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和画廊的一位女负责人约好一起去看,看了感触颇多。这是我看完展览后写了这篇预测性小文。
科技,人类集体欲望的产物。从前由于各方面资讯的原因,它始终处于高高在,普通百姓很难靠近。全球信息共享的今天有革命性意义,使每个人都能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包括各种科技理论都能找到。环境资源虽然呈现枯竭的状况,但不必过份担忧,人类通过技术能将消耗降的越来越低,同时人类也会在新能源的代替上有很大突破。
门槛的降低,成本的降低。使未来的人都能搞科研。所以未来的科学家或发明家称为“技师”更贴切。未来世界人们对自身肉体的脆弱感到异常难受,迫不及待的要改变自己的血肉之躯;人们对环境的四季分明也觉得不耐烦,想借助技术使周围永远处于自己想要的气候状态;对身边实用的小电子设备根本看不上眼,我们要的更多。这种改变在悄悄着影响着人类各方面价值观。
未来人类世界定会有两种组织:一种是巨型科技集团,是国家行为和利益阶层的集合,另一种是小型机构或个人,是小团体的自由组织。那时,人们对科学家或发明家的概念变得很模糊。大量的知识摄入后,人人都可以是科学家和发明家。在两种形态组织中会经常涌现出偏执狂。这些人总是对身边社会不满意,通过自己的发明挑战影响改变周围是他们的目标,使得社会机制按自己方式运行。来源:www.artxun.com
艺术,同样是欲望的产物。比起科技来说,起初艺术由于其技术性和奇异性,人人驾驭根本不可能。未来,一方面大众观念进步,知识更新速度加快,物质高度发达导致艺术泛滥成灾。另一方面艺术面纱后的世界人们看的越来越清楚。艺术家不再是外星痞子,大家都可以摇身一变成艺术家。艺术家传统形式上的创作枯竭导致他们的作品不再是绘画或其它,采取了可以永无止境的科技发明方式,电子装置艺术就是雏形。
历史告诉我们,抛开投机成份的艺术和科技在创新上的执着精神是一致的。
当科技和艺术空前泛滥开,偏执精神使两者走到一起的同时,人类欲望也被无限度放大,奇奇怪怪发明不时的被制造出来,大大小小的带着科技和艺术的运动将开始。他们不停的运动不停的被歼灭,未来的艺术家不再关心作品本身的价值,他们更乐于通过艺术运动挑战社会机制,他们更关心运动本身。
宗教,是古老而系统的玩意。未来世界科技无处不在,原本能为人类心灵提供喘息功能的艺术也早就面目全非。人类在享受科技带来的便利同时,发现探索是没有尽头的行为,知道的越多越感到无助。
来源:www.artxun.com大脑的高级,导致心灵上的空寂,需要精神寄托,艺术却只剩下发泄的功能。古老的宗教有系统的价值指向,人类带着无助的心,重新回到了宗教面前,他们需要的不是宗教伪善的具体章程,而是个人心灵的宁静和心灵的慰籍。



皖公网安备 34010402700602号