印,转载文字内容请注明来源卓克艺术网,否则本网站将依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维护网络知识产权。
扫描二维码
手机浏览本页
回到
顶部

客服电话:18956011098

©2005-2018 zhuoke.cn ICP皖ICP备0901860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